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结构体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结构体系研究
  • 齐三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58023720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结构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推进军队人才战略工程是时代的呼唤1

一、新军事变革呼唤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1

(一)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1

(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2

(三)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本质特征4

二、科学预测国际国内人才竞争走势5

(一)国际上高科技人才争夺日趋激烈5

(二)国内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加剧6

(三)军队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7

三、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8

(一)各类人才充足9

(二)具有人才优势10

(三)人才投入综合效益较高10

(四)军事教育体系完备11

(五)人才吸引保留激励机制健全12

(六)军事人才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优势13

(七)实现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良性互动14

(八)军事人才管理科学化14

(九)形成保证和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环境15

四、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方位16

(一)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定位16

(二)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现实定位的原因分析21

(三)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应有的发展理念22

五、全面推进军队人才战略工程24

(一)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24

(二)影响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进程的主要因素26

(三)把握推进人才战略工程的主要环节30

第二章 树立人才建设新理念36

一、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36

(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我党人才工作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36

(二)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关键在人43

(三)把人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47

二、树立能力本位的理念50

(一)能力本位是当代社会重要的价值理念50

(二)能力是制胜的决定因素56

(三)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59

三、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62

(一)军队人才建设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63

(二)坚持军队人才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4

(三)正确处理军队人才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70

第三章 构建人才来源和生长更替机制75

一、拓宽军队人才来源渠道75

(一)我军人才队伍的来源75

(二)完善军队内部人才来源途径75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机制76

(四)引进留学人员和国际人才79

(五)建立为国防和军队服务的“战略人才储备库”80

二、构建军队人才生长与更替机制82

(一)正确认识军队人才成长规律82

(二)构建人才成长与更替机制应考虑的变量84

(三)构建军队人才生长更替模型85

三、优化军队人才队伍结构86

(一)优化军队人才队伍结构的重要意义87

(二)优化军队人才队伍结构的原则88

(三)优化军队人才队伍结构的基本程序91

(四)优化军队人才队伍结构的基本途径94

第四章 健全军队人才选拔任用机制102

一、建立健全人才全息考核评价体系102

(一)完善人才考核评价的主体系统103

(二)推行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110

(三)科学设置人才考核评价要素的权重114

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任用机制117

(一)改进任用提名方法117

(二)完善任用决策方式120

(三)创新人才任用方式125

(四)加强人才任用监督126

第五章 构建多渠道人才培养新格局130

一、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130

(一)研究探索外军办学的特点规律,积极整合我军院校教育资源130

(二)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任职教育特色134

(三)充分开发师资资源,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139

二、加大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军队人才的力度147

(一)完善国防生选拔培养机制147

(二)利用地方教育优势培养在职干部151

(三)充分利用地方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53

(四)建立依托地方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士官人才制度153

三、营造学习型军营,鼓励自学成才155

(一)拓展自学成才途径155

(二)建立自学成才保障机制156

(三)创建学习型军营,培养知识型人才157

四、拓展国际培养渠道,开阔军队人才视野160

(一)扩大出国留学规模160

(二)拓宽出国考察的渠道162

(三)积极开展国际性军事学术交流活动163

(四)改革武官选用制度164

第六章 搭建人才实践锻炼平台168

一、完善人才岗位交流轮换机制168

(一)进一步疏通交流渠道169

(二)规范交流工作172

(三)健全交流保障制度174

二、搭建岗位锻炼人才的平台176

(一)以岗位职责牵引176

(二)以急难险重任务锻炼178

三、发挥联合训练的强化功能179

(一)通过军事训练锻炼提高179

(二)通过模拟演练锻炼提高183

(三)通过实兵演习锻炼提高183

四、扩大国际军事交流186

(一)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187

(二)参加联合军事演习187

第七章 积极营造军队吸引保留人才的良好环境189

一、军队人才环境及其作用189

(一)军队人才环境189

(二)军队人才环境的特征190

(三)军队人才与环境的作用192

二、影响军队人才的环境因素分析194

(一)政治环境195

(二)经济环境197

(三)文化环境199

(四)军事环境202

(五)自然环境204

三、营造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良好环境206

(一)树立军队人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206

(二)优化军队人才的社会环境214

(三)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217

(四)形成不让老实人吃亏的用人导向220

第八章 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223

一、物质激励223

(一)建立和完善体现军事职业特点的津贴、补贴体系224

(二)设立高级军事信息军官、联合作战军官职位系列和奖金制度227

二、精神激励230

(一)建立健全勋章奖章制度231

(二)增设荣誉性纪念章嘉勉项目233

(三)恢复和建立勋章奖章、荣誉性纪念章佩戴制度234

(四)07式级别资历章应与我军现行的奖励制度接轨235

(五)实行奖励“累进”制度237

三、综合激励237

(一)创立军人地位法237

(二)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政治、生活待遇制度238

(三)大力营造荣誉激励的社会氛围239

第九章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242

一、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核心和目的242

(一)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核心是积累军队人才资本242

(二)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投人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战斗力244

二、明确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基本程序和要求247

(一)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基本程序247

(二)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基本要求250

三、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基本模式和主要内容253

(一)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基本模式253

(二)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主要内容255

四、调整人才建设投入标准,拓宽人才建设投入来源263

(一)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的标准264

(二)拓宽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渠道,提高投入效率266

第十章 加强组织领导270

一、重视顶层设计270

(一)顶层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270

(二)顶层设计的战略意图具有隐秘性,战略方向应该清晰271

二、加强战略管理271

(一)战略管理极端重要271

(二)科学决策必不可少272

三、健全领导机制273

(一)重视人才战略工程组织领导机制研究273

(二)重视以局部跃升带动整体推进274

(三)加强对预备役部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275

四、建立人才安全预警机制276

(一)人才安全是人才战略工程的基础276

(二)营造人才安全的环境276

(三)构建人才安全预警机制277

五、强化成本意识和质量效益观念278

(一)强化成本意识278

(二)强化质量效益279

主要参考文献282

后记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