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靳江好,王郅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7091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迎接社会矛盾新挑战 实现社会和谐有序&郭济1
绪论1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与社会矛盾调节5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更加和谐5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5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基本内涵和特征10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17
二、实现全面小康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调节社会矛盾21
(一)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21
(二)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26
(三)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8
第二章 社会矛盾调节的理论基础32
一、社会冲突理论33
(一)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33
(二)西方的社会冲突理论36
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47
(一)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贡献48
(二)邓小平对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继承和发展54
(三)江泽民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丰富与完善60
(四)胡锦涛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完善与创新66
三、其他相关理论71
(一)社会团结理论71
(二)社会整合理论75
(三)风险社会理论76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中我国社会矛盾的基本形态80
一、社会转型:战略机遇期与矛盾高发期80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与特征81
(二)社会转型对我国的严峻挑战85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的表现形态86
(一)社会矛盾形态的系统构成86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凸显的现实考察89
(三)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形态的最新特点98
三、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生成的主要诱因103
(一)利益格局变动与分配机制的失灵103
(二)物质需求期望值过快增长与现实供给能力的有限104
(三)社会分配不公与政府治理腐败的缺位105
(四)体制的转轨与配套机制的缺失107
(五)化解渠道堵塞与渐进式改革的弊端108
(六)思想的多元化与社会理性的缺失110
四、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的性质判断111
(一)社会矛盾性质判断依据及总体思路111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形态主要是利益矛盾115
第四章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是我国社会矛盾治理的新思路117
一、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内涵与功能118
二、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构成特征121
(一)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121
(二)民主法制的制度基础123
(三)以人为本的政策引导124
(四)利益共享的机制保障125
(五)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127
(六)系统优化的社会结构129
三、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治理路向130
(一)目标:从利益失衡到利益均衡131
(二)格局:从政府统治到社会治理132
(三)理念:从人治之治到法治之治134
(四)形态: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135
(五)手段:从单一的行政控制到多元的治理方式137
四、构建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主要途径139
第五章 创新社会利益整合机制142
一、社会利益整合的价值取向142
(一)从“社会断裂”看社会利益处理的失衡状态143
(二)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树立公平处理社会利益的核心价值观145
(三)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要求149
(四)民主化的制度性利益整合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152
二、创新社会利益的表达机制154
(一)利益群体154
(二)信访制度158
(三)民意调查161
(四)大众传媒164
(五)网络民意167
(六)听证制度171
三、创新社会利益整合机制173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73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180
(三)公共行政与政策机制184
(四)社会协商对话机制187
第六章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193
一、社会管理机制及其在社会矛盾调节中的作用193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机制193
(二)社会管理机制在社会矛盾调节中的地位与作用195
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管理机制的历史演进及对我国处理社会矛盾的启示197
(一)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机制的历史演进197
(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机制历史演进的启示204
三、我国社会管理格局的历史演变与当前面临的新挑战205
(一)我国社会管理格局的历史演变206
(二)我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及对社会管理机制的新挑战211
四、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战略目标与方向212
(一)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应具有的品质:战略目标212
(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战略方向214
五、积极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作用217
(一)我国社会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218
(二)我国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20
(三)完善我国城乡基层自治组织,进一步优化设计社会矛盾调节机制223
(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减少社会矛盾225
六、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226
(一)社会中介组织的内涵、外延与特征226
(二)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与作用229
(三)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构建和完善我国社会管理和矛盾调节体系的必然选择232
(四)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和社会矛盾调节体系235
第七章 社会矛盾调节的政府公共机制239
一、社会矛盾调节的公共政策机制239
(一)促进社会平等、调节社会矛盾的公共政策239
(二)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均衡与利益协调功能242
二、社会矛盾调节的收入分配机制245
(一)西方发达国家收入分配调节的发展过程245
(二)西方发达国家收入分配调节的主要政策248
(三)收入分配调节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253
三、社会矛盾调节的福利国家机制256
(一)福利国家机制的形成与主要内容257
(二)福利国家机制的改革260
第八章 权利救济与纠纷解决机制263
一、权利救济与纠纷解决263
(一)权利救济与纠纷解决的概念263
(二)纠纷与纠纷解决265
(三)权利救济及纠纷解决的多元化机制268
(四)纠纷解决决策及制度设计271
二、司法救济及诉讼制度272
(一)司法制度272
(二)司法救济及司法程序277
(三)法律援助与救助制度286
(四)司法体制与诉讼程序的改革290
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294
(一)ADR的理念及形式294
(二)当代世界ADR的发展与我国的社会现实296
(三)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298
(四)有关调解法的制定303
第九章 创新社会矛盾调节工作机制307
一、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307
(一)健全社会矛盾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310
(二)完善社会矛盾监测机制311
(三)及时编制预警方案311
二、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313
(一)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建设315
(二)加强城镇社区治安防控机制建设315
(三)抓好公共场所的治安防范机制建设316
(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强化隐蔽战线斗争316
(五)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317
(六)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理317
(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317
(八)落实领导工作责任318
(九)提供物质技术支持318
三、健全完善人民调解机制318
四、健全社会心理调节机制325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健康的、积极的社会心理氛围326
(二)健全信息传播机制,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任机制327
(三)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特别是要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精神慰藉和心理帮助328
五、健全社会矛盾调节的应急机制329
(一)调动整个社会力量,提高应急效率330
(二)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应急中的重要作用331
(三)要把常态管理与应急处置有机地结合起来332
(四)高度重视社会“安全阀”系统的建设333
(五)坚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333
(六)综合灵活地运用好各种手段334
六、健全社会矛盾调节的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335
(一)切实加强对社会矛盾调节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能和职责336
(二)加强全程实时监控336
(三)形成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337
(四)完善事后调查分析制度337
(五)健全责任追究制度338
第十章 社会矛盾调节的国际经验344
一、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劳资矛盾阶段和社会矛盾的局部性调节阶段345
(一)劳资矛盾与现代工人运动346
(二)社会矛盾的局部性调节347
二、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阶层矛盾与社会矛盾的全局性调节阶段349
(一)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促使西方社会矛盾调节机制走向全局性调节349
(二)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阶层矛盾351
(三)社会矛盾的全局性调节352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型社会矛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调整完善阶段357
(一)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社会矛盾变化的新趋向357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型社会矛盾与新社会运动359
(三)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调整与完善362
第十一章 案例与阐释: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实证分析364
一、案例一:“金河出租车停运事件”365
(一)事件发生的背景365
(二)事件回放367
(三)矛盾调解过程中政府的措施与作用370
(四)事件引发政府调节社会矛盾的反思372
二、案例二:西山“4.10”突发事件376
(一)西山事件发生的背景376
(二)矛盾冲突过程的回放378
(三)案例中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受阻的症结380
三、案例三:“林原‘84元’事件”384
(一)“84元”事件的简单回顾385
(二)“84元”事件解决过程中政府的两难境地387
(三)“84元”事件矛盾调节过程中的经验389
四、关于构建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几点启示391
(一)我国的改革应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392
(二)应把“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指导思想393
(三)要在保证改革的公正性的基础上推进整体改革393
(四)改革必须建立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394
(五)重构社会理性395
主要参考文献397
后记409
热门推荐
- 240935.html
- 2018578.html
- 490747.html
- 669940.html
- 857362.html
- 1165764.html
- 2748887.html
- 3458085.html
- 2743438.html
- 39006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8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0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6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8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6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03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59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8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6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