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
  • 朱伟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83746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公司法(学科: 判例 学科: 法律解释 地点: 美国) 公司法 判例 法律解释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公司的性质和特点1

(一)法律实体1

目录1

1.《宪法》项下的“人”2

2.《宪法》项下的“公民”2

3.公司实体的含义2

(二)有限责任2

(五)所有权的自由转让3

二、公司的类别3

(一)公共公司与私人公司3

(四)无限续存3

(三)集中管理3

(二)营利公司与非营利公司4

(三)公众公司与封闭公司4

(四)S章节公司5

三、公司演变简史5

四、公司面临的难题6

(一)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6

(二)公司的社会责任6

五、公司法成文法7

六、法院和公司法判例7

七、功夫在事外——与公司法相关的法律8

(一)合同法、侵权法9

(二)证券法9

(三)其他法律10

一、代理11

(一)代理对主体的责任11

1.服从责任11

2.勤勉责任11

3.提供信息的责任11

第一章 公司的近亲11

2.侵权责任12

(1)实际授权12

1.授权12

(三)与第三方之间的合同权利和责任12

1.合同义务12

(二)主体对代理的责任12

5.信托责任12

4.会计责任12

(2)显示授权13

(3)批准13

2.主体的责任13

3.代理的责任13

(四)对第三方的侵权责任14

1.主体14

2.代理14

二、合伙制14

(一)无限合伙制14

(1)利润与损失15

2.合伙人之间的权利15

(2)参与管理的权利15

1.合伙人之间的责任15

(2)服从责任15

(1)信托责任15

(3)注意责任15

(3)选择合伙人的权利16

(4)了解情况和查账的权利16

3.合伙人与第三方之间的关系16

(1)合同责任16

B.共同和分开责任17

(二)有限合伙制17

C.刑事犯罪17

A.雇主对雇员负责17

(2)合伙人的侵权责任和刑事责任17

1.有限合伙与无限合伙的区别18

2.无限合伙企业的规模18

3.合伙人(方)的权利18

(1)控制权18

(2)利润与损失18

(3)衍生诉讼权18

(4)了解情况和查账的权利18

4.责任19

(三)有限责任合伙制19

三、有限责任公司19

四、结论20

[判例]梅恩赫尔德诉萨蒙21

[要览]25

[评析]嘉言懿行——卡多索法官与“信托责任”29

第二章 公司的发起设立29

一、公司发起人以及公司设立前的交易29

(一)发起人29

(二)发起人之间的责任29

1.一般规则:“接受”30

(五)发起人的责任30

2.明示接受和默示接受30

三方的合同所负的责任30

(四)公司就其设立之前发起人与第30

(三)对外部投资者的责任30

二、设立人31

(一)设立人31

(二)公司章程的内容31

1.名称31

2.目的32

3.公司的权力32

4.公司办公场所32

5.股票32

10.公司章程的签字33

9.公司董事的免责33

8.公司的续存33

6.优先权33

7.送达代理33

11.组织会议34

12.公司设立没有最低资本金限额34

(三)设立有瑕疵的公司34

[判例]克兰逊诉国际商业机器公司36

[要览]38

一、单独实体41

二、揭开公司的面纱41

第三章 揭开公司面纱41

[评析]说你行,你就行——公司设立有瑕疵,但仍然有效41

(一)代理或工具(过多的控制)42

(二)虚假公司42

(三)不得为不合法目的而设立公司43

(四)母公司——子公司43

(五)专业服务公司44

(六)资金不足44

三、封闭公司44

[判例]卡特布朗彻(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诉大来信用证国际有限责任公司46

[要览]52

一、股票59

(一)股票的发行59

[分析]形式决定一切——引而不发的利箭59

第四章 公司融资59

(二)股票对价的支付60

1.公司股票的对价形式60

2.公司股票的对价额60

(三)股票的类别60

(四)股票的各种权利63

(五)股票转让的限制64

1.优先购股权64

2.同意64

3.约定限制的法律文件64

(六)股息和其他财产的分配方式65

1.股息的形式65

5.明示65

4.回购协议65

2.支付股息的限制66

(1)收人盈余标准66

(2)剩余标准67

(3)净资产标准67

3.股东要求股息的权利67

