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神经生物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凤艳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9217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185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人体生理学:神经生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神经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元2
二、神经突触传递物——神经递质3
三、神经递质的功能4
第一章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10
第一节 神经元10
一、神经元的结构10
二、神经元细胞骨架与细胞骨架蛋白14
三、胞质转运15
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17
一、星形胶质细胞17
二、成髓鞘细胞19
三、小胶质细胞19
四、胶质细胞与脑屏障20
五、胶质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21
第二章 神经元的电活动23
第一节 膜电位23
一、静息电位23
二、动作电位25
第二节 离子通道27
一、基本特性27
二、分类28
三、几种重要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29
第三章 神经突触信息的传递34
第一节 突触类型和基本结构34
一、电突触34
二、化学性突触35
第二节 神经递质传递原理37
一、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储存37
二、神经递质的释放37
三、递质对突触膜的作用39
四、神经递质的重摄取和降解40
第三节 神经递质释放的生化机制41
一、Synapsin与突触囊泡动员41
二、Rab3与突触囊泡转运和锚靠41
三、Munc13与突触囊泡的点燃41
四、SNAREs蛋白与递质释放41
五、内吞的生化机制42
第四节 突触的整合43
一、EPSP的整合43
二、抑制作用44
三、调制作用44
第四章 神经细胞内的信号转导46
第一节 概述46
第二节 第一信使和受体47
一、第一信使:信息途径的激活47
二、受体47
第三节 跨膜信号转导49
一、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49
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50
三、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56
第四节 第二信使58
一、钙离子58
二、环核苷酸cAMP和cGMP60
三、DAG和IP361
四、一氧化氮(NO)61
第五节 蛋白质的磷酸化61
一、蛋白磷酸化在生物功能调节 中的重要意义61
二、蛋白激酶的分类及其功能61
三、磷酸蛋白磷酸酶64
四、磷酸化级联反应调节 机制和多点磷酸化64
第六节 核内信号转导65
一、CREB65
二、AP-1转录因子家族67
三、NF-kB家族68
四、其他转录因子69
第五章 神经生长、发育和凋亡70
第一节 概述70
一、中胚层对神经轴分化的作用71
二、神经管前-后轴模式化72
三、神经板背-腹轴模式化74
第二节 神经干细胞76
一、神经干细胞的特点及分布76
二、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机制78
三、神经干细胞膜离子通道80
四、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前景81
第三节 神经元的形成82
一、神经管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82
二、种系发生中神经元发生的分子基础82
三、细胞周期影响皮质神经元归宿83
四、环境信号控制神经嵴细胞分化84
五、靶位信号调控神经元递质显型86
第四节 轴突生长与突触的形成87
一、轴突生长87
二、突触的形成94
第五节 突触发育及可塑性的影响因素100
一、神经胶质细胞100
二、神经营养因子家族(NTs)101
三、突触素101
四、线粒体101
五、NMDA和AMPA受体101
六、钙离子(Ca2+)和三磷酸肌醇酯(IP3)101
七、一氧化氮(NO)102
八、Eph-ephrin与突触可塑性102
九、NCAM102
第六节 神经细胞与突触凋亡及其调节103
一、神经细胞凋亡及其调节103
二、突触凋亡及其调节105
第七节 成年脑内神经再生106
一、神经再生与成年神经干细胞的起源107
二、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关系108
三、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功能108
四、妊娠对成年神经再生的影响108
五、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基因表达108
六、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08
第六章 乙酰胆碱112
第一节 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联系112
一、胆碱能投射神经元112
二、局部环路胆碱能细胞112
第二节 生物合成、储存和释放113
一、生物合成113
二、储存和释放113
第三节 酶解失活114
一、酶解失活114
二、胆碱酯酶抑制剂114
第四节 胆碱受体115
一、M型受体115
二、N型受体116
第五节 生理功能117
第七章 去甲肾上腺素118
第一节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联系118
第二节 神经化学119
一、生物合成119
二、囊泡储存121
三、释放122
四、去甲肾上腺素的清除122
第三节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126
一、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亚型126
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原理126
三、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128
第四节 去甲肾上腺素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128
第八章 多巴胺129
第一节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联系129
一、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主要分布129
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纤维投射129
第二节 多巴胺的神经化学130
一、生物合成130
二、储存131
三、释放132
四、清除132
五、更新率134
第三节 多巴胺受体134
一、多巴胺受体分型及分布134
二、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原理及功能136
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137
