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性能评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建筑性能评价
  • (美)普赖塞,(加)维谢尔编著,汪晓霞,杨小东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5284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性能-分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性能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前言1

作者名录1

致谢1

第一部 分引言及综述1

1 建筑性能评价的发展:引言3

编者按3

1.1 引言3

1.2 性能标准:用户需求和优先顺序层级4

1.3 评价过程模型的发展:从使用后评价到建筑性能评价7

1.4 关于建筑性能评价的概念基础9

1.5 建筑性能评价中用户反馈循环的一个案例:使用中的建筑评价10

1.6 经济和可持续性问题12

1.7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2 建筑性能评价的概念框架16

编者按16

2.1 引言16

2.2 建筑性能评价概念框架的描述17

2.3 性能概念和建筑过程21

2.4 结论26

参考文献27

第二部分 建筑交付的六个阶段和生命周期的性能评估29

3 阶段1:策略规划—效力评价31

3.1 什么是策略规划?31

3.2 为什么要进行策略规划?32

3.3 谁参与策略规划?33

3.4 效力评价34

3.5 研究案例35

参考文献43

4 阶段2:策划/任务书大纲—策划评价44

编者按44

4.1 引言44

4.2 如何准备大纲47

4.3 编制大纲的常见问题49

4.4 编制大纲的技巧51

4.5 文脉问题的思考54

4.6 结论55

参考文献56

5 阶段3:设计—设计评价57

编者按57

5.1 引言:设计评价的定义57

5.2 实现设计评价59

5.3 设计评价的工具和技巧59

5.4 设计评价:一个案例研究60

5.5 设计评价的价值64

5.6 结论65

参考文献66

6 阶段4:建造—试运行67

编者按67

6.1 引言67

6.2 试运行的定义68

6.3 试运行与施工管理69

6.4 试运行过程69

6.5 试运行工具74

6.6 结论75

参考文献75

7 阶段5:使用—使用后评价76

编者按76

7.1 引言76

7.2 使用后评价的起因77

7.3 近期的发展78

7.4 制定反馈和使用后评价程序79

7.5 向前发展81

7.6 结论及下一步82

参考文献83

8 阶段6:适应性再利用/循环再生—市场需求评估85

编者按85

8.1 建筑性能测量的操控85

9.2 建筑性能和物业管理86

8.3 运行设施性能的商业背景87

8.4 目前测量设施性能实践的回顾88

8.5 决定设施性能的一个新观点90

8.6 结论93

致谢94

参考文献94

第三部 分实例研究97

9 建筑工程“可持续性”的评价标准99

编者按99

9.1 引言:众所周知的问题99

9.2 建筑性能评价(BPE)在实现建筑物可持续性中的作用102

9.3 纳入可持续性问题的根本原因103

9.4 客户的选择104

9.5 什么是可持续性的重点问题?105

9.6 什么是指标和参考基准?106

9.7 在一个指标体系中应该包含哪些问题?106

9.8 结论107

参考文献108

权威性指标体系(注意隐含的议程)110

法律网站110

10 引入ASTM功能评价方法体系111

编者按111

10.1 概览111

10.2 方法体系与工具112

10.3 应用这种方法体系评价资产配置的可持续性121

10.4 结论123

致谢123

参考文献123

11 未来办公室的性能评价126

编者按126

11.1 用更好的办公楼提高公司生产力126

11.2 用户需求分析127

11.3 工作方法128

11.4 选出的结果130

11.5 结论132

11.6 总结133

致谢134

参考文献134

12 巴西办公空间性能评价136

编者按136

12.1 背景137

12.2 方法138

12.3 对两幢大楼的描述141

12.4 物理使用上的评价142

12.5 用户反馈评价143

12.6 环境舒适度评价145

12.7 结论与建议146

致谢147

参考文献147

13 以色列的用户满意度调查149

编者按149

13.1 使用后评价的物理范围149

13.2 政府中心工程150

13.3 使用后评价152

13.4 GIA中的用户满意度调查152

13.5 GIA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153

13.6 结论156

参考文献156

14 日本建筑性能评价158

编者按158

14.1 绪言159

14.2 办公场所质量标准的发展159

14.3 日本的BPE方法体系161

14.4 案例研究:对一个创新性工作场所的场地绘图163

14.5 员工配置分类学165

14.6 场地绘图结果165

14.7 结论167

致谢168

参考文献168

15 荷兰创新性工作空间设计评价170

编者按170

15.1 概述170

15.2 荷兰建筑性能评价171

15.3 评价方式和性能标准171

15.4 案例1:布雷达ABN-AMRO银行办公室创新172

15.5 案例2:莱茵水利管理委员会办公楼建筑系统革新174

15.6 从两项事例中获取的教训178

参考文献179

16 通用设计性能评价181

编者按181

16.1 介绍181

16.2 通用设计183

16.3 通用设计性能和建筑性能评价(BPE)185

16.4 通用设计评价(UDE)187

16.5 通用设计评价的策略188

16.6 结论189

致谢190

参考文献190

17 建筑性能评价工作组192

编者按192

17.1 概述192

17.2 以往评价程序中的教训193

17.3 通用调查表196

17.4 调查结果198

17.5 发展能效评价的方法和程序198

17.6 讨论与结论200

致谢200

参考文献200

18 建筑性能评价中的人力要素202

编者按202

18.1 绪言202

18.2 信息产生过程204

18.3 过程领导人204

18.4 过程领导中的人际能力207

18.5 过程领导人的情感智力(EQ)208

18.6 过程领导人的关键EQ竞争力209

18.7 结论211

参考文献212

第四部分 结语215

19 展望未来217

19.1 建筑性能评价217

19.2 建筑性能评价的阶段218

19.3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BPE220

19.4 质量与成本221

19.5 展望223

致谢224

参考文献225

附录 建筑性能评价的方法226

附录1 有助于建筑性能评价(BPE)的文件清单227

附录2 住户调查228

附录3 BIU调查问卷232

附录4 NUTAU—建筑与城市设计技术研究中心234

附录5 荷兰建筑物用户调查问卷242

附录6 评价创新型工作环境的影响243

附录7 德国的三种评测方法245

附录8 通用设计的原则252

附录9 建筑物运行管理的信息资源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