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艺学教程 中国文化诗学的新阐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文艺学教程 中国文化诗学的新阐释
  • 顾祖钊主编;张进,姚爱斌,刘飞,任先大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23555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文艺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艺学教程 中国文化诗学的新阐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我们为什么要新编这本文艺学教程1

二、为什么要从“文学理论”重返“文艺学”范畴10

三、文艺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13

第一编 文艺性质论19

第一章 文艺的审美文化性质19

第一节 审美文化与非审美文化19

一、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19

二、审美文化是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审美重塑21

三、审美理想决定文艺的审美文化性质23

第二节 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26

一、文艺属于悬浮于空中的精神文化领域26

二、文艺与其他意识形态的主要区别27

三、文艺在历时性上显示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29

第三节 文艺是历史文化语境的产物31

一、历史文化语境与时代背景不同31

二、文艺内容与形式都是历史文化语境的产物33

三、历史文化语境与艺术家、接受者和批评家36

第四节 文艺都是“语言”的艺术39

一、文学用言语构筑气韵生动的艺术世界39

二、音乐用旋律和节奏构筑想象的艺术世界41

三、绘画用线条和色彩重塑世界44

四、影视用蒙太奇讲述故事,演绎人生46

第二章 文艺性质的二分三分式概括49

第一节 文艺性质的二分式概括49

一、再现论的文艺观49

二、表现论的文艺观52

三、二分式文艺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53

第二节 文艺性质的三分式概括55

一、以再现历史真实为追求的文艺55

二、以抒发情感为追求的文艺58

三、以表达哲理观念为追求的文艺60

四、文艺三元产生的根源及其对立与兼容68

第三章 文艺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作用72

第一节 文艺的正面文化价值72

一、文艺是洞察社会人生的镜子73

二、文艺是人生的良师益友76

三、文艺是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79

第二节 文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81

一、伟大时代对文艺提出的基本要求81

二、确保文艺实现正面价值的三大原则83

三、文艺家的社会责任感87

第二编 文艺作品论93

第四章 文艺作品的层次性构成93

第一节 文艺作品的语言层面94

一、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94

二、文学语言的特征96

第二节 文艺作品的形象层面99

一、形象层面的重要性99

二、艺术形象的特征100

第三节 文艺作品的意蕴层面105

一、意蕴及其构成方式105

二、作品的意蕴层次106

第五章 艺术形象的理想形态109

第一节 艺术意境109

一、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109

二、艺术意境的特征111

三、艺术意境的分类115

第二节 艺术意象117

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117

二、艺术意象的特征119

三、艺术意象的分类123

第三节 艺术典型124

一、典型论的发展及论争124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26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31

第六章 文艺文体与风格135

第一节 什么是文体135

一、文体是指文艺作品的生命整体135

二、文体特征和风貌的多角度辨析137

三、文体结构的常见辨析方式138

第二节 文艺文体的类型140

一、诗歌与散文140

二、小说与纪实文学144

三、戏剧与影视文学147

第三节 文艺文体的风格151

一、风格是什么151

二、文艺风格的成因152

三、文艺风格的一般特征154

四、文艺风格的一般类型156

五、文艺的群体风格162

第三编 文艺创作论169

第七章 文艺创作诸论评述169

第一节 中外传统创作论169

一、西方摹仿说169

二、中国摹心说171

三、对摹仿说与摹心说的反思174

第二节 心理分析学派创作论176

一、弗洛伊德文艺创作论176

二、荣格文艺创作论179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创作论184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要点184

二、阿恩海姆论艺术创作185

三、格式塔创作论的意义与局限188

第八章 艺术思维191

第一节 思维与艺术思维191

一、人类思维的四种类型191

二、不能以形象思维混同艺术思维192

第二节 艺术思维的特征194

一、自由发挥想象的虚构性思维194

二、审美理想制导的情感性思维198

三、理性与非理性互动的混合型思维201

第三节 艺术思维的类型204

一、具象思维204

二、意象思维207

第九章 文艺创作流程211

第一节 文艺创作的发生阶段211

一、历史文化语境与文化焦虑211

二、情感积累与艺术发现215

三、创作意图219

第二节 文艺创作的构思阶段220

一、艺术构思220

二、艺术概括222

三、艺术灵感224

第三节 文艺创作的艺术传达阶段225

一、艺术传达的复杂性226

二、体裁对内容的征服227

三、语言对内容的征服228

四、即兴与推敲231

第十章 艺术传达的方式与技巧233

第一节 文艺叙事233

一、再现式叙事233

二、浪漫式叙事236

三、魔幻现实主义式叙事238

四、叙事方式的新变239

第二节 文艺抒情241

一、再现式抒情241

二、浪漫式抒情243

三、宣泄式抒情244

第三节 文艺议论246

一、象征式议论246

二、寓言式议论248

三、比譬式议论250

四、直陈式议论251

第四节 文艺修辞技巧252

一、比喻与借代253

二、复义与含混254

三、悖论与反讽257

第四编 文艺接受论263

第十一章 文艺接受263

第一节 文艺接受发生的条件263

一、文艺接受者的文化素质264

二、文艺接受者的审美心境268

三、文艺接受者的历史文化语境269

第二节 文艺接受的过程271

一、期待视野与接受动机271

二、文艺接受中的“同化”与“顺应”273

三、文艺接受的性质274

第三节 文艺接受的高潮276

一、共鸣276

二、净化278

三、领悟279

四、延留280

第十二章 文艺批评282

第一节 文艺批评观念与方法的变迁282

一、传统批评的价值追求和方法局限283

二、现代批评观念与路径选择的得失285

第二节 历史文化语境批评的提出与建构290

一、历史文化语境批评的观念与建构290

二、历史文化语境批评方法的创新性293

第三节 文艺批评家297

一、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知识谱系的及时更新297

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健康的文化价值观298

三、高超的艺术鉴赏与艺术评价能力299

四、出色的理性分析与理论建构能力300

第四节 文艺批评的作用301

一、引导文艺鉴赏与文艺接受301

二、促进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303

三、为文艺理论建设提供新经验和新观念304

第五编 文艺发展论309

第十三章 文艺的发生与演进模式309

第一节 文艺起源诸论309

一、劳动说309

二、游戏说310

三、巫术说311

四、文艺与人类共生313

第二节 文艺发展的模式诸论317

一、三段说317

二、折线说318

三、复古说319

第三节 文艺发展所呈现的轨迹与规律322

一、西方文艺的发展轨迹322

二、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轨迹325

三、文艺发展呈现的自律329

第十四章 文艺发展的通变机制332

第一节 文艺发展中的历史继承与革新332

一、文艺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一般规律332

二、文艺历史继承的主要内容336

三、当代文化视角中的文艺继承与革新338

第二节 文艺发展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339

一、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339

二、各民族文艺交往的基本规律342

三、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学的发展344

第三节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345

一、马克思的相关论断346

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的表现346

三、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的原因348

第十五章 当代文艺的新变化352

第一节 现代传媒与文艺的发展352

一、传媒时代的文艺发展352

二、文艺的视觉化354

三、文艺的网络化和大众化359

第二节 网络文艺的新特征362

一、读者参与创作362

二、多媒介表达364

三、创作速度激增366

第三节 新媒介与文艺的互动关系368

一、经典作品因新媒介获得新生368

二、新作品在传播中汰选或提升370

三、新媒介为文艺发展开拓无限空间372

后记3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