第四节 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138
一、调节 躯体运动138
二、参与精神情绪活动138
三、调节 催乳素的释放139
第九章 5-羟色胺140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的递质通路140
第二节 5-羟色胺的神经化学141
一、生物合成141
二、储存143
三、释放143
四、清除143
第三节 5-羟色胺受体145
一、5-HT受体分类145
二、5-HT受体亚型的分布和功能特性145
三、5-HT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147
第四节 5-H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148
一、参与痛和镇痛148
二、调节 精神情绪活动148
三、调节 睡眠与觉醒148
第十章 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150
第一节 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联系150
一、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分布150
二、谷氨酸能神经元的纤维联系151
第二节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降解、释放与再摄取151
一、合成和储存151
二、释放152
三、失活152
第三节 谷氨酸受体及其配体153
一、离子型谷氨酸受体153
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56
第四节 谷氨酸的中枢神经功能157
一、兴奋性突触传递157
二、介导突触前抑制158
三、神经元可塑性158
四、神经元毒性159
第十一章 抑制性氨基酸类递质160
第一节 γ-氨基丁酸160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及纤维投射160
二、生物合成、储存、摄取与代谢160
三、γ-氨基丁酸受体及其调节 机制162
四、γ-氨基丁酸在中枢的生理功能166
第二节 甘氨酸167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167
二、生物合成、分解、储存与摄取167
三、甘氨酸受体167
第十二章 其他神经递质170
第一节 组胺170
一、组胺的合成与降解170
二、组胺能神经元170
三、组胺受体171
四、组胺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171
第二节 一氧化氮172
一、NO的合成与失活172
二、NO对细胞功能的影响173
三、NO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173
第三节 嘌呤和嘧啶174
一、腺苷和ATP的来源和失活174
一、嘌呤受体174
三、嘌呤与神经系统功能175
第十三章 神经肽总论178
第一节 分类178
第二节 生物合成、储存、释放及失活179
一、生物合成及储存179
二、储存、释放与失活181
第三节 分布及递质共存181
一、分布181
二、递质共存及其生理学意义181
第四节 胶质细胞中的神经肽184
第五节 神经肽的作用方式184
第六节 神经肽受体和信号转导185
一、神经肽受体185
二、第二信使系统186
三、第二信使的相互作用186
第十四章 神经肽各论188
第一节 内阿片肽188
一、分类和生物合成188
二、分布、释放和失活190
三、阿片受体及其分型191
四、生理功能196
第二节 速激肽197
一、生物合成197
二、储存、释放和失活198
三、受体198
四、功能199
第三节 胆囊收缩素200
一、合成与化学200
二、分布201
三、CCK受体201
四、CCK的生物功能201
第四节 内膜素202
一、内膜素的结构和合成202
二、内膜素受体202
三、内膜素的神经作用203
第五节 开胃素203
一、Orexins的结构和合成203
二、Orexins受体204
三、Orexins及其受体的分布204
四、Orexins的生物学效应204
第十五章 神经甾体206
第一节 神经甾体的合成代谢26
一、神经甾体的合成途径206
二、与神经甾体合成代谢有关的受体和酶206
第二节 神经甾体的作用208
一、对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208
二、对神经精神活动的作用209
第十六章 神经营养*生长因子210
第一节 概述210
一、神经营养因子的分类210
二、神经营养因子的代谢211
三、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方式211
第二节 神经营养素家族212
一、神经营养素家族分子结构212
二、神经营养素受体及信号转导途径213
三、神经营养素的生物学功能214
第三节 GDNF家族215
一、GDNF家族的分子结构215
二、GDNF受体及其信号转导215
三、GDNF家族的生物学功能216
第四节 CNTF家族217
一、CNTF家族的分子结构217
二、CNTF受体及其信号转导217
三、CNTF的生物学功能219
第五节 趋化因子家族220
一、趋化因子的分子结构与分类220
二、趋化因子家族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220
三、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脑内的生理功能222
第十七章 基底神经节疾病的分子机制226
第一节 基底神经节226
一、基底神经节环路226
二、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及其调节的神经递质227
第二节 帕金森病228
一、PD的神经生化病理学变化特征228
二、PD发病的分子机制229
三、PD实验研究模型232
四、治疗策略233
第三节 舞蹈病234
一、病理改变234
二、遗传学特征235
三、发病机制235
四、临床表现238
五、诊断和治疗238
第十八章 癫痫的神经生物学基础239
第一节 癫痫的病因及表现239
一、癫痫的病因239
二、癫痫发作的表现239
第二节 癫痫的脑电变化240
一、正常脑电的变化240
二、痫样放电的基本波形240
三、痫样放电的发生机制241
第三节 癫痫发病机制的形态与功能基础242
一、形态结构基础242
二、功能基础243
第四节 癫痫的实验性动物模型243
一、“点燃”模型243
二、海人藻酸(KA)模型244
三、脑片模型244
四、细胞模型245
第五节 癫痫发病分子机制研究245
一、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与癫痫245
二、神经肽与癫痫248
三、一氧化氮与癫痫248
四、癫痫发作的免疫机制249
第六节 癫痫的分子遗传学研究249
第七节 控制癫痫活动的途径和药物250
第十九章 痛与镇痛253
第一节 概述253
第二节 痛觉的解剖生理基础254
一、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纤维254
二、疼痛信号在脊髓中的传递255
三、疼痛信号由脊髓传递入脑256
第三节 痛觉的调制258
一、脊髓水平的调制258
二、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259
三、间脑和端脑的调制261
第四节 疼痛的治疗262
一、药物镇痛262
二、外科手术镇痛262
三、刺激疗法镇痛263
四、应激镇痛263
第五节 针刺镇痛263
一、针刺镇痛规律263
二、针刺信号的传导途径264
