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剩余与工业化资本积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炩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13989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农业经济-关系-工业化-资本积累 工业化-资本积累-关系-农业经济 资本积累-工业化-关系-农业经济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业剩余与工业化资本积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者献辞1
前言1
第1章 绪论1
1.1 本书的主题与意义1
本书的基本主题1
本书的主要意义3
1.2 本书的思路与方法6
本书的基本思路6
本书的研究方法8
第2章 农业剩余的生成10
2.1 农业剩余的意义10
农业剩余的内涵10
农业剩余的形式12
2.2 农业剩余的生成:劳动力再配置模型13
劳动力再配置模型的设定13
劳动力再配置模型的运行14
工业部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17
农业部门对剩余劳动力的释放28
2.3农业剩余的生成:生产率提高模型31
生产率提高模型的设定31
生产率提高模型的运行33
生产率提高的内部机制38
生产率提高的技术选择41
2.4 农业剩余的生成:总人口变动模型48
总人口变动模型的设定48
总人口变动模型的运行48
临界最小努力命题57
2.5 小结59
第3章 农业剩余的传导61
3.1 农业剩余的传导方向61
农业剩余的可能流向61
农业剩余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意义66
3.2 农业剩余的传导过程69
“孤岛模型”69
现实模型71
3.3 农业剩余的传导条件73
条件之一:完善的物品市场73
条件之二:完善的金融市场80
条件之三:完善的劳动力市场86
3.4 农业剩余的传导机制87
市场传导机制87
政府干预机制88
计划传导机制90
3.5 小结91
第4章 工业化资本积累的可能来源93
4.1 境外资源流入93
殖民掠夺93
外国援助98
外商投资102
4.2 国内资源调动103
国民储蓄104
工业积累108
政府储蓄109
农业剩余111
4.3 小结112
第5章 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剩余的方式选择113
5.1 理论方式及其运行机理113
农业赋税113
农业贸易条件改变119
农民自愿性储蓄127
对农民财产的直接剥夺131
小结132
5.2 现实模式及其经济背景133
英国:财产剥夺——贸易条件恶化模式133
美国:穆勒——马歇尔模式140
法国:高税收——高利贷模式145
日本:贸易条件改善——高税收模式148
原苏联:“剪刀差”模式158
台湾:土地资本工业资本化——政府控制下的价格关系模式167
小结173
5.3 最佳方式选择:效率基准与效果基准174
效率基准176
效果基准177
效率基准与效果基准的协调178
策6章 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剩余的数量限度182
6.1 数量限度的影响因素182
6.2 数量限度的需求分析184
工业化起步时所处的历史时期184
工业化起步时的人均GNP水平186
工业化起步时工业部门的相对份额189
工业化起步过程中面临的人口压力191
工业化的产业定向194
工业化的技术类型196
工业化的载体取向198
小结199
6.3 数量限度的供给分析201
工业化起步过程中的农业土地制度选择对剩余供给的影响201
工业化起步过程中的农业技术制度选择对剩余供给的影响210
小结219
6.4 合理限度的确定:需求基准与供给基准220
第7章 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剩余的时间界限223
7.1 农业提供剩余使命的完成标志223
理论标志223
案例分析225
“剪刀差”方式232
标志量化236
工业化成长的三个阶段239
7.2 农业提供剩余角色的有序转换239
不同阶段的农业政策取向241
7.3 工业剩余回流农业的结构特征248
案例再分析248
结构特征值260
7.4 小结262
第8章 中国问题的初步分析263
8.1 工业化起步过程的特征263
人均GNP:水平很低264
工业部门相对份额:十分微小266
人口压力:非常沉重267
工业化的产业走向:重工业优先270
工业化的载体取向:国营企业为主273
工业化的外向度:贸易依存度很低275
境外资源流入:近乎无有276
8.2 汲取农业剩余的方式277
小结277
税收方式279
储蓄方式289
8.3 汲取农业剩余的数量290
税收方式汲取农业剩余的数量291
“剪刀差”方式汲取农业剩余的数量291
储蓄方式汲取农业剩余的数量308
各种方式汲取农业剩余的总数量310
各种方式汲取农业剩余的数量结构314
8.4 汲取农业剩余的效果314
对工业部门扩张的推动314
对农业部门发展的影响316
8.5 阶段转换与政策调整318
我国工业化成长阶段的理论判识319
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调整320
本书要点335
热门推荐
- 1765191.html
- 3181111.html
- 879751.html
- 3147933.html
- 2416713.html
- 1220603.html
- 1987026.html
- 2166278.html
- 921501.html
- 15359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6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62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9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7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37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6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9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1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64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