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法的中国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际法的中国理论
  • 何志鹏,孙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0640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国际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法的中国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强国之路的方式选择1

第一章 国际法中国理论的必要性5

一、导论5

二、国际法中国理论:概念界定6

(一)国际法的中国理论是一种理论6

(二)国际法的中国理论立足中国17

(三)国际法的中国理论关涉国际法20

三、国际法具备一国理论之可能22

(一)国际法理论与全球普世观念23

(二)国际法理论与西方文明的主导性25

(三)国际法中国理论的现实可能性27

四、国际法与中国的互构:历史检视28

(一)国际法视野内的中国28

(二)中国视野内的国际法29

五、供给国际法中国理论的意义32

(一)中国外交工作的实践者32

(二)中国的国际法研究者33

(三)中国国际法教学的参与者34

(四)中国之外的国际法理论家的实践者35

六、中国国际法理论形态的检视35

(一)中国国际法理论探索的尝试36

(二)中国国际法理论形态的不足37

(三)国际法中国理论的建构环境43

七、小结:宏大目标、点滴努力50

第二章 当代中国国际法观念的形成52

一、问题的提出52

二、从鸦片战争到《马关条约》:近代中国与国际法相遇的屈辱59

(一)19世纪的国际法:公正外衣下的强权60

(二)19世纪的中国:沉睡的巨人62

(三)19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相遇:屈辱的现代化之路63

(四)清朝后期士大夫的国际法观念66

(五)中国文化对法律的忽视70

三、从清末变法到北洋政府: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挣扎奋进73

(一)在理想主义中沉沦的国际法73

(二)清末民初的社会演进与思想启蒙74

(三)国际法与中国的相处76

(四)中国学界对于国际法的研习和批判81

四、从废约运动到创制联合国:中国对国际法的积极参与83

(一)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期的国际法:旧秩序的危机与新秩序的构想83

(二)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在艰难中奋起84

(三)“二战”中的中国与国际法:废约与参与设计战后秩序85

五、从中国内战到两岸对峙:体制外国家的边缘化心态86

(一)冷战对峙中的国际法87

(二)在冷战的尴尬中壮大的中国88

(三)冷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法律环境89

(四)冷战时期中国与国际法双向边缘化的关系91

六、改革开放与和谐世界:中国重归国际体制并逐渐强大92

(一)从合作发展到全球治理:国际宏观主题的变化93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发展94

(三)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复兴与法律意识的欠缺96

(四)中国对国际法治的支持与距离97

七、小结与展望99

第三章 新中国国际法理论的奠基103

一、导论103

二、大国之路的起程:冷战中的国际法立场105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既有国际法律环境的回应106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国际法的“不结盟道路”107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国际法中国立场的基调109

三、大国之路的理念:五项原则的核心指向111

(一)强调国家主权,倡导独立自主111

(二)关注小国权益,反对大国霸权113

(三)超越零和博弈,推进互利合作115

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国际法理论的意义116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主义取向116

