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澳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南澳县志
  • 南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2542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820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8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澳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篇 建置 沿革71

第一章 建置 境域73

第一节 建置73

第二节 境域74

第二章 行政区划75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行政区划75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76

第三节 解放后的行政区划76

第三章 县城 乡镇79

第一节 县城79

第二节 乡镇82

第二篇 自然环境85

第一章 地质 地貌87

第一节 地质88

第二节 地貌89

第二章 海域101

第一节 岛屿101

第二节 礁104

第三节 潮汐109

第四节 海浪110

第三章 自然资源111

第一节 水域资源111

第二节 水产生物资源111

第三节 饵料与饲料资源115

第四节 盐业资源116

第五节 农作物资源116

第六节 植物资源117

第七节 畜牧资源120

第八节 野生动物120

第九节 矿产122

第四章 气候123

第一节 气候概况123

第二节 基本气候因子状况125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132

第四节 渔业气候136

第五章 自然灾害141

第一节 气象灾害141

第二节 地震及异常现象144

第六章 环境保护145

第一节 海域污染145

第二节 大气污染146

第三节 废弃物污染146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整治147

第五节 自然环境的保护147

第三篇 人口149

第一章 人口溯源151

第一节 源流、民族与姓氏151

第二节 人口迁徙151

第三节 人口变化152

第二章 人口密度154

第三章 人口构成154

第一节 性别、年龄构成154

第二节 职业构成156

第三节 文化构成158

第四章 人口控制159

第一节 节制生育159

第二节 优生优育161

第三节 计划生育成果161

第四篇 经济综述163

第一章 经济发展与效益165

第一节 经济发展165

第二节 经济效益168

第二章 经济结构170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70

第二节 产业结构170

第三节 流通结构173

第三章 人民生活174

第一节 国民收入174

第二节 人民生活175

第三节 居民消费175

第五篇 经济管理177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179

第一节 机构179

第二节 市场管理179

第三节 工商管理18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184

第五节 商标管理185

第六节 广告管理186

第二章 物价管理187

第一节 机构187

第二节 物价管理187

第三节 物价演变190

第四节 商品差价、比价194

第三章 计量 审计管理196

第一节 计量机构196

第二节 计量单位与计量制度的演变197

第三节 计量管理198

第四节 审计管理199

第六篇 渔业201

第一章 海洋捕捞的历史及发展203

第一节 明以前海洋沿岸采捞阶段203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海洋捕捞业203

第三节 清末至解放前夕的海洋捕捞业204

第四节 解放后海洋捕捞业的发展205

第二章 捕捞区域和作业类型209

第一节 捕捞区域209

第二节 捕捞作业类型211

第三章 水产养殖218

第一节 海水养殖219

第二节 淡水养殖222

第三节 人工鱼礁223

第四章 水产供销及加工224

第一节 水产供销机构的设置及沿革224

第二节 水产供销工作发展状况225

第三节 水产品价格229

第四节 水产品对外贸易231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设施233

第五章 渔业基础设施234

第一节 渔港、码头234

第二节 渔船修造及渔业机械修配236

第三节 渔业仪器设备238

第六章 渔业管理机构240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240

第二节 渔港监督241

第三节 渔政管理242

第七章 渔业经济体制变革243

第一节 解放前渔业经济体制243

第二节 解放后渔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43

第三节 人民公社244

第四节 渔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45

第七篇 盐业247

第一章 盐业的发展及经济地位249

第一节 盐业资源的开发249

第二节 解放后盐业发展情况250

第三节 盐业的经济地位250

