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4 地区现代化之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6793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现代化建设-研究报告-中国-2004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4 地区现代化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区现代化的历史事实2
第一节 美国的地区现代化2
上篇 地区现代化之路2
表1-1美国的历史阶段和现代化阶段2
一、美国现代化进程3
图1-119世纪美国追赶英国的过程4
图表目录4
表1-22000年美国社会和经济指标4
表1-320世纪美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指标6
表1-420世纪美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事实6
图1-420世纪美国工业劳动力和工业增加值比例的变化7
图1-31930~2000年美国GDP年增长率的变化7
图1-220世纪美国农业比重与人均GNP的负相关7
图1-520世纪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8
表1-520世纪美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指标8
表1-620世纪美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事实9
图1-6美国工业化启动以来的城市化过程9
表1-720世纪美国知识领域现代化的发展指标10
图1-720世纪美国的都市化和郊区化10
二、美国的地区现代化11
图1-820世纪美国高中和大学的入学率11
表1-820世纪美国知识领域现代化的基本事实11
图1-9美国地区划分的示意图12
图1-11美国四大地区的城市化趋同13
图1-10美国四大地区工资水平的趋同13
图1-1220世纪美国八大经济地区农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14
图1-1420世纪美国八大经济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15
图1-1320世纪美国八大经济地区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15
表1-9美国八大经济地区就业结构的变化16
图1-1520世纪美国八大经济地区人均收入与美国平均人均收入的比值16
表1-10美国地区就业劳动力的产业分布17
表1-11美国小麦和棉花产量的地区分布18
表1-122001年美国信息产业的地区分布18
表1-13美国都市地区人均收入与非都市地区人均收入之比19
表1-14美国都市地区和非都市地区产业结构行业就业结构的比较19
图1-162000年美国电脑和因特网的家庭普及率20
图1-17美国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英里)的下降20
表1-1520世纪美国农村居民结构的变化21
图1-182000年美国地区第二次现代化水平的分布22
表1-16美国12个州的工业化和非工业化过程23
表1-17美国16个州城市化的比较24
图1-1920世纪下半叶美国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变化25
表1-1820世纪美国48个州人均收入差距的比较26
图1-201840~1988年美国州的人均收入差距的变化26
表1-19美国50个州人均GSP州际差距的比较27
表1-2020世纪美国50个州的追赶和退步28
表1-211980~2000年美国50个州现代化水平相对位置的马尔可夫链分析29
表1-22美国3个州195个县的人均收入的比较30
表1-232000年美国富州富县和穷州穷县的人均收入比较32
表1-24美国3个州195个县的人均收入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相关性32
表1-25美国3个州195个县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34
表1-26美国3个州195个县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35
表1-27美国3个州195个县人均收入与成人教育程度和婴儿死亡率的相关性36
一、欧盟国家的国家现代化37
第二节 欧盟国家的地区现代化37
图1-211975~1995年欧盟12个国家人均收入(PPP)的变异系数38
表1-28二百年欧盟国家人均GDP的追赶38
表1-2920世纪英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指标39
表1-3020世纪英国社会和知识现代化的发展指标40
表1-31英国7个都市县人口的变化40
二、欧盟国家的地区现代化41
图1-22英国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不平等41
图1-23欧盟国家家庭电脑和因特网普及率41
表1-32欧盟国家地区人均收入的地区差距的变化42
表1-331977~1994年欧盟109个地区相对水平的马尔可夫链分析42
图1-24意大利地区人均GDP的收敛和发散43
表1-3420世纪欧盟国家和日本的地区差距的收敛和发散43
表1-35英国12个地区人均GDP的差距44
表1-36英国12个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44
第三节 墨西哥和印度的地区现代化45
表1-37英国12个地区人均GDP的追赶45
一、墨西哥的地区现代化46
表1-3820世纪墨西哥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指标47
表1-3920世纪墨西哥社会和知识现代化的发展指标48
图1-25墨西哥地区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的收敛49
二、印度的地区现代化49
表1-4020世纪印度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指标50
图1-2620世纪后期印度工业化进程51
表1-4120世纪印度社会和知识现代化的发展指标51
图1-2720世纪90年代印度地区人均GDP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52
表1-42印度16个地区人均GDP的差距52
表1-4320世纪80~90年代印度16个地区人均GDP的追赶53
表1-442000年世界18个国家的地区现代化水平53
第二章 地区现代化的理论分析54
第一节 世界18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启示54
一、世界18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基本事实和特点54
表2-1世界18个国家地区发展的16个基本事实和特点54
表2-2世界18个国家地区现代化基本事实的9个启示58
二、世界18个国家地区现代化基本事实的重要启示58
表2-3美国等4个国家一级行政地区人均GDP的差距59
表2-4美国150个都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的空间分布62
第二节 地区现代化的相关理论63
一、发展理论63
表2-5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地区发展水平相对位置的转移概率63
表2-6地区现代化的相关理论64
表2-7区域发展理论的分组67
表2-8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要素69
二、现代化理论69
表2-9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要素71
