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受体理论概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布伊姆斯(Boeynaems,J.M.),迪蒙(Dumont,J.E.)编著;杨守礼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2840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受体理论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受体理论的基本概念1
1.1.Clark占位理论1
1.1.1.Clark模型的假设1
目录1
1.1.2相互作用反应式2
1.1.3模型的方程2
1.1.4 Clark模型的平衡性质3
1.1.5 Clark模型与其他著名方程间的类似性4
1.2.1.直接作图法:B对F6
1.2.图解表示法6
1.2.2.ECB图7
1.3.Clark模型的动力学 17
1.2.3.Dixon图8
1.2.4.半对数图解法:B对1gF8
1.2.5.对数图解法:lgB对1gF11
1.2.6.B/F对F图12
1.2.7.比例图:1g[B/(B+F)]对1g(B+F)13
1.2.8.双倒数图:1/B对1/F13
1.2.9半倒数图:F/B对F14
1.2.11.Hill图:lg[B/((R)T-B)]对1gF15
1.2.10.Scatchard图解法:B/F对B15
1.2.12.平均亲和力图:B/[(R)T-B]F对B16
1.2.13.(BjFi-BiFj)/Fj(Bi-Bj)对Fi图17
1.2.14.BiBj(Fj-Fi)对BiFj-BjFi图17
1.3.1一般情况18
1.3.2.结合动力学18
1.3.3.解离动力学19
1.4.A,B和C区的概念20
1.4.1.B区图解表示法23
1.4.2.B区受体动力学26
1.5.受体的多重性27
1.5.1.图解表示法30
1.5.2.动力学34
1.6.速率理论35
1.6.2解离动力学36
1.7.不可逆结合36
1.6.1.结合动力学36
1.7.1.“A区”近似:L过剩37
1.7.2.“B区”一般情况37
第二章 饱和函数的分析39
2.1.经典描述指标39
2.1.1.整体(或平均)描述指标39
2.1.2.局部指标40
2.1.3.各指标间的关系40
2.1.4.各指标与协同作用的关系42
2.2.用矩来描述饱和函数44
2.3.图解表示法:若干一般性质47
2.3.1.直接作图法47
2.3.2.半对数图48
2.3.3.Scatchard图49
2.3.4.双倒数图51
2.3.5.Hill图51
2.3.6.比例图52
2.3.7.平均亲和力图53
3.1.Hill方程54
第三章 经典饱和函数54
3.2.Adair方程58
3.2.1.两个相同的相互作用结合位置64
3.2.2.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位置74
3.2.3.两种不同且无相互作用的分离位置77
3.2.4.小结:Adair方程(二次)的物理意义79
3.2.5.二次Adair方程描述的平衡系统动力学79
3.3.普通有理多项式饱和函数82
3.4.多种位置及亲和力的连续分布85
3.5.平均场相互作用近似88
3.6.作为饱和函数源的平均亲和力图91
第四章 各种可能的受体分子模型93
4.1.MWC一致模型93
4.1.1.模型的假设93
4.1.2.特殊情况94
4.1.3.MWC模型的一般性质96
4.2.KNF序贯模型97
4.2.1.模型的假设97
4.2.2.三种平衡98
4.2.3.两种特殊情况99
4.3.一致、序贯模型和类似模型的比较101
4.4.受体聚集和配基结合间的偶联103
4.4.1.配基与聚集受体的结合103
4.4.2.配基结合和二聚作用间的偶联105
4.4.3.特殊情况106
4.5.配基结合同受体与非结合成份聚集之间的偶联114
4.5.1.无配基时没有聚集115
4.5.2.伴随配基结合而发生的RE复合物的解聚作用117
4.5.3.三元复合物的存在124
4.5.4.被配基吸引之RE复合物的自发解聚作用125
4.5.5.杂化情况125
4.6.受体可相互转化的多种构象间的不平衡129
4.7.组织于网络中的受体136
4.7.1.一维封闭受体环:Ising理论137
4.7.2.平均场相互作用近似139
4.7.3.两态网络140
5.1.引言143
第五章 配基结合与受体效应间的偶联143
5.2.序贯活化144
5.2.1.线性偶联145
5.2.2非线性偶联:表观“备用受体”146
5.2.3.非线性偶联:表观“效应阈”153
5.2.4.非线性偶联:混合情况159
5.2.5.非线性偶联:一般情况160
5.2.6.二聚物161
5.2.7.三聚物164
5.3.1.一般情况166
5.3.一致活化166
5.3.2.特殊情况168
5.4.结合平衡与调节 单位-效应物单位聚集平衡间的偶联170
5.5.受体多重相互转化构象间的不平衡175
5.6.速率理论的推广176
5.7.占位与活化间的可变时间偶联178
第六章 受体外的信号传递182
6.1.化学信号的产生和传递182
6.2协同作用的传递185
6.3.可相互转化酶的级联过程188
6.4.化学信号配置的调节 势能190
第七章 配基性质对饱和函数的影响195
7.1.配基单体和二聚形式间的平衡:一种形式的优先结合195
7.2.受体和接受体成份同配基的竞争结合198
7.3.配基的降解200
第八章 拮抗作用203
8.1.引言203
8.2.拮抗作用的经典理论204
8.2.1.竞争拮抗作用204
8.2.2.非竞争拮抗作用205
8.2.3.拮抗剂浓度与抑制程度间的关系206
8.2.4.准竞争拮抗作用207
8.2.5.混合拮抗作用208
8.2.6.部分拮抗剂的组合209
8.2.7.功能拮抗作用211
8.3.1.激动剂浓度对拮抗剂浓度作图212
8.3.图解表示法212
8.3.2.Schild图213
8.3.3.Dixon图:1/f对(I)213
8.4.B区拮抗作用:牢固结合拮抗剂214
8.5.MWC模型中的拮抗作用217
8.5.1.真正竞争作用217
8.5.2.构变效应物219
8.6.拮抗作用和序贯协同作用222
8.6.2.竞争剂所致协同性结合223
8.6.1.竞争剂的特殊增效作用223
8.7.协同作用是对拮抗剂敏感性的调节 工具224
8.8.拮抗作用和备用受体225
第九章 实验数据的解释226
9.1.标记和非标记配基的竞争结合226
9.2.模型的甄别和选择236
第十章 受体分子结构设计的生物学重要性244
附表Ⅰ—Ⅴ248
参考文献254
索引260
热门推荐
- 211600.html
- 3205501.html
- 3027358.html
- 3315084.html
- 1721530.html
- 2021619.html
- 739163.html
- 3013738.html
- 688127.html
- 12483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3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2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9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9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16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2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3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6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3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