二、公司债券67

(一)公司发行债券的权利68

(二)债券持有人的权利68

(三)债券的类型68

[判例]联合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诉曼哈尔特70

[要览]72

[判例]关于蒂彻诺·格兰特公司76

[分析]对价与股票——合同法在公司法中的运用76

[要览]79

[分析]节外生枝,防不胜防——公司回购股票协议的多重限制84

第五章 公司治理84

一、谁是公司的领导85

二、董事的责任87

(一)注意责任87

1.依赖权87

2.业务判断规则87

(二)忠诚责任88

1.有利害关系的交易89

4.内幕交易90

2.公司机会90

3.不与公司竞争90

5.“净化”法规91

(1)“批准”检验标准91

(2)“公平”检验标准91

6.联邦证券法92

(三)信托责任93

三、对董事的补偿94

[判例]佛朗西斯诉联合杰西银行95

[要览]106

[分析]集体领导,集体负责——公司管理中董事的注意责任113

[判例]塞德公司诉彩色技术公司有限责任公司113

[要览]136

[分析]“疏忽过失”要素的变形——公司兼并中目标公司董事的注意责任144

[判例]克利尼奇诉朗德格伦144

[要览]150

[分析]“温、良、恭、俭、让”——董事“忠诚责任”与“公司机会”156

第六章 公司董事报酬156

一、一揽子报酬156

(一)奖金157

(二)股票期权157

二、对报酬过高的非议158

(一)报酬与业绩不成比例158

(二)杀贫济富,有失公允159

(四)信息占有不均160

(三)误导有志青年160

(五)缺少矫正手段161

(六)是身价,不是动力161

三、法律162

(一)判例法162

1.“浪费原则”——判例法对公司162

主管报酬的约束162

2.报酬委员会——公司的应变措施163

3.金降落伞163

(二)联邦证券法164

(三)《公司投资法》165

(四)税法165

四、结束语166

[判例]罗杰斯诉希尔167

[要览]171

[分析]拿多少算贪?——公司总裁的身价175

第七章 证券欺诈175

一、概论175

(一)联邦证券法的适用范围175

(二)证券法的要旨175

(三)主要内容176

1.公司的义务176

二、反欺诈条款177

(一)短线交易177

3.责任和处罚177

2.股东的义务177

1.“管理人员”178

2.“短线交易”178

3.利润178

4.由谁索赔?178

(二)10b-5规则178

1.内容重要、语言混乱178

2.细节分析179

(1)重大性180

(2)“故意”180

(3)因果关系180

(4)“任何人”180

3.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重唱181

(5)“出售”181

(6)“就”181

4.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之分182

(1)似是而非的判例182

(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83

A.由第二责任人起草了虚假陈述183

B.律师起草的私募披露文件中有误导183

C.第二责任人参与了虚假陈述184

D.第二责任人是否有义务“鸣笛”184

(三)内幕交易185

2.填补普通法的空白186

3.16(b)节与l0b-5规则之间的区别186

1.内幕知情人的定义186

(四)内幕交易的民事处罚187

三、个人诉讼权利187

四、《证券个人诉讼修改法》188

(一)过犹不及,物极必反188

(二)会计事务所推动下的产物189

(三)《证券个人诉讼修改法》的目的190

(四)《证券个人诉讼修改法》的主要内容190

[判例]巴斯梯安诉彼特安有限责任公司192

[要览]196

三、股东大会202

二、关于“非公开”公司的特别规定202

一、间接控制公司202

第八章 股东的权利与权力202

[分析]大胆设想,小心求证——默示诉讼权利难在哪里?202

(一)股东大会的类型203

(二)股东大会的地点、会议通知203

(三)投票资格204

四、不经召开股东大会而采取行动205

五、查阅账簿和档案205

(一)股东可查阅的公司材料205

(二)股东查阅公司材料的先决条件206

1.股东在册时间和持股比例206

2.正当目的206

[判例]保守会议研究、分析和教育基金诉雪佛龙公司207

[要览]211

[分析]只问法律,不问政治?——股东查阅公司股东名单的“正当目的”221

第九章 封闭公司221

一、封闭公司的特点221

(一)封闭公司的股东人数221

(二)封闭公司股票转让的限制222

二、封闭公司股东的责任222

(一)多事之地222

(二)制约公司管理层的“三大法宝”223