表2-10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四个基本原理72
图2-12000年世界现代化水平分布的横向不均衡73
图2-21998和2000年世界现代化水平分布的纵向不均衡73
表2-1120世纪后期世界100多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相对位置的马尔可夫链分析74
图2-320年里国家现代化水平相对位置的转移概率75
表2-12地区(区域)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容76
第三节 地区(区域)现代化理论76
一、地区现代化的理论含义77
二、地区现代化过程的规律和特点78
表2-1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与发展的关系78
表2-14地区现代化的四个基本原理81
表2-15一级地区和二级地区的两种现代性81
三、地区现代化的结果和目标81
表2-1621世纪地区现代化的目标和性质82
表2-17美国地区人均收入和人均GSP相对水平位置的马尔可夫链分析83
表2-191988~1998年欧盟国家一级地区相对地位的转移概率85
表2-181980~2000年美国一级地区相对地位的转移概率85
四、地区现代化的动力86
图2-420年里地区现代化水平相对位置的转移概率的参考值86
五、地区现代化的模式87
六、地区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结构88
表2-20地区(区域)现代化理论的学科结构和学术流派88
七、地区现代化研究的重点课题89
八、地区现代化研究的一般方法90
表2-21地区现代化研究的对象界定90
表2-22现代化研究的内容界定91
第三章 中国地区现代化之路93
图3-121世纪前50年中国地区现代化道路的三种选择93
第一节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现状94
一、中国地区现代化的历史进程94
表3-11970~2001年中国34个地区现代化进程94
二、中国地区现代化的分布和结构95
表3-22000年中国34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分组96
图3-2中国34个地区的三大片和八大区的划分97
表3-3中国大陆内地三大片地区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差距98
图3-32000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水平的空间分布98
图3-4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差距(极差)的变化99
表3-51980~2000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现代化水平相对位置的转移概率100
表3-41970~2000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差距100
表3-62000~2050年世界现代化水平的估计101
三、中国地区现代化的时代背景101
一、理论选择102
第二节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战略选择102
二、目标选择103
图3-5世界现代化先进水平的政策性界定104
表3-7世界现代化先进水平的界定104
表3-8地区第一次现代化的标准106
表3-921世纪前50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推算107
表3-1021世纪前50年中国国家层面地区现代化的总目标108
表3-1121世纪前50年发达国家现代化指标的估算值109
表3-1221世纪前50年中国中等发达地区现代化的第二个目标的参考指标110
表3-1321世纪前50年世界现代化指标平均值的估算值110
表3-1421世纪前50年中国现代化指标的估算值112
表3-1521世纪前20年中国省级地区实现地区现代化第二个目标的概率的参照系114
图3-620年里中国地区实现现代化第二个目标的参考概率的示意图115
三、道路选择115
四、模式选择116
第三节 中国地区现代化的战略布局117
一、国家层面地区现代化的布局117
图3-7中国地区现代化的三大片和八大区的布局118
表3-172000年中国大陆内地三大片和八大区经济发展指标的比较119
表3-162000年中国大陆内地三大片和八大区的主要指标占全国的比例119
表3-182000年中国大陆内地三大片和八大区社会和知识发展指标的比较120
表3-1921世纪初中国大陆内地三大片和八大区的城乡现代化布局121
二、地区层面的地区现代化布局122
表3-20不同水平地区的现代化战略布局122
第四节 促进地区现代化的战略措施122
一、国家层面的地区现代化战略措施123
二、地区层面的地区现代化战略措施124
下篇 世界和中国现代化指数128
第四章 世界和中国现代化指数128
第一节 世界现代化指数128
一、2001年世界现代化指数128
表4-1世界现代化指数的组成128
表4-22001年世界现代化指数129
图4-22001年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分组131
图4-12001年世界现代化水平的坐标图131
表4-4世界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差距132
表4-32001年处于第二次现代化发展期的国家132
二、世界现代化水平评价结果133
图4-32000和2001年世界国家分组的变化133
图4-4世界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134
表4-52000~2001年世界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变化134
表4-62001年世界第一次现代化指标的达标比例135
表4-72000年与2001年世界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前10名的国家135
表4-92001年世界第二次现代化水平的五大洲分布136
表4-82001年世界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和经济质量指数排前10名的国家136
表4-101980~2001年期间全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追赶137
图4-5世界综合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分布137
表4-112001年中国现代化指数138
图4-6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变迁138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指数138
一、中国现代化指数138
二、中国现代化水平评价结果139
图4-72002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139
第三节 中国地区现代化指数140
表4-12中国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140
一、2001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指数140
图4-82001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140
表4-132001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指数141
表4-14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现代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的差距142
