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非单位到单位 上海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研究(1949-196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从非单位到单位 上海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研究(1949-1962)
  • 杨丽萍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8047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社会变迁-研究-上海市-1949~1962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非单位到单位 上海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研究(1949-196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的兴起28

第一节 非单位人群的概况29

一、非单位人群的形成29

二、非单位人群的总数及其变化特点40

三、非单位人群的社会构成45

四、群体特点52

第二节 组织化的缘起和发展演变60

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化”理念61

二、共产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及1950年代的中国政治、经济环境67

三、组织化过程中的单位化倾向探讨75

小结82

第二章 传统基层管理制度的废弃与街居制的建立(1949—1954)84

第一节 基层管理体制与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85

一、上海地区保甲制度的沿革及其废除85

二、社会中间组织:功能的萎顿与消脱103

第二节 街居制的创设114

一、街居制创立的历史背景115

二、基层群众组织的发育119

三、居民委员会的建立140

四、街居制的确立144

第三节 关于基层居民组织的性质:以部分居民委员会的调查为例147

一、社会概况148

二、居民委员会的制度建设152

三、关于居民委员会的性质158

第四节 组织化对异质性的消解:透过游民收容与改造的分析174

一、消解异质性:游民收容与改造的缘起174

二、改造预备式:游民收容180

三、游民改造:异质性的消解183

小结192

第三章 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调整与巩固(1954—1958)194

第一节 基层里弄整顿工作的展开195

一、缘起195

二、清理整顿工作的过程205

第二节 组织化的另一种情境:群众运动221

一、群众运动221

二、组织化的另一种情境:贯彻婚姻法运动226

三、社会调控体系的调控结构237

第三节 组织生态的再造:从摊贩的整顿谈起240

一、摊贩问题的由来241

二、摊贩组织生态的再造246

三、摊贩整顿工作的特点257

小结265

第四章 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展过程中的失误(1958—1962)267

第一节 城市人民公社化: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单位化跃进267

一、城市人民公社一般特征及其成因271

二、上海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275

第二节 关于过度调控的探讨:以家庭妇女的组织化为例301

一、家庭妇女的历史现状302

二、家庭妇女组织化的动因304

三、组织的发动306

四、组织化的建构308

五、过度调控与反失控措施312

六、家庭妇女组织工作的社会效应318

小结322

第五章 组织化情境下基层社会生活变迁324

第一节 失业安置与制度化的组织安排324

一、失业问题历史现状326

二、失业安置335

三、失业安置的特点350

第二节 组织化的社会生活:城市生活变奏354

一、社会生活的变迁轨迹355

二、消费习俗:由奢入简358

三、业余生活:“休而不闲”381

小结388

第六章 丛非单位到单位:社会调控体系的重构389

第一节 社会调控体系的重构389

一、基层社会控制网络的清除390

二、基层社会的单位化组织393

三、社会调控的体制支撑398

第二节 社会调控体系的有效性:以动员力为中心的考察401

一、动员:中国式革命和建政的道路401

二、动员的三个关键环节紧密结合,动员模式更加完善404

三、动员的特点412

四、动员的效果417

第三节 整合力的考察: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民的翻身感421

一、翻身对于城市社会及政权建设的意义422

二、翻身感的获得426

三、翻身及其效应:意志整合的实现431

小结437

结语439

主要文献目录443

后记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