第二章 盐田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251

第一节 盐田基础设施251

第二节 盐业服务设施253

第三章 盐田基本建设254

第一节 整治旧盐田254

第二节 围海建造新盐田255

第四章 盐业生产256

第一节 盐田、生产类型及设施256

第二节 原盐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257

第三节 原盐生产工艺技术的变革257

第四节 生产品种、质量及产量258

第五节 海盐化工生产260

第六节 自然灾害260

第五章 原盐收购 储运与销售261

第一节 原盐收购与管理261

第二节 原盐仓储262

第三节 原盐销售263

第六章 盐业生产体制变革264

第一节 解放前盐田占有情况264

第二节 解放后盐业生产体制变革265

第七章 盐业行政机构沿革及盐政管理266

第一节 机构沿革266

第二节 隶属关系与盐政管理266

第八篇 农业267

第一章 农业基本概况269

第一节 解放前农业基本情况269

第二节 生产关系的变革269

第二章 农业生产273

第一节 农业生产条件273

第二节 农作物布局273

第三节 粮食作物274

第四节 林业277

第五节 水果业278

第六节 畜牧业280

第九篇 水利 电力283

第一章 水利工程建设285

第一节 蓄水工程285

第二节 小(二)型水库288

第三节 小型塘库289

第四节 引洪工程289

第五节 治涝工程290

第六节 灌溉、供水工程291

第七节 围垦工程293

第二章 电力工程建设294

第一节 水电295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296

第三章 水利电力建设规划与实施298

第一节  工程勘测、规划与设计298

第二节 工程经费299

第四章 水电工程管理与三防工作300

第一节 工程管理300

第二节 三防工作301

第五章 机构设置及管理301

第一节 水利行政机构301

第二节 县水库管养所302

第三节 供电公司302

第四节 水电管理所302

第五节 自来水公司302

第十篇 工业303

第一章 工业的发展305

第二章 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06

第三章 工厂 企业307

第一节 南澳县鱼露307

第二节 南澳县农机修理制造厂307

第三节 南澳县造船厂308

第四节 南澳县印刷厂308

第五节 南澳县渔网厂309

第六节 南澳县针织厂309

第七节 南澳县机绣厂310

第八节 云澳五金制品厂310

第九节 南澳县服装厂310

第十节 南澳县海洋生物制品厂311

第十一节 汕头海洋植物保健食品饮料厂311

第十二节 南澳县塑料绳缆厂311

第四章 出口供货企业311

第十一篇 交通 邮电315

第一章 道路317

第一节 公路317

第二节 乡道318

第三节 古驿道319

第二章 桥梁319

第一节 公路桥319

第二节 行人桥320

第三章 航道320

第一节 航标320

第二节 港口、码头321

第四章 交通运输322

第一节 陆上交通运输322

第二节 水上交通运输323

第三节 装卸搬运326

第五章 邮电机构沿革327

第六章 邮政业务328

第七章 电信330

第一节 电报330

第二节 电话331

第八章 经营管理332

第一节 固定资产332

第二节 计划、财务管理333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337

第一章 县城建设339

第一节 市政建设339

第二节 公共事业建设342

第三节 住宅建设343

第四节 工业、企业、商业建设344

第五节 环境卫生346

第六节 园林绿化347

第二章 村镇建设347

第一节 云澳镇347

第二节 深澳镇350

第三节 隆东乡龙地中心村351

第四节 乡村人口与基本建设352

第五节 农村住宅352

第三章 城乡建设管理353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353

第二节 房屋普查354

第三节 基建计划管理354

第四节 基建程序管理356

第五节 建设用地管理357

第六节 市政设施管理357

第四章 建筑业357

第一节 解放前建筑业357

第二节 解放后建筑业358

第三节 勘测、设计358

第四节 建筑施工360

第五节 管理体制改革364

第十三篇 对外经济贸易 商业365

第一章 对外经济贸易3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367

第二节 外资引进368

第三节 对外贸易370

第二章 商业371

第一节 私营商业371

第二节 集市贸易372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373

第四节 商品购销375

第五节 管理机构379

第十四篇 粮油383

第一章 管理机构385

第一节 解放前的粮食机构385

第二节 解放后的粮食机构385

第二章 粮食征购386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田赋38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田赋387

第三节 解放后的粮食征购387

第三章 粮油购销390

第一节 解放初期的粮食购销390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粮食购销390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粮食购销391