表4-152001年中国34个地区现代化的不平衡性142
图4-92002年中国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143
表4-162002年中国34个地区现代化的发展阶段143
二、中国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结果143
图4-102002年中国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的空间分布144
图4-112001年中国地区第二次现代化水平145
图4-121980~2001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综合现代化水平的提高145
三、中国大陆内地三大片和八大区的现代化水平145
表4-18中国大陆内地八大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比较146
表4-17中国大陆内地三大片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比较146
第五章 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147
第一节 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结构和功能147
图5-1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评价体系的结构147
一、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结构148
二、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功能148
表5-1现代化评价的主要类型148
表5-2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的特点149
图5-2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结构149
第二节 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150
一、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150
表5-3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151
二、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的分层151
三、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检验152
表5-4地区分类及其名称152
表5-52000年世界131个国家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153
表5-62000年世界131个国家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154
表5-72000年世界131个国家综合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154
表5-92000年美国50个州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155
表5-82000年美国50个州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155
表5-102000年美国50个州综合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156
表5-112000年中国大陆内地31个地区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156
表5-122000年中国大陆内地31个地区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157
表5-132000年中国大陆内地31个地区综合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157
一、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的基本原理158
第三节 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评价模型和方法158
表5-14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比较158
图5-3在T年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位置和水平示意图159
二、国家和地区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模型和方法160
表5-15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标准值161
三、国家和地区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模型和方法162
表5-16第一次现代化信号指标的划分标准和赋值162
表5-172000年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和基准值163
四、国家和地区综合现代化评价模型和方法164
表5-18第二次现代化信号指标的标准和赋值164
表5-192000年综合现代化评价指标和参考值165
技术注释167
表a《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的国家分组168
表b第一次现代化进程评价方法169
表c第二次现代化进程评价方法170
表d综合现代化水平评价方法172
参考文献174
数据资料来源179
附录一 美国50个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数据集181
附录二 欧盟、墨西哥和印度121个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数据集236
附录三 世界现代化水平评价数据集278
附录四 中国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数据集325
热门推荐
- 1258864.html
- 785557.html
- 3586230.html
- 692916.html
- 2716711.html
- 3210603.html
- 2560014.html
- 2118755.html
- 2647451.html
- 384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2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1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21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8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1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2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0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7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5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3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