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党政干部统一战线知识读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党政干部统一战线知识读本》编写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文出版社
- ISBN:978750753995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统一战线工作-中国-干部教育-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党政干部统一战线知识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统一战线基础理论和主要政策观点1
一、统一战线的含义1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观点1
三、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3
四、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主要内容6
五、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观点8
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观点15
七、党的十八大对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22
八、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法宝23
九、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是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24
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25
十一、统一战线的主题29
十二、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30
十三、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30
十四、统一战线两个范围的联盟30
十五、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31
十六、统战部门的基本职能和主要职责31
第二章 中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33
一、中国统一战线所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33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42
三、大革命时期民主联合战线的经验教训43
四、第二次国共合作44
五、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的重要策略原则45
六、三三制45
七、三大法宝46
八、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46
九、重庆谈判47
十、政治协商会议48
十一、国民大会49
十二、第二条战线49
十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政治纲领和经济纲领50
十四、“五一”口号51
十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2
十六、双周座谈会54
十七、最高国务会议54
十八、党的八大确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55
十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6
二十、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对统一战线的影响58
二十一、统一战线思想工作方法中的“神仙会”方式和“三自”、“三不”方针59
二十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就和经验教训60
二十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概况62
二十四、爱国统一战线63
第三章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65
一、民主党派的含义65
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66
三、中国民主同盟68
四、中国民主建国会69
五、中国民主促进会71
六、中国农工民主党73
七、中国致公党75
八、九三学社77
九、台湾民主自治同盟78
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80
十一、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显著特征82
十二、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方针82
十三、我国政党制度的衡量标准84
十四、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政治准则84
十五、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87
十六、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89
十七、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90
十八、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90
十九、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92
二十、参政党建设的目标93
二十一、参政党建设的内容94
二十二、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原则95
二十三、无党派人士97
二十四、无党派人士与党外知识分子的主要区别99
二十五、无党派人士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的作用99
二十六、无党派人士工作的主要任务100
二十七、统战部在民主党派工作中的职责和工作任务101
二十八、规范关于民主党派的称谓102
第四章 民族工作105
一、我国民族基本情况105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10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106
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08
五、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09
六、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111
七、三个离不开112
八、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112
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113
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15
十一、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概况及自治形式的种类117
十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18
十三、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119
十四、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121
十五、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121
十六、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122
十七、在宣传报道和文艺创作中要防止出现伤害少数民族的问题124
十八、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125
十九、做好散居和城市少数民族工作126
二十、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社会矛盾和问题128
二十一、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民族分裂活动129
第五章 宗教工作131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内容131
二、我国宗教现状133
三、佛教历史及我国佛教的主要派别134
四、道教历史及我国道教的主要派别136
五、伊斯兰教历史及我国伊斯兰教的历史137
六、天主教历史及我国天主教的历史138
七、基督教历史及我国基督教的历史140
八、我国全国性宗教团体概况142
九、我国宗教界的民主改革及反帝爱国运动144
十、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主要社会特征146
十一、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47
十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149
十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论根据150
十四、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坚持无神论的一致性151
十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主要内容152
十六、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153
十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55
十八、中国共产党处理同宗教界人士关系的原则157
十九、中国共产党对党员信教问题的态度158
二十、宗教与迷信的区别160
二十一、内地宗教界在与港澳台宗教界交往中应贯彻的基本原则和规定162
二十二、我国政府对中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的有关政策规定163
第六章 西藏工作165
一、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65
二、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概况166
三、西藏的和平解放167
四、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168
五、中央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概况169
六、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170
七、藏传佛教工作174
八、西藏的宗教信仰自由概况176
九、活佛转世和金瓶掣签177
十、《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178
十一、境外藏胞179
第七章 港澳台及海外统一战线工作183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183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185
三、台湾问题的由来187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88
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六个“四点意见”190
六、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191
七、《反分裂国家法》192
八、《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93
九、台湾的主要政党194
十、香港问题的由来及解决198
十一、澳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200
十二、处理港澳问题的方针政策201
十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205
十四、香港基本法206
十五、香港特别行政区社团组织的基本情况208
十六、澳门基本法209
十七、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社团210
十八、华侨华人提法的由来213
十九、侨务工作的基本原则215
二十、对华侨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216
二十一、对华人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216
二十二、对新移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217
二十三、对归侨侨眷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218
二十四、中华海外联谊会218
第八章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221
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221
二、“原工商业者”称谓的由来222
三、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223
四、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基本情况224
五、两个健康224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由来226
七、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要求228
八、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229
九、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30
十、工商联具有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231
十一、工商联工作的基本要求232
十二、工商联的职能作用233
十三、光彩事业235
十四、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236
第九章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239
一、知识分子和党外知识分子239
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239
三、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40
四、怎样理解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党外知识分子又是统战工作对象241
五、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对象、范围和任务242
六、加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设243
七、加强和改进高校统战工作244
八、加强科研院所统战工作246
九、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统战工作248
十、新的社会阶层的由来249
十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基本方针250
十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机制251
十三、怎样认识出国和回国留学人员252
十四、开展留学人员统战工作253
十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几次重要会议255
第十章 党外人士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工作259
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259
二、十七大以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新进展261
三、党外代表人士的内涵和范围263
四、党外代表人士的时代特征264
五、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266
六、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267
七、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269
八、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272
九、把广泛物色发现党外代表人士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273
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274
十一、积极从新的社会阶层、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新领域发现党外代表人士276
十二、注重物色年轻人才,做到及早发现,从早培养277
十三、实现党内推荐与党外推荐、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定期推荐与日常推荐有机结合278
十四、开展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279
十五、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280
十六、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281
十七、对党外代表人士要坚持政治培训为主282
十八、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283
十九、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教育285
二十、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286
二十一、加强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287
二十二、贯彻落实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使用的政策要求288
二十三、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工作机制290
二十四、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291
二十五、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292
二十六、参事室和文史馆293
二十七、参事室参事和文史馆馆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294
第十一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97
一、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的性质和特点297
二、人民政协的地位299
三、人民政协的作用300
四、人民政协的主题302
五、人民政协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任务及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原则304
六、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304
七、人民政协的组织机构及其工作机构306
八、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307
九、人民政协地方委员会308
十、人民政协各级组织之间的关系310
十一、人民政协的界别310
十二、人民政协专门委员会313
十三、政协委员的产生314
十四、政协委员的权利与义务316
十五、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主要途径316
十六、政协提案的形式和作用317
十七、政协委员视察工作的形式317
十八、撤销政协委员资格的程序318
十九、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318
二十、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319
第十二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321
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21
二、把统战工作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323
三、建立健全党委统战部牵头协调的工作机制326
四、按照中央的要求配备好党委统战部部长327
五、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327
六、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联谊交友工作329
七、广交深交党外朋友330
八、加强基层统战工作332
九、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333
十、加强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工作335
十一、把握时代特征,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宣传工作336
十二、新时期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338
热门推荐
- 3611652.html
- 3746337.html
- 1002687.html
- 2118916.html
- 1485774.html
- 3892865.html
- 1451864.html
- 3777296.html
- 3614381.html
- 2223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2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0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2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1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1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16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7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7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6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