三、针刺镇痛的中枢神经整合机制264
四、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基础265
五、提高针刺镇痛效应的一些措施266
第二十章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267
第一节 自主神经的解剖和递质267
一、交感神经系统的解剖和递质267
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解剖和递质268
三、内脏感觉神经269
第二节 自主神经功能的中枢控制269
一、脊髓269
二、低位脑干269
三、下丘脑270
四、大脑皮层271
第三节 紧张、应激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中枢机制272
一、应激的概念形成和发展272
二、应激源的概念和分类272
三、应激反应272
第四节 持久紧张致心血管病的机制与防治途径273
一、持久紧张致心血管病的机制273
二、防治途径274
第二十一章 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276
第一节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276
一、神经元对内分泌细胞的作用276
二、内分泌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277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疾病278
一、GHRH调节 异常的疾病279
二、TRH调节 异常的疾病279
三、精神疾病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变化279
第二十二章 记忆障碍性疾病281
第一节 学习与记忆形成的细胞和分子基础281
一、记忆的分类281
二、记忆的神经基础282
三、记忆的分子基础284
四、参与记忆的神经递质285
第二节 老年性痴呆症记忆障碍的分子基础286
一、tau蛋白异常学说286
二、Aβ毒性学说290
三、早老素与AD294
四、ApoE与AD295
五、治疗的分子基础和策略296
第二十三章 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300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300
一、遗传学300
二、神经生化302
三、动物模型305
四、抗精神病药305
第二节 抑郁症305
一、遗传305
二、神经生化306
三、神经内分泌308
四、动物模型309
五、神经可塑性研究309
六、常用抗抑郁药309
第三节 焦虑症311
一、遗传311
二、神经生化311
三、动物模型313
四、理论假说314
五、常用抗焦虑药314
第二十四章 睡眠与睡眠障碍317
第一节 睡眠时相及实验研究方法学317
一、睡眠的两种时相317
二、NREM睡眠及其生理意义317
三、REM睡眠及其生理意义318
四、睡眠时相的周期性交替318
五、动物脑电记录及睡眠-觉醒时相解析319
第二节 睡眠觉醒调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319
一、觉醒促进系统320
二、睡眠促进系统322
三、内源性睡眠促进物质324
第三节 昼夜节律与调控326
一、昼夜节律326
二、生物钟326
三、昼夜节律的基因及蛋白质调控327
四、睡眠觉醒调控和昼夜节律导引328
第四节 睡眠障碍328
一、失眠329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29
三、多动腿综合征330
四、发作性睡病330
五、睡眠觉醒时相障碍331
第二十五章 缺血脑的损伤及其修复332
第一节 脑缺血研究的常用动物模型332
一、全脑缺血实验模型332
二、局部脑缺血的模型332
三、离体实验模型333
第二节 缺血性神经元死亡机制333
一、离子通道与缺血性神经元死亡333
二、谷氨酸神经毒理论334
三、氧化损伤337
四、凋亡及其调节机制338
五、免疫炎症343
第三节 神经细胞的内源性保护反应345
一、内源性保护因子345
二、内源性修复机制348
第四节 外源性神经保护药物研究与展望349
第二十六章 脊髓损伤与神经再生351
第一节 脊髓损伤机制、病理变化和细胞反应351
一、脊髓损伤机制351
二、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351
三、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反应352
第二节 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抑制因素353
一、髓磷脂353
二、硫酸软骨素糖蛋白355
第三节 脊髓损伤神经再生策略与实验治疗措施356
一、神经再生策略356
二、实验治疗措施356
第二十七章 神经免疫361
第一节 神经免疫学概论361
一、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异同点361
二、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362
第二节 神经细胞的免疫反应362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结构362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细胞363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364
四、周围神经系统的特殊结构366
五、周围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367
第三节 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367
一、多发性硬化367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369
三、重症肌无力371
四、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373
索引374
热门推荐
- 840216.html
- 3080736.html
- 3051458.html
- 11433.html
- 475277.html
- 2109015.html
- 859875.html
- 50854.html
- 1784918.html
- 3841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3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7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9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3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8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10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84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7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72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