(三)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斗争223

(一)僵局出现的具体情况224

三、僵局224

(四)信托责任的强化224

(二)未雨绸缪,早图良策225

(三)僵局出现后的权宜之计225

四、结束语226

[判例]多诺诉罗德电铸版有限责任公司227

[要览]233

[分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封闭公司股东的信托责任236

第十章 衍生诉讼236

一、“直接诉讼”与“衍生诉讼”的区别236

(一)对原告的要求238

(二)必须征得董事会的同意238

二、衍生诉讼中的法定障碍238

(三)原告必须提供费用担保240

三、妥协性和解240

四、“已决”事件241

五、衍生诉讼的意义何在241

[判例]卡拉姆尔诉西太平洋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42

[要览]250

[分析]“剪不断,理还乱”——“直接诉讼”与“衍生诉讼”257

之间流动的沙线257

第十一章 授权委托书之战257

一、股东、董事相互攻坚的利器257

4.不可撤销授权委托书260

3.可撤销性260

2.有效期260

1.形式260

(一)州法律260

二、法律260

(二)联邦证券法261

1.授权委托书261

2.授权委托书的征集261

3.授权委托书陈述262

4.股东名单263

5.股东的建议264

三、授权委托书的欺诈270

(一)默示民事诉讼权利270

(四)明知272

(三)因果关系272

(二)重大272

[判例]维吉尼亚州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诉桑迪伯格273

[要览]287

[分析]功亏一篑——股东在14a-9规则项下索赔的障碍294

第十二章 兼并收购294

一、兼并收购的商业原因294

(一)抢占市场份额295

(二)“优化组合”295

(三)零拆碎卖296

(四)何以在美国长盛不衰296

二、负面影响296

(二)“交易成本”297

(一)有失公允297

三、兼并的形式298

四、法律299

(一)州公司法299

1.程序299

(1)董事会的批准299

(2)股东的批准299

(3)“兼并(或合并)证书”299

3.兼并中的股票对价300

4.评估权利300

5.通常不得与有利害关系的股东兼并300

2.兼并的生效日期以及兼并效果300

(4)放弃兼并方案300

(1)有利害关系的股东301

(2)价格301

6.换股兼并301

(二)联邦证券法301

五、收购要约302

(一)《威廉斯法》302

(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303

(三)二步收购303

(四)“步步设防”304

1.超级多数304

4.其他防御措施305

3.“毒丸”305

2.分期轮换董事305

5.反托拉斯法306

6.举债收购306

(五)特拉华州法院的立场307

1.折中标准307

2.严格审查307

3.长远目标307

[判例]拉伯金诉菲律浦·亨特化学公司309

[要览]323

1.“即得权利”原则329

(三)限制329

(二)授权329

(一)立法权力329

一、基本原则329

第十三章 公司重大变化329

[分析]股东发难的利器——兼并中的“固有公平”规则329

2.程序330

二、公司章程的修改330

(一)公司章程修改由谁提出330

1.公司发起人330

2.可以由董事会同意的公司章程修改330

3.需要股东批准的变化330

(1)一般重大变化330

(2)需要股东以特殊表决同意的公司章程修改331

(三)评估权利332

(二)修正证书的生效332

四、出售资产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处置资产333

(一)程序333

1.董事会333

2.股东333

3.无须到州务院登记333

4.放弃计划333

三、收购兼并333

5.一年时限334

(二)评估权334

(三)抵押、质押和担保权益334

(四)公司收购资产通常不就侵权向第三方负责334

(二)非自愿解散335

1.州司法部长335

五、公司解散335

(一)自愿解散335

2.董事336

3.股东336

(三)僵局336

1.持有有投票权的股票的半数股东336

2.持有投票权的股票的任何股东336

[判例]关于凯姆·彼特莱商业公司责任有限公司337

[要览]343

[分析]“压迫行为”——公司非自愿解散的导火索347

附录《法律词条解释》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