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监督激励耦合机制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企业监督激励耦合机制研究
  • 赵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5610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学科: 监督管理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企业管理 监督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监督激励耦合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1

第一节 企业监督激励耦合问题的提出1

一 国企为何成了经济犯罪重灾区1

二 上市公司:资产空心化为何愈演愈烈4

三 当前中国的企业是经营者激励不足还是监督乏力7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评述10

一 企业家理论述评10

二 交易费用理论述评12

三 产权理论述评13

四 代理理论述评14

五 管理激励理论评述17

六 激励机制设计理论18

七 相关企业理论批评20

第三节 企业监督激励耦合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意义21

一 基本观点24

二 主要内容24

三 课题的创新26

四 理论意义26

五 现实意义30

六 研究方法32

第一章 内部人控制:褒贬参半双刃剑33

第一节 “内部人控制”的正效应35

一 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深化谈“内部人控制”的历史必然35

二 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必然及企业家资本的异质性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39

一 从“内部人控制问题”正面效应的发挥条件谈企业监督机制必要性41

第二节“内部人控制”的负效应41

二 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消极作用谈建立企业监督机制的重要性42

三 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43

四“一股独大”--上市公司中的“内部人控制”47

第三节 扬长避短控制“内部人控制”--实现监督激励耦合,完善企业治理结构48

一 明确国有企业的目标49

二 赋予经营者充分的剩余索取权51

三 赋予监事会的独立性和实质性监督权52

第二章 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研究55

第一节 国外经营者激励的现状简介55

一 经营者激励的基本理论55

二 国外经营者激励现状59

一 人力资本的性质、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内涵及生命周期62

第二节 人力资本贡献率研究62

二 中国异质型人力资本模式的现状65

三 劳动价值论与人力资本贡献率66

第三节 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70

一 企业家报酬的理论基础70

二 企业家报酬激励体系建立76

第四节 经营者激励机制实现途径之一--企业经营者年薪制80

一 建立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基本原则81

二 企业经营者报酬方案基本设计思路84

三 可供选择的企业经营者报酬方案设计85

四 我国企业家年薪制的计算方法88

五 实例95

六 年薪制有效性理论分析96

七 年薪制现实性分析--在我国实施年薪制还缺什么99

一 经理股票期权简介106

第五节 股票期权106

二 股票期权、期股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107

三 中国是否需要股票期权制度115

四 经理股票期权的操作设计121

五 现实障碍127

六 对策129

第三章 企业监督激励耦合机制设计理论133

第一节 “内部人控制”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影响133

第二节 监督激励耦合机制设计理论141

一 基本思路141

二 基本模型142

三 讨论146

一 情形一:代理人肯定发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148

第三节 激励监督耦合特殊模型的效率工资选择148

二 情形二:代理人可能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情况155

第四节 企业监督激励耦合机制构建161

一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建立经营者行为监督激励耦合机制的必要性161

二 国有企业建立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模式探讨164

三 监督激励耦合机制构建171

四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模式选择180

第四章 监督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监事会控制下的会计直接责任制181

第一节 会计责任制度概论181

第二节 公司制前的会计责任制度185

一 官厅会计的会计责任制度186

二 公司制前民间会计的直接责任制度186

一 会计间接责任制度与股份公司产生、夭折到再生的关系190

第三节 会计的间接责任制度的产生--股份公司的兴起190

二 会计责任制改变的原因分析191

第四节 中国企业剩余索取权与监督权分析193

第五节 从会计间接责任制度谈实现会计目标、执行会计职能的困难195

第六节 从民间审计的先天不足谈恢复会计直接责任制的必要性197

第七节 从财会分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谈会计直接负责制的可能性205

一 财会分离的必要性206

二 财会分离的可能性208

三 会计核算职能的兼容性使会计隶属于监事会具有可操作性211

第八节 会计直接责任制变革的现实困难与展望212

第五章 会计直接责任制在企业中运用214

第一节 股份合作企业会计直接责任制:国有企业股份合作改组顺利开展的保证214

二 股份合作企业三权分立治理结构基本思路216

一 股份合作企业与股份制企业的区别与不足216

三 权分立治理结构的基本环节218

四 股份合作企业会计直接责任制222

第二节 股份公司会计直接责任制:规范股份公司行为的基本保证226

一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对股市的消极影响227

二 经营者对会计控制权的窃取导致了股份官僚经营制的产生228

三 从民间审计的局限性谈股份公司会计直接负责制的重要性230

四 财会分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233

第三节 监查特派员制与会计委派制的结合--振兴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234

一 从协调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实现会计目标谈会计间接负责的悖理234

二 从财会分离的必要性、可能性谈国企会计委派制的可能性236

三 有关国企会计委派制值得注意的其他问题237

第四节 其他经济性质企业会计责任制度设计原则240

参考文献2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