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
  • (奥)陶在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3797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生态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1为什么要写这本书/1

第1章GDP所驱动的环境压力及资源效率革命/1

0前言/1

1.1压力—状态—反应模型/2

0.2如何省时/3

图1.1压力—状态—反应模型/3

图1.2驱动—压力—状态—冲击模型/4

1.2怎样使指标说话——四倍数革命/5

Box、图、表目录6

Box1.1Factor4(四倍数)/6

表1.2全球未来消费估计/7

表1.1世界人口预测/7

表1.3芬兰人口及固体废弃物(1960~1999年)/8

Box1.2IPAT公式在芬兰的应用/8

图1.3固体废弃物年变化率/9

图1.4人口、富裕度及技术年变化率/9

1.3十倍数与中国的X倍数革命/10

表1.4中国资源效率的X倍数革命/11

图1.5中国资源效率的X倍数革命/12

Box1.3库兹涅茨曲线———骆驼穿针/12

图1.6EKC曲线检验/13

图1.7可持续发展隧道/14

2.1社会代谢论/16

第2章社会代谢理论与工业生态/16

图2.1社会代谢论概念/17

图2.2生物与生态学结合的代谢论/17

图2.3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结合的代谢论/18

图2.4社会—自然的相互作用/18

图2.5自然地理形成的MFA概念/19

图2.6由代谢论到MFA的具体分析/20

2.2物质吞吐量决定代谢规模/20

图2.7自然生态系统/21

图2.8工业与自然生态结合/22

图2.9狩猎、农业和工业社会的不同代谢规模/24

2.3有关代谢论的基本结论/25

Box2.1小村庄的物资代谢/26

图2.10工业化国家每人每年直接物资投入(DMI)/26

表2.2SangSaeng村能源消费/27

表2.1Trinket岛2000年直接物资投入(DMI)/27

图2.11农业社会的物质代谢比较/28

Box2.2生态包袱——3吨重的金戒指/29

3.1回顾/31

第3章物质流核算方法/31

3.2MFA的计算通则/32

图3.1人类圈与自然的代谢关系/32

图3.2流入流出的守恒/33

表3.1中国铁矿石隐藏流匡算(1999年)/36

图3.4物质流核算所涉及的境内外关系/38

图3.3非直接流的计算/38

图3.5含平衡项在内的物质平衡图——奥地利(1996年)/39

3.3物质流核算的系统边界及物质平衡总表/40

图3.6物质流概貌/41

图3.7进出口与物流均衡/42

表3.21990年德国物质存量变动/43

表3.3物质平衡概略总表/43

3.4物质投入分类粗项/45

表3.4每头牲畜的呼吸系数/45

3.5物质排放分类粗项/47

3.6存量物资分类/49

3.7欧盟推广的物资平衡表账户/50

3.8实物投入产出简表/55

表3.5PIOT-矿物材料分表/57

3.9物质流核算所产生的基本指标以及与GDP的关系/58

表3.6欧盟推广的物质流指标体系/60

4.1欧盟的物质总需求TMR/62

第4章欧盟的物质流指标/62

图4.11980~1997年欧盟15国人均年TMR(吨)/63

图4.2欧盟15国商品物质流与人口、GDP的关系(1980~1997年)/64

4.2TMR的国别比较/65

图4.3欧盟TMR的主要物质群/65

图4.4欧盟人均TMR与国际对比/66

图4.5欧盟TMR主成分国际比较/67

物质成分/67

4.3TMR组成中的国内物质及国外67

图4.6欧盟国内开采量及相关成分比较/68

图4.7TMR国外组成主要物质群/70

4.4直接物质投入/70

图4.8DMI指标的主要物质群/71

表4.1欧盟成员国人均DMI水平及其趋势/72

图4.9欧盟成员国人均DMI比较/72

4.5资源生产力/73

表4.2欧盟成员国资源生产力比较(GDP/DMI,欧元/公斤)/74

图4.10欧盟整体与美国、日本的资源生产力比较/75

4.6国内总排出/76

图4.11欧盟GDP/TMR与其他国家的比较/76

图4.12欧盟国内总排出量(1990~1996年)/77

图4.13(A、B)欧盟人口、GDP与隐藏性物质排放等指标的关系/78

表4.3欧盟成员国人口平均TDO比较(1990~1996年)/79

图4.14人均TDO的国际化较/79

4.7国内生产过程排出/80

图4.15人均DPO的国际比较/81

表4.4欧盟各国人均DPO(1990~1996年)/81

图4.16CO2占DPO比例的国际比较/82

图4.18SO2排放量比较/83

图4.17人均CO2排放量比较/83

4.8国内物质消费/84

图4.19欧盟15国的DMC(1980~1997年)/84

表4.5欧盟成员国人均DMC、GDP/DMC、DMC/DMI/85

4.9实物贸易平衡/86

图4.20欧盟的实物贸易平衡(1980~1997年)/86

表4.6欧盟成员国的实物贸易平衡(1980~1997年)/87

4.10物质平衡/88

表4.7欧盟人均PTB及其进出口量(1997年)/88

图4.211996年欧盟15国物质平衡图/89

表4.8欧盟整体与德国的物质平衡比较表(1996年)/90

4.11物质净存量增加/91

表4.9各国物质净存量增加比较(1990~1996年)/92

图4.22各国累计人均净存量增加值(1990~1996年)/92

Box4.120年前的呐喊今天已有回响/93

第5章家庭经济的物质代谢及其平衡/95

5.1模式及计算方法/95

图5.1家庭物质代谢的系统关系/96

图5.2物质流入流出家庭的流程/96

图5.3代谢模型/97

5.2奥地利家庭的物质流核算/98

