图书介绍
新构造水理论与地下水探寻开发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春寅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10479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7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188页
- 主题词:地下水资源-水利调查;地下水资源-资源开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构造水理论与地下水探寻开发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下水的赋存1
第一节 孔隙含水介质的类型及其赋水特征1
第二节 裂隙含水介质的类型及其赋水特征2
一、成岩裂隙水2
二、风化裂隙水4
三、构造裂隙水5
第三节 岩溶类含水介质及其赋水特征5
一、碳酸盐岩岩溶水及岩溶裂隙水5
二、钙质胶结的以石灰质为主的砾岩溶蚀裂隙水和层状岩溶水6
第二章 新构造分析及其在地下水探寻中的应用7
第一节 新生代地层岩石简述7
一、第四纪(Q)地层岩石7
二、古近-新近纪(E-N)地层岩石8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9
一、新构造运动的含义9
二、关于新构造运动的下限问题11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12
一、水平运动12
二、垂直运动(升降运动)12
三、褶皱运动13
四、与新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质活动(事件)14
第四节 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15
一、具有一定的阶段性15
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17
三、有一定的继承性17
四、有一定的新生性17
第五节 新构造的基本含义18
一、新构造的概念18
二、活断裂18
三、新构造分析19
第六节 新构造断裂的基本特征21
第七节 新构造断裂的富水性研究34
一、新构造控水理论34
二、新构造断裂的水文地质意义35
三、新构造富水断裂带中地下水的垂直分带研究37
四、影响新构造断裂富水性的主要因素38
第八节 新构造形成机制41
一、关于新构造运动的力源问题41
二、我国境内新构造断裂方向性和左旋扭动性成因机制46
三、新构造断裂等距性、等深性、直立性、等斜性的成因机制52
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寻找与探查58
第一节 各种自然地理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探寻58
一、基岩山区地下水的探寻58
二、平原地区地下水的探寻77
三、海岸带(滨海)及海岛地区地下水的探寻79
第二节 地下水探寻方法82
一、综合地质调查法82
二、物理探测与资料分析84
三、化探方法94
四、工程勘探方法94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技术98
第一节 水资源的概念98
一、水资源含义98
二、水储量和水资源的区别98
三、我国的水资源概况99
第二节 汲取地下水的集水建筑物类型及其适用条件99
一、水平集水建筑物99
二、垂直集水建筑物101
第三节 常见的钻井设备与提水设备103
一、常用的水文钻井设备103
二、常用的水泵类型105
第四节 凿井工艺研究107
一、选定井位107
二、钻孔结构设计111
三、钻井施工111
四、水井安装112
五、洗井113
六、增加单井涌水量的主要措施113
第五节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水井水泵维修116
一、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116
二、水井管理与维修117
第六节 泉的开发与保护117
一、泉的定义与分类117
二、扩泉原则117
第五章 供水水源地允许开采量的确定和水质评价122
第一节 供水水源地的选定原则122
第二节 供水水源地水量初步评价123
一、工作区的水文地质条件124
二、允许开采量的初步评价124
第三节 地下水水质评价146
一、岩溶水水化学特征146
二、岩溶水水化学时空变化148
三、岩溶水水化学形成机理149
四、地下水水质评价及水质保护150
第六章 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以山东枣庄为例161
第一节 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和类型161
一、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161
二、岩溶塌陷产生的影响因素162
三、岩溶塌陷的类型163
第二节 原水源地岩溶塌陷的成因分析163
一、塌陷概况163
二、塌陷的规律164
三、塌陷形成机制分析165
第三节 新水源地的岩溶塌陷评估及预防167
一、新水源地水、土、洞三者配置关系与地面稳定性分析167
二、预防措施169
第四节 结论170
参考文献171
后记174
热门推荐
- 342840.html
- 12760.html
- 2882295.html
- 2805600.html
- 1399467.html
- 867402.html
- 898943.html
- 2650895.html
- 3308308.html
- 1717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7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1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5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0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2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8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94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5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