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低碳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低碳发展研究
  • 周晓春,田幸,陈文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1073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气候变化-影响-经济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低碳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转变传统观念,开创低碳发展新时代1

0.1关于“低碳经济”理解上的主要分歧1

0.2低碳发展研究的客观基础和理论基础2

0.3“低碳发展”是对“低碳经济”两次拓展的结晶3

0.4低碳社会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4

0.5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低碳发展领航者的机遇与挑战5

0.6建议我国实施低碳发展的“总体战略”及其六大举措6

第1章 低碳发展研究的客观基础7

1.1马克思的“三个世界”同时存在与变化发展7

1.2客观世界形成的“自然历史过程”和“五个世界”10

1.3世界本原于物质而统一于实践活动18

1.4“天人合一”说是一种片面的理论观点22

1.5关于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去人化”倾向37

第2章 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44

2.1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60

2.2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60

2.3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70

第3章 低碳发展及其内容、特征和重大意义76

3.1低碳发展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76

3.2低碳发展的主要特征81

3.3我国的发展道路要从“工业化”转向“低碳化”88

第4章 全面低碳经济的含义及其门类结构105

4.1“低碳经济”概念及其“核心问题”105

4.2全面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109

4.3全面低碳经济的“飞鸟模型”114

第5章 全面低碳经济横向活动中生产生活要素的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发展116

5.1马克思的生产观与低碳生产116

5.2全面生活与低碳生活118

5.3全面低碳生产生活活动与“科学发展观”121

第6章 全面低碳经济纵向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反馈圆环126

6.1马克思关于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保护“各个环节构成一个总体”的理论126

6.2全面低碳“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保护”形成反馈圆环132

6.3全面低碳生活纵向过程中各个发展阶段之间形成反馈圆环133

6.4全面低碳生产的综合效益135

6.5全面低碳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研究140

第7章 低碳经济时代更替中的继承与创造151

7.1经济发展与碳变量之间关系的历史回顾151

7.2传统农业到生态农业的时代更替156

7.3传统工业经石油工业到生态工业或低碳工业的时代更替162

第8章 全面低碳经济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与思维方式166

8.1低碳经济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及其特点166

8.2全面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思维方式169

第9章 低碳经济全面繁荣与经济学的门类结构182

9.1经济学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全面关系的学问182

9.2低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的低碳经济活动189

9.3研究低碳活动就是要回归人的主体地位197

第10章 人类社会的演变轨迹与低碳社会的全面进步211

10.1人类社会演变中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211

10.2两类社会形态的并行及其相互作用214

10.3人类社会演变中的重大拐点及其意义227

10.4人类经济社会形态与碳变社会形态演变的“回归环路”及其形成机制232

10.5低碳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236

10.6“两型社会”试验区就是“建设低碳社会”243

10.7马克思的实践唯物史观与所谓的“唯物史观的新发展”257

第11章 低碳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改革275

11.1关于教育的内涵和功能的重新认识276

11.2教育改革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其“科学教育”理念279

11.3重塑人文精神、营造社会和谐氛围是大学改革的宗旨和灵魂286

11.4“改革思想和改革教育”都需要新的思维方式293

第12章 中国引领低碳发展新时代的资质分析296

12.1开创低碳发展新纪元:中国的伟大使命296

12.2 40°N现象与“中国梦”303

12.3社会主义中国为开创低碳发展新纪元奠定了基础315

12.4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的综合分析321

12.5我国低碳发展观念的现状分析329

12.6我国低碳发展实践的现状分析343

12.7中国开创低碳发展新纪元与忧患意识346

第13章 我国低碳发展的总体战略及其主要措施352

13.1我国低碳发展总体战略的构想352

13.2主要举措之一:大力发展碳汇林业新型产业与碳交易活动358

13.3主要举措之二: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节约经济,确保节能、降耗、减排和高产367

13.4主要举措之三:强化积极防污与创造宜居环境并重,形成全民参与的低碳活动375

13.5主要举措之四:大力开展全面科技创新是实现被动治理和积极防污、全面治理的关键384

13.6主要举措之五: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强化积极防污与治理的全面管理394

13.7主要举措之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实现积极防污、全面治理和创建新环境之根本412

13.8我国低碳发展总体战略及其六大举措的“鸟体模型”415

后记4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