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
  • 刘同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633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7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马克思构建人类解放理论的思想源泉40

一、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未来社会构想41

(一)圣西门的实证哲学与实业制度42

(二)傅立叶的“情欲引力定律”和劳动思想45

(三)欧文的分工批判与“劳动公社”实践48

(四)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的启迪51

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世界历史观53

(一)自由与解放:黑格尔的“绝对精神”54

(二)历史与逻辑: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57

(三)黑格尔思想之启示59

三、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与人类学63

(一)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建立63

(二)费尔巴哈对人类学思想的阐发67

(三)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创立的新平台69

四、马克思的家庭和人生经历的影响71

(一)求索知识的艰辛道路71

(二)流寓亡命的革命征程77

(三)永恒不息的晚年战斗85

第二章 逻辑起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纠结90

一、继承与批判: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92

(一)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92

(二)从黑格尔到马克思95

二、内涵与外延: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逻辑透视100

(一)资产阶级社会:内涵还是外延100

(二)物质生产关系:何种意义上的替换105

(三)从外延到内涵:马克思的逻辑进路108

三、人类解放:超越市民社会的独特主题113

(一)市民社会被超越的逻辑必然性113

(二)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独特性117

第三章 逻辑主线——多维度解放与人类解放之间的张力121

一、人类解放中个体主体与社会力量维度的双重审视123

(一)人类解放的个体主体维度123

(二)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维度126

二、政治解放:人类解放的历史前提134

(一)政治解放的内容与形式135

(二)政治解放的意义与限度141

三、经济解放:人类解放的物质基础147

(一)资本主义在社会力量层面的异化148

(二)经济解放的核心:消除社会层面的异化力量150

四、劳动解放:人类解放的内在动力153

(一)异化劳动:资本主义之人的生活状态表征153

(二)劳动解放的源泉160

五、文化解放:人类解放的智识策略169

(一)从“文化话语权”到文化解放170

(二)文化解放与无产阶级意识的建构176

(三)文化解放的历史辩证法178

第四章 逻辑归宿——社会形态嬗变与全面发展的境界182

一、人类解放视域中的社会形态理论183

(一)两次解放与“三大形态”184

(二)“三大形态”何以更具根本性190

(三)“三大形态”的“普照之光”194

二、人类解放的最高境界与逻辑归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196

(一)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196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201

(三)人类解放的最终目标和归宿203

第五章 西方的审视: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阐释与回应207

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208

(一)对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化理解209

(二)“健全的见识”与“历史集团”的解放观213

(三)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接受与改造218

二、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与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222

(一)乌托邦精神的呼唤与人类精神的拯救223

(二)对苏联社会主义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226

(三)追求人类解放终极目标的积极哲学234

三、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237

(一)“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的爱欲解放238

(二)人类解放的艺术与审美之途242

(三)乌托邦式的解放美学248

四、德里达的“幽灵”化遗产中的马克思主义精神251

(一)马克思的精神是一种实现解放的精神252

(二)马克思的精神是解放精神与批判精神的统一255

(三)“延异”中解构马克思的解放精神257

五、拉克劳、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立场261

(一)基于话语理论的社会主义策略262

(二)迈向人类解放的别径——激进多元民主265

(三)激进多元民主:对马克思解放理论的误读269

六、芬伯格的技术微政治学主张272

(一)基于技术的解放政治学的构建273

(二)激进民主转化的微政治学进路281

(三)对芬伯格技术政治学理论的评析291

第六章 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理想性与现实性298

一、误解: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之混同299

(一)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理解上的偏差299

(二)混同理想性与现实性的不良后果307

二、挖掘:现实性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体系之构建310

(一)构建现实性人类解放理论体系之必要311

(二)构建现实性人类解放理论体系之要求314

三、解决: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之升华316

(一)科学发展观昭示人类解放的新途径317

(二)对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发展观的反思324

(三)增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自觉326

四、成就:现实性的人类解放理论与和谐社会之建设329

(一)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330

(二)现实性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拓展与成就335

结语 追逐精神引领之巅349

附录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与中国意义353

附录二 在挑战当代社会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383

附录三 人类解放视域中的教育价值合理性探析406

主要参考文献424

后记4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