图5.41997年奥地利家庭物质平衡/98

表5.1奥地利家庭物质总投入(1997年)/99

表5.2家庭用水分类(1997年)/99

表5.4奥地利家庭的水、氧之外的其他物质投入表(1997年)/100

表5.3氧气投入量/100

表5.6奥地利家庭废气排放量/101

表5.5奥地利家庭物质排放(1997年)/101

表5.7奥地利家庭CO2排放的分类含量(1997年)/101

表5.9奥地利家庭物质存量净增加(1997年)/102

表5.8奥地利家庭垃圾排放(1998年)/102

5.3比较与结论/103

表5.10圣加仑市、荷兰与奥地利家庭用水比较/103

表5.11圣加仑市与奥地利家庭用能源比较/104

表5.13奥地利各类家庭的人口比例/105

表5.12奥地利家庭规模变化/105

附录奥地利家庭物质投入与排出表/106

第6章物质减量与无重量经济/109

Box6.1推动经济发展的三种历史机制/109

表6.1国家规模与物质吞吐量关系/110

6.1国富与国重/110

Box6.2停止对地球的剥皮/113

图6.18项指标组成的雷达图/114

6.2物质减量与可持续发展/115

图6.2欧美四国物质密度下降曲线(1975~1994年)/116

图6.3欧美四国物质使用绝对量上升曲线(1975~1994年)/117

图6.4物质减量图解/119

图6.5物质减量的反弹效应/120

图6.6物质减量的效应分解/121

图6.7福利与物质投入的图解/124

Box6.3弱可持续性与强可持续性/125

图6.8福利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125

Box6.4生态现代化/127

6.3中国如何实现物质减量/129

表6.2中国长期发展的基本资料(1980~1999年)/129

图6.9中国能源消耗的密度效益及增长效应/130

图6.11中国能源密度减量(19902000年)/132

图6.10中国能源密度减量(1980~1990年)/132

图6.12产品的物质投入与效用/133

6.4减量途径与无重量经济/133

表6.3减量措施的不同效果/135

图6.13不同类型产品的环境负荷分布/135

图6.14汽车生命周期与环境负荷/136

Box6.5便坑好还是抽水马桶好/139

Box6.6“穷与富”与“穷追富”谁之过/140

7.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144

第7章环境承载力与环境空间/144

表7.1世界人口及其增长趋势/146

图7.1地球承载人口的估计(按发布时间排列)/146

表7.2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147

7.2石油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147

图7.2世界石油的历史与预测/148

图7.3世界新发现油田每5年增加量/149

图7.4世界石油产量及预测/150

Box7.1工业文明的结束及石油后时代/150

图7.5人均石油产量/151

图7.6人均能源生产量的年变化率/152

7.3环境空间/153

图7.7环境空间示意图/154

图7.8铝消费量/155

图7.9欧洲基本资源的超负荷情况/155

表7.3欧洲基本资源的环境空间/156

图7.10欧美国家CO2排放量生态负债/157

图7.11环境空间与南北两个世界/158

图7.12过载与崩溃/158

Box7.2过载与崩溃的动态模型/158

图7.13油井与石油资源的因果关系/159

图7.14石油资源耗竭模型/159

图7.15油井及石油资源模拟结果/160

第8章生态足迹/161

8.1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161

表8.1地球上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和海洋/162

图8.1生态足迹所包括的六项面积/163

表8.2不同土地的不同产量(虚拟)/164

表8.3不同土地的等量因子(虚拟)/165

表8.4土地等量因子估算值/165

表8.5全球生态足迹(1999年)/166

图8.2全球生态足迹与地球总生态生产力/167

Box8.1能地比/167

图8.3生态足迹的土地分类/168

8.2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综合法/169

表8.6生态足迹表/170

表8.7中国的生态足迹(上,1996年)/181

表8.7中国的生态足迹(下,2001年)/182

表8.8世界部分国家生态足迹及生态赤字(1999年)/183

Box8.2地球需要六大洲/183

表8.9生态足迹与生活品质对比/186

8.3生态足迹计算方法——成分法/186

表8.10利物浦生态足迹的主要成分/187

图8.4生态足迹成分法分类/187

表8.11英国小轿车的生态足迹/189

表8.12英国交通的生态足迹/191

表8.13英国垃圾堆放的生态足迹/192

表8.14洗衣机的生态足迹/193

Box8.3大学的生态足迹/195

图8.5悉尼技术大学校园/196

图8.6悉尼技术大学生态足迹构成/197

表8.15悉尼技术大学校园/197

表8.16大学与国家层级的生态足迹比较/198

8.4城市生态足迹——以伦敦为例/199

表8.17伦敦生态足迹成分结构(2000年)/200

表8.18直接能源消耗的伦敦人足迹/200

表8.19物料及垃圾的伦敦人足迹/201

表8.20伦敦人食物细项的生态足迹/203

表8.21伦敦人运输的生态足迹/204

表8.22伦敦人用水的生态足迹/204

图8.7伦敦与英国其他城市的足迹比较/205

Box8.4生态足迹指标的争论/205

参考书目及进一步读物/2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