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高考地理图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高考地理图册
  • 汪修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 ISBN:978780748070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3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37页
  • 主题词:地理课-高中-升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高考地理图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然地理和地图1

地球在宇宙中1

宇宙中人类已知天体系统的层次模式1

已知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2

天体系统级别2

太阳系示意图2

天体2

行星新定义2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2

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2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

太阳结构示意图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

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3

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3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3

地球形状4

地球大小4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4

地轴、两极和赤道4

经线和经度4

纬线和纬度4

经纬网4

经度和纬度示意4

经线和纬线比较4

经度和纬度比较4

东西半球4

南北半球4

地球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4

地球的自转(侧视)5

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自转方向 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晨昏圈与经线、纬线的关系世界理论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示意图地球自转使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向地球自转使地球变成一个“三轴椭球体”两个日期线比较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5

地球公转轨道6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 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变式图中国几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北纬40°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示意图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和各带的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地球公转及四季的形成 二十四节气歌 四季的划分(北半球)地图地图上的比例尺6

地图上方向的判别8

常用地图图例8

地图常用注记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将等高线图与其对应的地形剖面图用线起来大气大气组成·垂直分层8

干洁空气的组成9

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9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对流层逆温现象逆温现象的成因大气热力作用9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10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强度的关系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地球热量平衡图削弱形式比较气温水平分布10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11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11

影响气温的因素11

世界气温水平分布一般规律11

世界1月等温线分布模式11

世界7月等温线分布模式11

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11

热力环流·风11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12

气压场的几种基本形式(北半球)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北半球)气压的年变化气压随高度的分布大气水平运动的力与气压、风向的关系 北半球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示意图 根据等压线图上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判断大气环流12

全球大气环流13

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海风的形成示意陆风的形成示意谷风的形成示意 山风的形成示意 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焚风示意世界1月、7月海平面气压和分布示意13

世界1月海平面气压和风14

1月海陆热力差异14

世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14

7月海陆热力差异14

北半球1月主要高气压和低气压分布北半球7月主要高气压和低气压分布降水与降水分布14

地形雨示意图15

对流雨示意图15

锋面雨示意图15

台风雨示意图15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15

北半球各纬度带平均年降水量15

1月份气温、气压带、风带、降水量的相互关系 7月份气温、气压带、风带、降水量的相互关系天气系统15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及其判读 锋面系统冷锋剖面示意图暖锋剖面示意图 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的判读世界气候类型16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17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北半球)17

世界各种气候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图表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气候变化·大气环境问题17

地质时代气候变迁18

2000年前两万年中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及IPCC对21世纪的预测我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曲线 主要温室气体对增强温室效应的作用温室效应简图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世界酸雨分布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气候资源(以中国为例)18

中国年日照时数和太阳能资源分布 中国年大风日数和风能资源分区(风力≥8级)中国≥0℃积温分布与农作物熟制区划中国年降水资源分布 气候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气象灾害19

1991年显著的气候异常与事件20

1980~1989年非洲主要气象灾害受灾人数 世界热带气旋路径示意图 世界沙尘暴主要源地示意图海洋海水温度·盐度20

四大洋面积、平均水深、最大水深、表面平均水温和表面平均盐度 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水温和蒸发量按纬度的分布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世界8月海洋表面水温和盐度分布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图洋流21

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22

洋流模式图及分布规律22

北印度洋冬季洋流22

北印度洋夏季洋流22

洋流按成因分类22

世界洋流和行星风系模式图及风海流的形成 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密度流的形成秘鲁沿岸上升流的形成海洋资源22

世界海洋资源示意图23

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开发现状比较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矿区图 中国东南部近海海洋资源 北海石油开发示意图海洋国土·海洋环境保护23

海洋国土构成示意图24

世界海洋污染现状分布24

海洋环境保护24

世界海洋污染及其后果示意图24

陆地24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24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25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含量百分比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石的关系矿物与岩石岩石分类和成因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六大板块·地质构造25

世界六大板块分布26

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26

地质构造与地形26

地层新老关系26

褶皱构造26

断层构造26

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的判别庐山岩块上升示意图秦岭断层与渭河平原背斜储油构造示意图外力作用与地貌26