第四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粮食购销392

第五节 食油的购销393

第四章 粮油储运393

第一节 粮油调运393

第二节 粮油储存和仓库建设396

第三节 粮油仓储管理398

第五章 粮油加工400

第一节 粮油加工业的发展400

第二节 国营粮油、饲料的加工400

第三节 粮油食品的加工401

第六章 粮油的经营402

第一节 粮油商品的流通402

第二节 粮油贸易的盈亏402

第三节 固定资产403

第十五篇 财政 税务 金融405

第一章 财政407

第一节 财政体制407

第二节 财政收入409

第三节 财政支出412

第四节 财政管理416

第五节 债券发行420

第二章 税务421

第一节 税政与税收421

第二节 税务管理427

第三节 税务机构434

第三章 金融436

第一节 机构436

第二节 货币438

第三节 金融业务440

第十六篇 政党44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南澳县地方组织449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449

第二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454

第三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457

第四节 党员教育458

第五节 纪检工作459

第六节 宣传工作460

第七节 统战工作46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南澳县区党部462

第一节 组织概况462

第二节 主要活动463

第三节 县党部历任负责人463

第十七篇 政权 政协465

第一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467

第一节 人民代表的产生467

第二节 南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68

第三节 南澳县人民代表大会469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的主要活动471

第二章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473

第一节 县级政府机构473

第二节 基层政权481

第三节 信访工作482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关483

第一节 南澳县参议会483

第二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澳县委员会484

第十八篇 群众团体 华侨和台港澳同胞485

第一章 群众团体487

第一节 工会487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490

第三节 共青团492

第四节 农(渔、盐)民团体494

第五节 工商业团体495

第六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495

第七节 青年联合会496

第二章 华侨和台港澳同胞496

第一节 出岛过洋概况496

第二节 华侨和台港澳同胞的分布与职业499

第三节 对台贸易501

第四节 华侨、台港澳同胞与桑梓建设501

第五节 侨务与对台工作503

第十九篇 军事505

第一章 驻军507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507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508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508

