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问题研究
  • 僇文卿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8377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3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122页
  • 主题词: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引言1

第一章 文献概述6

第一节 企业家职能理论6

一、企业家与冒险和创新6

二、企业家与经营管理9

第二节 企业家选择与成长理论10

一、企业家选择理论10

二、企业家成长理论12

第三节 企业家激励理论13

一、组织行为学关于企业家激励的理论和方法13

二、委托代理理论14

三、产权激励论16

四、超产权论17

五、基于企业治理结构的激励理论19

六、激励失效论20

第四节 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问题研究22

第五节 本章小结25

第二章 国有企业企业家的定位26

第一节 创新性人力资本26

一、创新性人力资本的内涵26

二、创新性人力资本的价值反映27

三、创新性人力资本赖以形成的知识29

第二节 企业理论和企业家理论的几个立论基础30

一、个人总资本论30

二、社会能级论32

三、企业总资本论33

四、企业的本质33

五、企业的边界36

第三节 企业家是什么?38

第四节 一个简化的企业家遴选模型41

第五节 社会资本主导下的国有企业企业家属性43

第六节 转型期国有企业企业家属性45

一、社会资本对国有企业企业家的重要作用45

二、转型期国有企业企业家属性变迁48

第七节 国有企业企业家属性变迁模型49

第八节 本章小结54

第三章 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安排55

第一节 产权55

一、产权理论概括55

二、产权的内涵58

第二节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60

第三节 企业所有权63

第四节 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65

第五节 企业所有权的激励效应67

第六节 本章小结69

第四章 国有企业企业家内生激励制度70

第一节 国有企业企业家控制权激励70

第二节 内生激励制度运作机理和适用条件76

第三节 国有企业企业家遴选模型81

第四节 国有企业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优化模型89

第五节 内生激励制度初步检验93

第六节 企业家期权激励97

一、报酬激励97

二、股票期权激励的特点100

三、企业家期权激励机制设计103

第七节 本章小结115

第五章 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制度的变迁116

第一节 一个分析框架116

一、一个基准点116

二、两个参照系119

三、三个激励维度120

四、四个保障机制122

第二节 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制度:过去、现在和未来123

一、国家租金激励制度(1956~1979年)124

二、放权让利激励制度(1979~1992年)127

三、年薪制激励制度(1992~2002年)129

四、业绩考核激励制度(2002年至今)131

第三节 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体制优化132

第四节 本章小结134

一、转型期国企企业家仍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他们只是介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之间的一种过渡范畴,我们称之为“准企业家”134

二、国企企业家激励问题的实质,就是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国企企业家的经营绩效,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134

三、国企企业家激励制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一个基准点,两个参照系,三个激励维度,四个保障机制135

四、国企企业家激励制度大致可划分为四种类型135

五、今后,在积极推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的同时,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企业及其企业家的行为136

主要参考文献1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