外力作用与地貌27

内外力作用比较27

陆地水·河流补给27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及构成28

世界河流补给类型28

陆地水(网络)28

中国河流补给类型28

某雨水补给河流28

某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的河流某冰川补给的河流某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我国河流补给的五种类型地下水·水循环28

潜水29

承压地下水29

各洲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的对比 潜水与承压地下水比较 世界各大洲的年降水和年径流分布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全球水量平衡地球各纬度带的水量平衡三种循环比较 水循环的意义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土壤29

生物圈主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生物循环模式图 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光合作用过程与生物循环 土壤形成和发育示意土壤的肥力特征及其重要性整体性和差异性30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31

理想大陆自然带31

自然带的形成31

北半球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分布模式 珠穆朗玛峰地区自然带的垂直分布陆地资源31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33

世界土地资源分布33

中国土地资源分布33

中国和世界人均土地资源比较33

中国土地利用比重33

世界森林资源分布33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33

世界水资源分布33

中国水资源分布33

波斯湾五国石油储量占世界的比重世界煤炭和油气资源世界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0年 世界主要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几种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中国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煤炭和油气资源地质灾害33

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34

地震结构示意图34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分布34

火山模式图34

中国泥石流、滑坡分布34

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34

地质灾害的防治34

人文地理34

人类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农业农业的投入和产出34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39

农业的分类39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39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产区及输出方向粮食产量的分布世界水稻种植分布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世界大牧场放牧业分布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世界商品谷物农业分布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区的分布 世界混合农业的分布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分布中国的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中国主要农业种植区中国主要稻麦产区中国主要商品粮、商品棉基地中国主要经济作物产区中国主要牧区和家禽优良品种中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2003—2007年)人类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工业投入产出·工业区位39

工业的投入-产出40

工业的区位因素40

主要工业类型40

世界三次技术革命后的工业分布三次技术革命比较动力指向型工业——加拿大炼铝工业分布原料指向型工业——中国制糖工业分布 市场指向型工业——美国饮料本土工业分布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香港工业分布传统工业·新兴工业40

产品方面的工业联系42

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业联系42

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的分布42

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42

世界主要新兴工业区的分布42

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42

意大利工业42

浙江省主要小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分布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的主要条件温州专业商品产销基地分布工业分布·高新技术区42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主要高科技企业分布西安高新区主要科技企业分布中国工业地带43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44

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44

长江沿岸工业地带44

工业分布扩展44

世界工业分布及扩展45

中国工业分布及扩展45

美国本土工业分布及扩展45

日本主岛工业分布及扩展45

俄罗斯工业分布及扩展45

人口与环境45

人口增长与分布45

世界人口分布密度4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及预测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大约经历的时间中国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人大约经历的时间人口再生产46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47

发达(富裕)国家与发展中(贫穷)国家比较 人口再生产类型比较 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 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1990—1995年) 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比较(1998年)影响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的环境因素47

影响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的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与分类人口统计表(20世纪80年代) 经济收入不同国家主要人口统计指数的变化 美国密苏里夏季平均气温的年波动及与热相关的死亡人数(1979~1988

生育政策与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食物营养成分和导致成人死亡数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公元22年-1986年中国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统计环境人口容量·人口身体素质48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加导致物种灭绝的估计时间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国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部分国家人口与人均资源对比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环境、经济、发展 不同阶段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人口迁移49

世界人口迁移50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50

中国人口迁移50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50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50

聚落的形成50

原始村落(西安半坡村遗址)51

半坡村坐落在浐河二级阶地示意图平原地区的主要村落形态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乡村和城市的起源城市区位51

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53

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地形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形与城市区位 我国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气候与城市区位 水文与城市区位 交通与城市区位 矿产资源与城市区位 石家庄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旅游城市——桂林城市化53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城市化水平 世界城市化比较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中国城镇化中国城市化进程及特大城市分布中国建制镇数量变化城市功能区·城市规划54

城市的作用、服务范围、地域形态和地域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模式图城市功能区比较 城市地域形态模式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上海金山卫石油化工区布局北京城市规划和布局 西安城市规划与布局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各种交通运输方式55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世界主要海港和航海线 著名港口主要航线 世界主要航空港和航空线亚欧大陆桥中国铁路·公路56

