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 陆学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283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社会流动-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1

一 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意义1

第一章 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1

第一节 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1

二 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基本框架和方法6

三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与我们的研究发现8

第二节 十大社会阶层的构成9

四 中国社会流动变化的几种趋向14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分析框架24

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五次社会流动33

第一节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1949~1956年)35

第二节 多维二元身份体系的建构(1957~1965年)51

第三节 社会流动的失序(1966 1977年)65

第四节 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1978~1991年)73

第五节 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成型(1992年以来)86

第三章 中国职业结构的趋高级化及原因分析98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结构的趋高级化特征98

第二节 现代化要素驱动的职业结构趋高级化108

第三节 市场化要素驱动的职业结构趋高级化124

第四章 十大社会阶层的来源与流向138

第一节 优势地位阶层的流动特征139

第二节 中间位置阶层的流动特征158

第三节 基础阶层的流动特征165

第四节 小结:从流动率看社会结构的开放与封闭176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机制的分析180

第一节 社会流动机制分析的策略180

第二节 职业地位的获得186

第三节 教育地位的获得195

第四节 权力地位获得及对社会流动的影响201

第五节 有关中国社会流动机制的几个结论206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基本状况212

第六章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社会流动212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社会流动的宏观制度分析214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社会流动的微观机制分析234

第四节 影响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社会流动的非正式制度因素236

第七章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形成241

第一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发展历程242

第二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来源247

第三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客观经济社会地位分析254

第四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地位认知与政治参与258

第八章 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266

第一节 社会中间阶层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背景266

第二节 现阶段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产生及社会背景269

第三节 现阶段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构成及特征277

第九章 工人阶层的社会流动及内在逻辑285

第一节 解释框架与工人阶层的地位处境285

第二节 工人阶层的特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290

第三节 工人阶层的入口——什么样的人当工人294

第四节 工人阶层的出路——什么样的人向上流动298

第五节 工人阶层的出局——什么样的人下岗、失业303

第十章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流动306

第一节 农民工的界定及其社会属性307

第二节 农民工的社会流动313

第三节 农民工体制和社会流动惰距333

第十一章 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社会流动338

第一节 农业劳动者阶层的定义和规模338

第二节 改革前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社会流动特点342

第三节 改革后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社会流动特点347

第四节 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社会流动前景351

第十二章 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论与调查方法说明354

第一节 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论说明354

第二节 社会阶层调查的方法说明360

后记3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