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家无为管理智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闫秀敏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1972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道家-应用-管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家无为管理智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道家哲学的管理学诠释7
一、道家哲学的政治学解读7
(一)道家哲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7
(二)道家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9
二、道家哲学的佛学格义13
(一)道学与佛学13
(二)道家人生哲学的基本内容15
三、道家哲学的管理学诠释18
(一)对道家哲学进行管理学诠释的理论可能性18
(二)对道家哲学进行管理学诠释的现实必要性21
(三)道家管理哲学的核心内容23
第二章 无为管理的理论发展26
一、无为管理理论的产生26
(一)无为管理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6
(二)老子对无为管理理论的原初构想30
(三)老子弟子对无为管理理论的发展33
二、无为管理理论的嬗变38
(一)黄老学派对无为管理理论的发展39
(二)庄子学派对无为管理理论的发展41
三、无为管理理论的系统总结48
(一)《吕氏春秋》对无为管理理论的初步整合49
(二)《淮南子》对无为管理理论的系统总结51
第三章 无为管理的实践发展55
一、无为管理的一度兴盛55
(一)西汉初期无为管理兴盛的时代条件55
(二)西汉初期无为管理兴盛的具体表现58
二、无为管理的渐次衰落60
(一)西汉之后无为管理的间或出现60
(二)元朝以降无为管理的必然衰落62
三、无为管理的现代复兴66
(一)无为管理现代复兴的经济背景66
(二)无为管理现代复兴的初步萌芽68
第四章 道法自然——无为管理的本体论70
一、天地母:本原之道70
(一)道的本原性特征70
(二)万物的创生机制72
二、道法自然:客观之道75
(一)自然的本义75
(二)道的客观性特征77
三、道法自然与无为管理的选择79
(一)道物不二79
(二)守道管理原则81
(三)无为管理的必然选择83
第五章 反者道之动——无为管理的方法论86
一、反者道之动:规律之道86
(一)道的规律性特征86
(二)道的基本运动规律88
二、无为而无不为:逆向的方法论91
(一)有无之辨91
(二)贵无的方法论94
三、逆向思维与无为管理的选择96
(一)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思路97
(二)无为管理的必然选择98
第六章 见素抱朴——无为管理的人性论101
一、道性:人性的根基101
(一)人性演化的基本路径101
(二)人性理解的不同意境104
二、素朴人性的三重表现108
(一)素朴之德:人性的本然109
(二)天然之才:人性的应然113
(三)天生情欲:人性的实然117
三、素朴人性与无为管理的选择122
(一)素朴之德与无为管理选择的可能性122
(二)天然之才与无为管理选择的必要性125
(三)天生情欲与无为管理选择的必然性128
第七章 和光同尘——无为管理的价值论131
一、和光同尘:道的价值131
(一)道的和谐功能131
(二)和谐:无为管理的价值追求134
二、和光同尘与无为管理的选择136
(一)轻松:无为管理选择的个体价值136
(二)曲成万物而不遗:无为管理选择的群体价值139
第八章 致虚守静与清静型无为管理143
一、道性虚静143
(一)管理者心性修养境界143
(二)管理者心性修养方式147
二、清静型无为管理的具体表现151
(一)“不敢为”的无为管理151
(二)“不私为”的无为管理153
(三)“不妄为”的无为管理156
三、无为管理与现代目标管理159
(一)现代目标管理159
(二)清静型无为管理与现代目标管理的契合162
第九章 尊道贵德与道德型无为管理165
一、道与德165
(一)德的含义165
(二)道与德的关系168
二、道德型无为管理的原初构想170
(一)合于道的柔弱和谦下之德170
(二)柔弱型无为管理173
(三)谦下型无为管理178
三、道德型无为管理的发展182
(一)儒家仁德思想的吸纳182
(二)示下型无为管理184
四、管理者的影响力187
(一)现代影响力理论187
(二)道德型无为管理对管理者影响力的提升189
第十章 道生法与法制型无为管理193
一、道生法193
(一)自然法193
(二)法的生成过程195
二、法制型无为管理的构设198
(一)法家法治思想的吸纳198
(二)正名审分型无为管理201
(三)因道全法型无为管理204
三、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必然206
(一)管理制度的重要性206
(二)法制型无为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210
第十一章 君臣异道与用人型无为管理214
一、君臣异道214
(一)阴阳学说的起源与演化214
(二)阴阳相分218
(三)君臣异道221
(四)君道无为223
二、用人型无为管理的原初构想224
(一)知不知的能力认知224
(二)车轮毂辐的管理关系228
(三)群策群力型无为管理233
三、用人型无为管理的发展237
(一)儒家无为思想的吸纳237
(二)举贤任能型无为管理239
四、无为管理与现代柔性管理242
(一)现代柔性管理242
(二)用人型无为管理与现代柔性管理的融通244
主要参考文献247
后记255
热门推荐
- 3163818.html
- 2225177.html
- 2411303.html
- 3540709.html
- 742211.html
- 2881012.html
- 311430.html
- 3660751.html
- 3531973.html
- 3654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34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75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2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0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99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43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5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07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