中国主要铁路57

中国主要国道和高速公路57

水运·航空·通信57

内河航线58

中国东南部主要海港和航海线58

中国主要航空运输58

世界现代通信58

中国现代通信58

上海港·北京城市交通网58

上海在中国的位置59

上海港位置59

上海港区59

上海港的经济腹地59

上海港的区位条件59

北京城市道路网59

商业中心·商业街59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分布60

商业中心的区位60

西安主要商业街和大型批发市场分布西安城墙内的主要商业街西安城南长安中路一带商业街国际贸易·国际金融60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贸易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当今世界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中国近三年对外贸易情况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国主要商品进口中国主要商品出口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对建筑文化的影响61

农业生产对建筑文化的影响62

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改造62

文化源地62

文化源地的概念和类型63

文化事物源地63

文化区的概念、类型和空间特点 世界文化系统源地——不同时期的文明区分布文化区63

世界语言分布64

世界宗教分布64

中国传统文化区64

文化传播64

主要文化源地的早期传播66

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传播66

佛教的传播66

文化扩散的概念及分类66

7-9世纪日本向中国学习的活动路线 阿拉伯商人与东西方的交往、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茶叶传播及分布旅游活动中国主要自然风景名胜分布66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67

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67

我国主要旅游资源67

旅游活动的作用67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67

世界政区(1949年)67

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68

1991年苏联解体68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68

东欧剧变·南斯拉夫解体68

东欧剧变69

南斯拉夫解体69

阿以冲突69

克什米尔地区69

主要国际组织69

世界主要国际组织(一)70

世界主要国际组织(二)70

世界主要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政局动荡欧盟的发展历程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综合国力70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布71

世界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总收入比较(2002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分布 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2005年全世界综合国力排名前10位的国家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性环境问题71

全球性环境问题72

世界环境问题——生态恶化72

世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72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示意图72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72

中国环境问题72

中国环境问题73

水污染状况73

中国粮食与人口增长73

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及在世界上的位次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73

北京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果园沼气“五配套”生态模式系统结构图 工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吉林九台市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模式 循环经济 陕西神府煤田锦界工业园循环经济工业网络图中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世界地理世界地理概况世界陆地和海洋·七大洲和四大洋74

世界地形76

大洲面积对比76

大洋面积对比76

水半球76

陆半球76

大洲分界线76

大洋分界线76

世界之最76

世界政区76

世界政区78

人口·种族78

世界人口分布79

各大洲人口的增长79

世界人种分布79

世界人种特征表79

三大人种占世界人口的比重79

世界地理分区79

亚洲79

亚洲80

1月平均气温和风向80

7月平均气温和风向80

亚洲气候类型80

东亚·日本·朝鲜·韩国80

东亚81

东亚地区的东西地理差异81

日本主岛工业分布81

日本81

朝鲜81

韩国81

东南亚81

东南亚82

新加坡82

新加坡气温和降水量图82

东南亚物产82

东南亚华人82

东南亚气候82

东南亚地形82

东南亚居民和经济82

南亚82

南亚83

马尔代夫83

南亚宗教分布83

南亚气候83

印度工农业83

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83

中亚83

中亚84

中亚概况84

中亚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84

中亚工农业84

亚洲四个地区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咸海水位与盐度 咸海的变化西亚·北非84

西亚和北非86

西亚概况86

西亚和北非的位置特征86

西亚气候类型86

北非气候类型86

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86

苏伊士运河86

霍尔木兹海峡86

土耳其海峡86

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及伊斯兰国家西亚和北非的石油 西亚和北非的畜牧业及灌溉农业埃及埃及工农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86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87

非洲物产87

非洲气候类型87

非洲年降水量87

非洲1月平均气温87

非洲7月平均气温87

南非87

欧洲西部87

欧洲西部89

欧洲气候类型89

地中海气候形成示意图89

欧洲西部的工业89

欧洲西部的农业89

德国89

德国工农业89

法国89

法国工农业89

英国89

意大利89

欧洲东部和北亚89

俄罗斯90

俄罗斯气候类型90

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90

俄罗斯工业和矿产90

俄罗斯农业90

北美90

北美地区91

北美三大地形区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1月气温和风向 7月气温和风向 北美年降水量 北美气候类型 北美外来移民的来源示意图 加拿大工农业分布美国91

