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社会支持机制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贞会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32905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青少年犯罪-刑事诉讼-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社会支持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概述1
一、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发展沿革1
(一)恤幼思想与古代未成年人刑事司法1
(二)新中国成立前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4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5
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理论基础21
(一)儿童福利理论22
(二)国家亲权理论25
(三)恢复性司法理论31
(四)社会参与理论38
(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47
三、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方针与原则51
(一)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与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52
(二)权益特别保护原则56
(三)办案组织专业化原则59
(四)审前非羁押原则66
(五)分案处理原则74
(六)强制辩护原则78
(七)审理不公开原则82
四、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的二元考量86
(一)执行法律与落实政策之互动86
(二)司法保护与政府保护、社会保护一体化88
(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护与未成年被害人保护之并重91
第二章 非羁押强制措施社会管护机制97
一、非羁押强制措施之释义99
二、非羁押强制措施社会管护机制的重要意义102
(一)符合人权保障理念的要求,可以有效降低审前羁押率,更好地保障涉罪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和社会和谐稳定103
(二)符合社会控制理论和社会参与原则的要求,有利于对他们的再社会化和防止重新犯罪106
(三)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同时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对未成年人的规定为建立非羁押强制措施的社会管护机制奠定了立法基础108
(四)符合诉讼效率价值的要求,可以在保障人权的同时协助办案机关对涉罪人员进行有效监管和帮教,降低司法成本,节约司法资源110
三、英美法系保释制度的社会支持112
四、非羁押强制措施社会管护的实践调查118
(一)上海市社会观护体系119
(二)无锡市管护教育基地126
(三)其他实践模式138
五、非羁押强制措施社会管护的完善142
(一)管护基地的性质和职能定位142
(二)管护基地与办案机关的关系145
(三)管护基地权利和义务的平衡146
(四)社会管护的风险评估148
(五)对被管护对象的监管、帮教方式149
(六)对被管护对象的技能培训与心理辅导150
(七)与办案机关业务考评机制的协调151
第三章 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153
一、合适成年人到场之释义153
二、合适成年人到场的重要意义159
(一)有助于充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159
(二)有助于改善办案人员的讯问和审判方式160
(三)有助于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161
三、合适成年人到场的实践调查161
(一)合适成年人到场的具体职责161
(二)合适成年人的来源与资格166
(三)合适成年人的选择与确定170
(四)合适成年人到场的程序172
四、合适成年人到场的实践问题175
(一)合适成年人参与缺少有效手段,难以实际发挥到场作用175
(二)合适成年人定位不清,权益保护职责被虚置和形式化176
(三)合适成年人的选任、管理、考核和培训机制不完善177
五、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的完善178
(一)明确合适成年人的诉讼地位、职责及相应的诉讼权利和义务178
(二)建立专业化的合适成年人队伍,完善对合适成年人的管理制度179
(三)完善合适成年人参与案件的步骤和程序180
(四)明确合适成年人不到场获取口供的证据效力问题182
第四章 社会调查中的社工参与机制183
一、社会调查之释义183
二、社工参与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187
三、社会调查的三种实践模式192
(一)办案机关调查模式192
(二)司法行政部门调查模式196
(三)社工调查模式201
四、社会调查中社工参与机制的完善211
(一)社工参与调查的重要意义211
(二)社工参与调查的原则213
(三)社工在社会调查中的角色214
(四)社会调查的内容216
(五)社会调查的实施218
第五章 附条件不起诉的社会考察帮教机制223
一、附条件不起诉之释义223
(一)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224
(二)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程序226
(三)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考察227
(四)附条件不起诉的救济方式232
(五)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234
二、附条件不起诉的理论基础237
(一)符合起诉便宜主义237
(二)符合诉讼谦抑理念239
(三)符合诉讼效率原则241
(四)符合国际普遍做法242
三、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存在的问题245
(一)监督考察主体单一、力量有限,缺乏专业性的帮教考察措施246
(二)考察条件设置较为笼统,可操作性不强248
(三)考察方式不明确,实际效果不佳、流于形式249
四、附条件不起诉社会考察帮教机制的完善250
(一)借助社区矫正,衔接配合运用250
(二)构建社会管护基地,借助管护机制来实现监督考察251
(三)指定特定的考察地点或场所253
(四)将专业机构引入考察帮教254
第六章 犯罪记录封存的社会衔接机制257
一、犯罪记录封存之释义257
二、犯罪记录封存的重要意义261
(一)有利于消除未成年人的犯罪标签心理,防止再犯261
(二)有利于保证未成年人上学或就业262
(三)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263
三、犯罪记录封存的实践调查264
(一)H省Q市264
(二)J省X市265
(三)H省D市267
四、犯罪记录封存社会衔接存在的问题269
(一)封存条件较为单一,被封存的案件并不限于轻罪270
(二)负有封存记录的义务主体限于公安司法机关,实际封存效果不到位271
(三)对被封存信息的查询程序不明确272
(四)与现行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冲突,封存后回归社会依然困难272
五、犯罪记录封存社会衔接机制的完善274
(一)与现行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协调和衔接274
(二)赋予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犯罪记录封存的权利277
(三)完善犯罪记录的封存和查询机制278
(四)健全违反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救济机制278
(五)落实检察机关对犯罪记录封存的法律监督职责279
热门推荐
- 1609387.html
- 1467824.html
- 2212609.html
- 3368350.html
- 1768596.html
- 1813602.html
- 1107370.html
- 1994936.html
- 1899469.html
- 2141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3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6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70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0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0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9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47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4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1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