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傅静坤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1970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民法(学科: 法学 地点: 中国 学科: 高等学校) 民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第一编 民法的基本原理1
第一章 民法的本质1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
一、民法的概念1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2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性质5
一、民法是私法5
三、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8
二、民法为权利法8
第三节 民法的分类9
一、习惯民法与成文民法9
二、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9
三、大陆法系民法与英美法系民法10
第四节 民法典的制定10
一、民法典制定的意义10
二、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11
三、民法典的制定思路13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15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15
第二节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16
一、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16
二、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16
三、民法基本原则是法官解释民事法律规范的基本依据17
四、民法基本原则是补充立法漏洞、发展民法学说的基础17
第三节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17
一、合同自由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17
二、平等原则18
三、公平原则20
四、诚实信用原则21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22
六、公序良俗原则23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24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24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界定24
二、社会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24
一、民事法律关系构成的意义25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25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25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说26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五要素说28
四、对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评价31
第三节 民事能力32
一、民事能力的意义32
二、民事权利能力32
三、民事行为能力33
四、民事责任能力35
第四节 民事权利36
一、权利本位36
二、权利的概念37
三、民事权利的分类39
四、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法律而斗争43
第五节 民事义务46
一、法律义务46
二、民事法律义务46
一、责任与职责的区别47
第六节 民事责任47
三、作为权利对应形态的义务47
二、民事责任的概念48
三、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区别48
四、民事责任的本质49
第四章 物50
第一节 权利的客体概说50
第二节 物的意义51
一、物须为有体51
三、物须为权利的客体52
二、物须为人力所能支配52
四、物须独立为一体53
五、物须满足人们的需要53
六、物须有一定的界限或范围53
第三节 物的种类53
一、动产与不动产53
二、主物与从物55
三、原物与孳息56
六、代替物与不代替物58
四、融通物与不融通物58
五、特定物与不特定物58
七、单一物、合成物与集合物59
八、可分物与不可分物59
九、消费物与非消费物60
第二编 民事主体制度61
第五章 自然人61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61
一、自然人的概念61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61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62
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62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63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63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64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65
第三节 监护66
一、监护的概念和特征66
四、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终止66
二、监护人的设立67
三、监护人的职责68
四、监护的变更和终止69
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69
一、宣告失踪69
二、宣告死亡71
第五节 自然人住所、户籍、居民身份证和护照72
一、自然人的住所72
四、护照73
二、户籍73
三、居民身份证73
第六章 自然人的人身权74
第一节 人身权概述74
一、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74
二、人身权与人权的联系与区别74
三、人身权的种类75
第二节 人格权75
一、生命权75
二、健康权76
三、身体权77
四、姓名权78
五、肖像权79
六、名誉权80
七、自由权80
八、婚姻自主权81
九、隐私权82
十、贞操权83
二、配偶权84
第三节 身份权84
一、亲权84
三、亲属权85
四、荣誉权86
第七章 法人87
第一节 法人概述87
一、法人的概念87
二、法人的本质88
三、法人的类型90
第二节 法人的能力95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95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96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97
第三节 法人的机关98
一、法人机关的概念98
二、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98
四、法定代表人99
三、法人机关的构成99
第四节 法人的成立100
一、法人的成立与设立100
二、法人成立的条件100
三、法人成立的实体条件102
第五节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103
一、法人的变更103
二、法人的终止104
三、法人的清算105
一、法人登记的概念106
二、法人登记的类型106
第六节 法人的登记106
三、法人登记的效力107
第八章 非法人组织109
第一节 非法人组织概述109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与特征109
二、非法人组织应具备的要件110
第二节 合伙110
一、合伙概述110
二、合伙事务的执行116
三、合伙财产与合伙债务负担117
四、入伙、退伙、合伙的终止119
第三节 其他非法人组织121
一、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121
二、个人独资企业122
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123
四、筹建中的法人124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产生和发展126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126
第九章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理论126
第三编 民事法律行为126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论基础:意思自治原则127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129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130
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130
二、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132
三、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132
四、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133
五、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134
六、要物行为与不要物行为135
七、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135
八、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136
九、主行为与从行为136
十、独立行为与补足行为136
十一、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137
十二、捐助行为138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138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138
二、标的139
三、意思表示146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153
一、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必要性153
二、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目的:真实意图的探究154
三、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方法154
第十章 意思与表示的关系157
第一节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157
一、单独虚伪表示157
二、虚伪表示158
三、错误与重大误解159
第二节 意思表示不自由162
一、意思表示不自由的意义162
二、欺诈162
三、胁迫164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与可撤销165
一、民事行为165
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166
三、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168
四、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171
第一节 导论173
第二节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173
一、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173
第十一章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173
二、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本质174
三、条件的分类175
四、不允许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177
五、条件之决定178
二、期限的种类179
第三节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179
一、期限的意义179
三、期限的效力180
四、期限的许可180
第十二章 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181
第一节 代理概说181
一、代理的意义181
二、代理的分类181
三、代理与其他类似制度的区别182
四、复代理、自我代理与双方代理184
第二节 有权代理185
一、代理权186
二、代理关系187
三、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188
四、代理权的消灭191
第三节 无权代理193
一、无权代理的意义193
二、狭义的无权代理193
三、表见代理195
第四编 时效和期限制度198
第十三章 时效制度概述198
第一节 时效的意义198
一、时效的构成198
二、时效的种类198
三、时效的性质199
第二节 时效制度的作用199
一、稳定社会秩序199
一、现代法律对时效制度的规定200
第三节 有关时效制度的立法200
二、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200
三、有利于法院及时正确裁判案件200
二、我国学者关于取得时效的争论201
三、本书对取得时效的意见201
第十四章 诉讼时效202
第一节 诉讼时效概述202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202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202
三、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203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效力203
第三节 诉讼时效的种类204
一、普通诉讼时效204
二、特别诉讼时效205
三、最长诉讼时效205
第四节 诉讼时效的起算206
一、普通、特别诉讼时效的起算206
第五节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207
一、诉讼时效的中止207
二、最长诉讼时效的起算207
二、诉讼时效的中断208
三、诉讼时效的延长209
第十五章 期限211
第一节 期限的概念和种类211
第二节 期限的确定和计算211
第一节 民法的适用范围213
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213
第十六章 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213
第五编 民法的适用213
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214
三、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214
第二节 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215
一、优位法优于劣位法原则215
二、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216
三、新法优于旧法原则216
四、强行法优于任意法原则216
五、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原则217
一、文义解释方法218
第二节 民法的解释与适用218
第一节 民法的直接适用218
第十七章 民法的适用方法218
二、体系解释方法219
三、法意解释方法219
四、扩张解释方法219
五、限缩解释方法220
六、当然解释方法220
七、目的解释方法220
八、合宪性解释方法220
一、依习惯补充221
九、比较法解释方法221
第三节 民法的漏洞与适用221
二、依判例补充222
三、依法理补充222
第十八章 民法适用中的不确定性与价值缺失223
第一节 对法律适用的大前提(法律规范)之检讨223
第二节 对法律适用的小前提(事实)之检讨224
第三节 对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的能动性之检讨226
主要参考文献229
热门推荐
- 3802370.html
- 3382729.html
- 1606472.html
- 1429709.html
- 3859892.html
- 2623250.html
- 1450980.html
- 3536549.html
- 3532065.html
- 1066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0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60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6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2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2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8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00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98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5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