美国92

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92

美国本土工业和矿产92

美国三个工业区比较92

拉丁美洲92

拉丁美洲93

拉丁美洲气候类型93

拉丁美洲物产93

拉丁美洲概况93

巴西93

巴西94

巴西概况94

巴西森林矿产和工农业分布94

巴西人口分布94

巴西主要农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巴西经济结构的变化大洋洲·澳大利亚94

大洋洲95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95

澳大利亚农牧业和工业95

大洋洲概况95

南极地区·北极地区95

南极洲地形?矿产96

科学考察基地分布96

南极洲概况96

南极洲地形剖面图96

北极地区96

北极地区概况96

中国地理96

中国地理概况96

中国政区96

中国政区97

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97

中国省级行政单位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中国省级行政单位概况人口和民族97

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分布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中国人口年龄构成(2001年) 中国城乡人口比例(2001年)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示意图中国民族分布 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动地形98

中国地形99

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99

地形之最99

主要山脉的走向四大高原99

三大平原99

四大盆地99

中国地形剖面99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99

气候99

中国1月平均气温101

1月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101

中国7月平均气温101

7月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101

中国温度带101

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101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101

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规律101

中国干湿地区划分101

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植被101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101

各类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气候因素·气象灾害101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02

寒潮和台风侵入中国的路径102

寒潮的标准和危害102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等级102

中国的沙尘暴及主要活动路径102

沙尘暴天气简表102

中国暴雨洪水灾害和干旱灾害102

“梅雨”分布的范围及时间102

降水等级与雨量102

主要气象灾害比较102

河流·湖泊102

中国水系103

内、外流区比较103

中国主要河流简表103

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103

京杭运河10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103

中国主要湖泊103

中国三大流域103

中国三大流域104

长江和黄河比较104

三大自然区104

中国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105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105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05

三大经济带105

中国三大经济带106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106

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106

三大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三大经济地带经济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的比较区域协调发展106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十一五”规划)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个地区的基本情况地理区域107

中国地理区域108

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108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108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比较108

西北、青藏、台、港、澳比较108

北方地区108

北方地区110

京津唐地区110

辽中南地区110

北方黄土地和黑土地的比较110

北方地区农业和物产110

北方地区矿产和工业110

南方地区110

南方地区112

南方地区工农业分布112

沪宁杭地区112

珠江三角洲地区112

西北地区112

西北地区113

西北地区农牧业113

西北地区矿产和工业113

青藏地区·台·港·澳113

青藏地区114

青藏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114

台湾省114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114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开发114

国土整治的重点地区·限制与禁止开发区114

中国国土整治的重点地区115

中国国土整治的背景·原则与战略 中国部分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十一五”规划) 中国各省、区、市水土流失面积分布黄土高原治理115

黄土高原地形116

洛川塬地质地貌剖面图116

黄土高原地理特征—过渡性模式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陕北延河、无定河小流域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西北荒漠化治理116

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117

荒漠化成因与防治117

生物治沙示意图117

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117

沙漠边缘固沙地段示意图117

不同地区的整治措施117

东北农林基地建设117

东北地区地形118

东北主要农作物分布与商品粮基地 东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建设黄淮海平原·南方低山丘陵区118

黄淮海平原地形、盐碱地及沙地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南方低山丘陵区综合开发分区三峡工程119

长江三峡地形120

长江三峡120

三峡电站工程示意图120

三峡移民外迁安置120

三峡电站有效输电范围120

三峡工程建设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西南地区交通建设120

西南地区铁路121

青藏铁路121

南昆铁路121

青藏、南昆铁路建设意义121

海南岛的开发·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121

海南岛地形122

海南岛特色农业和旅游122

上海市122

浦东新区122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122

中国主要石油、天然气田及西气东输中国主要煤矿及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123

中国主要电站分布及西电东送124

中国“西电东送”中部通道124

中国“西电东送”南部通道124

中国“西电东送”北部通道124

南水北调124

南水北调线路124

南水北调东线逐级提水124

世界主要地理事物与局部地区图和练习各大洲及部分国家地形剖面图1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