第二章 海防511

第一节 明、清时期海防511

第二节 民国时期海防515

第三节 解放后海防516

第三章 战事516

第一节 明朝以前战事516

第二节 明、清时期战事516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主要战事520

第四节 解放后战事活动523

第四章 兵祸 匪患524

第一节 明、清时期盗贼及兵祸524

第二节 民国时期海盗及兵祸525

第三节 解放后兵祸525

第五章 军事设施526

第一节 明、清时期军事设施526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设施528

第三节 解放后军事设施528

第六章 兵役529

第一节 明、清时期兵役制度52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制度530

第三节 解放后兵役制度530

第七章 地方武装531

第一节 民国警(保)卫团队531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533

第三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534

第八章 民兵 军民联防535

第一节 组织建设535

第二节 政治工作537

第三节 民兵训练537

第四节 军民联防539

第二十篇 政法 民政551

第一章 政法553

第一节 公安553

第二节 检察558

第三节 审判560

第四节 司法行政563

第二章 民政564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经费564

第二节 拥军、优抚566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569

第四节 赈灾救济570

第二十一篇 劳动 人事573

第一章 劳动575

第一节 机构575

第二节 劳动就业575

第三节 劳动管理577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保险578

第二章 人事579

第一节 干部状况579

第二节 干部来源581

第三节 干部管理582

第四节 工资、福利584

第二十二篇 教育587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589

第一节 解放前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589

第二节 解放后教育行政机构沿革590

第二章 幼儿教育590

第一节 幼儿园的建立590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设置591

第三章 学校教育592

第一节 小学教育592

第二节 中学教育594

第三节 职业教育596

第四节 师范教育597

第四章 成人教育598

第一节 成人文化教育598

第二节 业余教育599

第五章 教育经费及学校设施600

第一节 经费600

第二节 设施600

第六章 教育制度与教学研究602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设置602

第二节 升学制度603

第三节 教学与教学研究604

第四节 学校体育与卫生604

第五节 勤工俭学606

第七章 教师队伍606

第一节 队伍状况606

第二节 师资培训607

第三节 待遇607

第八章 人才输送608

第一节 解放前学校输送人才情况608

第二节 解放后学校输送人才情况608

第三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情况609

第二十三篇 科技 卫生 体育611

第一章 科技613

第一节 机构613

第二节 科技队伍615

第三节 科技活动615

第四节 地震测报620

第五节 科技成果获奖项目620

第二章 医疗 卫生623

第一节 机构623

第二节 疫病防治627

第三节 医疗631

第四节 妇幼保健633

第五节 公共卫生635

第六节 药政637

第七节 医疗制度638

第三章 体育639

第一节 群众体育639

第二节 学校体育640

第三节 竞赛活动641

第四节 体育场地641

第五节 体育培训641

第二十四篇 文化643

第一章 文化事业机构和设施645

第一节 文化馆、宫、站645

第二节 图书馆、室646

第三节 博物馆647

第四节 书店647

第五节 剧团、宣传队648

第六节 影剧院649

第七节 电影放映单位649

第八节 民间文化团体650

第二章 文学艺术650

第一节 文学创作650

第二节 戏曲651

第三节 音乐、舞蹈652

第四节 美术、书法、摄影、灯谜652

第三章 著述654

第一节 古今著述书目654

第二节 散文选辑656

第三节 历代诗词选辑661

第四节 灯谜作品选671

第四章 报刊 通讯673

第一节 新闻报刊673

第二节 新闻通讯673

第五章 广播 电视674

第一节 广播674

第二节 电视674

第二十五篇 文物 名胜675

第一章 文化遗址677

第一节 古生活遗址677

第二节 古生产遗址677

第三节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677

第二章 古建筑 墓葬679

第一节 古塔、古井、牌坊、楼阁679

第二节 墓葬、纪念碑680

第三章 碑记 石刻681

第一节 碑记、石匾681

第二节 摩崖石刻685

第四章 收藏文物688

第五章 南澳八景690

第二十六篇 宗教 民俗 方言693

第一章 宗教695

第一节 佛教695

第二节 基督教699

第三节 天主教702

第二章 民间习俗703

第一节 生活习俗704

第二节 社会礼仪习俗705

第三节 岁时节令习俗710

第四节 文化娱乐习俗713

第三章 方言717

第一节 南澳方言背景717

第二节 南澳方言语音系统717

第三节 南澳方言词汇特点721

第四节 南澳方言语法特点727

第五节 南澳方言语料举例730

第二十七篇 人物733

第一章 人物传735

吴平735

许朝光735

陈瑸736

陈豹737

杨瑞737

黄标738

黄琮739

洪名香739

释仁智740

陈顺741

曾伯崇741

释怡光742

蔡盖清742

郑则保742

章吟春743

徐海743

陈戊744

吴品三745

释纯保745

李居甲745

吴承绵746

林陶746

林荣光747

章声敬747

黄绍宗748

柯宝才748

邱安749

林小发749

柯仰兴749

释纯鉴750

释妙理750

王俊先751

林财来751

林奕明751

陈子谷752

第二章 明、清时期南澳籍人在外供职官员名录754

一、文、仕、宦754

二、都督、提督754

三、总兵755

四、副将755

五、参将756

六、游击756

七、都司757

八、守备758

第三章 历代科举中举名录762

一、进士762

二、武进士762

三、举人762

四、武举人762

第四章 烈士英模名录763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763

二、抗日战争时期765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765

续记769

一、1988~1999年大事记771

二、1988~1999年南澳县国民经济发展概况788

三、1988~1999年南澳县五套班子领导人名录791

四、1994年南澳县专业技术人员情况795

五、南澳县文物保护单位表796

附录799

一、重要文件选编801

二、古文献选录803

三、历代修志记略812

新县志编纂始末814

跋817

后记8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