(二)国际法秩序的现实主义阐释的必要性120

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中国国际法发展的意义123

(一)中国政府一以贯之国际法观念的表达124

(二)国际法原则体系的拓展和深化125

(三)中国和平发展大国形象的塑造127

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中国国际法理论未来的启示130

(一)认真对待并积极传递国际法的中国理念131

(二)在持续稳定和与时俱进之间寻求平衡132

(三)独立与共处是国家的根本需求134

(四)在实践界与理论界之间促进有机融合137

七、小结:和平共处原则的生命力139

第四章 新中国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外交理念发展探究142

一、导论142

二、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形成与内涵144

(一)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确立145

(二)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指向146

(三)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的契合149

三、求同存异理念与中国国际法理论的发展151

(一)参与国际规则的积极表达151

(二)树立国家主权的优先地位153

(三)强调国际合作的建设意义153

(四)复兴发展权的理念与制度154

(五)万隆会议积累的国际法治发展模式经验156

四、求同存异外交理念对于中国的意义157

(一)求同存异对于和平共处原则的补充及积极作用158

(二)偏离和平共处与求同存异的负面效应159

五、求同存异理念与中国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之路164

(一)和平共处与求同存异理念在中国国际法观念总体脉络中的位置164

(二)和平共处与求同存异在中国国际法思想中的后续发展168

六、小结与启示172

第五章 国际法中国理论的认识基础175

一、问题的提出175

二、国际法的理论谱系与中国观念的立足之基177

(一)法学理论流派谱系中的国际法观念177

(二)国际关系理论棱镜中的国际法观念179

(三)深刻立足于现实的国际法中国观念181

三、国际法中国观念的务实维度:防范盲目乐观182

(一)国际法规范不成体系的状况183

(二)国际法统一实施机构的缺乏191

(三)国际法人本主义价值的迷思193

四、国际法中国观念的客观维度:拒斥虚无主义197

(一)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约束力197

(二)国际法的不确定性与秩序指向202

五、国际法中国观念的目标维度:坚持国家本位204

(一)国际法体系与进程的国家中心性205

(二)国际法发展的国家权力驱动结构206

(三)国际法运行的国家实力塑造特征213

六、小结216

第六章 国际关系宪法之治的中国观念218

一、问题的提出218

二、国际关系宪法之治的不同层次220

(一)一套系统化的法律规则220

(二)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运作体系222

(三)在规范和机制内隐含的道德诉求222

(四)“国际关系的宪法之治”与“国际法治”224

三、国际关系宪法之治的价值分析226

(一)国际关系的宪法之治意味着国际关系的稳定化227

(二)国际关系的宪法之治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效率228

(三)国际关系的宪法之治意味着对于弱者的保护228

(四)提升国际法的操作性和法律性229

四、国际关系的宪法之治的条件与阻碍230

(一)结构障碍231

(二)话语缺陷232

(三)运行困境233

(四)主权两难234

五、小结237

第七章 中国国际法理论中的发展观239

一、导论239

二、规范迅速增加,但规范主旨未变241

(一)国际法规范增加的表现241

(二)对于国家利益的关注没有变244

三、行为体在拓展,但核心主体未变245

(一)国际法中的行为体日益多元化245

(二)国家的核心主体地位没有变247

四、运行方式强化,但弱法状态未变248

(一)国际法实施体系的增强248

(二)大国政治的主旋律没有变251

五、国际法变与不变的深层原因253

(一)国际法变革的原因253

(二)国际法未变的原因254

六、小结与启示256

(一)对国际法变与不变的归结256

(二)国际法变与不变对中国的意义257

第八章 国际法中国理论的成就与展望260

一、导论260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法学科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路径265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法的发展阶段265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法的发展路径267

(三)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271

三、中国国际法的主要理论板块和支架性理论277

(一)国际公法的理论结构278

(二)中国国际法的支架性基本理论282

四、中国国际法研究的重要论域304

(一)国际人权法的问题304

(二)对国际法新概念的理解:对一切的义务308

(三)批判地认识“保护的责任”308

(四)国家及其财产豁免309

(五)国际海洋法315

(六)辩证认识贸易与相关价值目标的关系316

(七)中国主导的国际制度体系317

五、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基本经验318

(一)对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关注拓展了中国国际法研究的领域319

(二)对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分析丰富了中国国际法研究的视角320

(三)对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融入提高了国际法研究的水准321

六、国际法中国理论的构建路径322

(一)注重借鉴和吸收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先进经验323

(二)明确中国立场,聚焦中国问题325

(三)以精细而坚实的论证提升理论的信度328

(四)树立鲜明核心价值观引领国际法理论的方向330

(五)形成良性互动的正反馈模型完善学术创新机制331

七、小结337

结论 中国国际法理论的未来展望339

一、迎接中国国际法的伟大时代339

二、建立中国国际法的理论自信340

三、塑造中国国际法的理论框架343

主要参考文献346

索引372

后记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