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化运营组织理论与关键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毛保华,刘明君,黄荣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0612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城市铁路-运营管理-网络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化运营组织理论与关键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网络化运营组织模式与资源共享技术第1章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特征3
1.1 概述3
1.2 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分析4
1.2.1 线网基本形态和特点4
1.2.2 换乘便捷性5
1.2.3 典型线网的换乘便捷性分析7
1.2.4 东京与北京线网换乘便捷性分析11
1.3 网络化运营客流特征14
1.3.1 连接市郊线路的客流空间分布特征14
1.3.2 线网中的区域客流的空间分布特征16
1.3.3 换乘客流结构特征17
1.4 案例分析——上海19
1.4.1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阶段19
1.4.2 线网形态分析21
1.4.3 客流特征23
第2章 网络化运营组织管理模式26
2.1 概述26
2.2 企业组织模式及其适用性27
2.2.1 都市圈轨道交通企业组织的适用模式27
2.2.2 国内外都市圈轨道交通企业组织的主要形式31
2.3 网络化行车组织模式32
2.3.1 分段运营33
2.3.2 多交路运营33
2.3.3 快慢车结合运营34
2.3.4 换乘运营34
2.3.5 共线运营34
2.3.6 过轨运营35
2.3.7 可变编组运营35
2.4 典型案例分析35
2.4.1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36
2.4.2 伦敦都市圈轨道交通39
2.4.3 上海市轨道交通42
2.4.4 广州市轨道交通43
第3章 网络化运营的票务清分清算技术45
3.1 概述45
3.2 票务清分清算的AFC系统46
3.3 票款清算流程47
3.3.1 清分原则48
3.3.2 票款清算实施流程48
3.4 网络化运营环境下的票款清算50
3.5 过轨运营环境下的票款清算51
3.5.1 两种运营环境下影响票款清算的关键区别52
3.5.2 算法改进与分析52
3.5.3 客流路径选择影响因素分析53
3.5.4 算例分析55
3.6 快慢车结合过轨运营环境下的票款清分57
3.6.1 快慢车结合的“虚拟路径”分析57
3.6.2 流程设计58
3.6.3 算例分析60
第4章 网络化运营的政府补贴方法62
4.1 概述62
4.2 运营补贴必要性分析62
4.2.1 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基本属性62
4.2.2 政府补贴的必要性66
4.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模型67
4.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机制68
4.4.1 成本加成合约69
4.4.2 固定价格合约69
4.4.3 激励性合约71
4.4.4 特许经营权竞标72
4.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的国际经验74
4.5.1 伦敦:成本加成合约74
4.5.2 巴黎:激励性合约77
4.5.3 东京:特许经营79
第5章 网络资源运营共享技术82
5.1 概述82
5.2 人力资源共享83
5.2.1 运营管理人员83
5.2.2 培训人员83
5.2.3 维修人员83
5.3 运营设备与设施资源共享83
5.3.1 车辆84
5.3.2 主变电站87
5.3.3 信号设备90
5.3.4 控制中心93
5.3.5 其他运营设备和设施93
5.4 检修设施与设备资源共享94
5.4.1 车辆基地94
5.4.2 车辆基地类型95
5.4.3 共用车辆基地类型96
5.4.4 车辆厂和大型设备厂资源的利用96
5.4.5 车辆基地共享的适用性96
5.5 案例分析97
5.5.1 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资源共享实例98
5.5.2 日本东京营团地铁的车辆段共享实例100
第6章 轨道交通网络应急事件处理技术102
6.1 概述102
6.2 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102
6.2.1 人员因素103
6.2.2 设备因素103
6.2.3 社会灾害104
6.3 突发应急事件处理105
6.3.1 应急响应机制105
6.3.2 应急组织体系106
6.3.3 应急响应流程108
6.3.4 应急信息管理110
6.4 国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案例112
6.4.1 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112
6.4.2 伦敦地铁爆炸事件114
6.4.3 俄罗斯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115
下篇 网络化运营组织方法与实施技术第7章 跨线乘客换乘组织模式119
7.1 概述119
7.2 换乘量分析119
7.3 换乘影响因素分析和评价121
7.3.1 换乘时间组成121
7.3.2 换乘客流个数122
7.3.3 换乘评价122
7.3.4 改善换乘组织的措施123
7.4 换乘客流组织方式125
7.4.1 同站台换乘125
7.4.2 上下交叉站台换乘127
7.4.3 站厅换乘128
7.4.4 通道换乘129
7.4.5 站外换乘129
7.5 换乘方式适应性分析131
7.5.1 线网形态131
7.5.2 线网规模134
7.5.3 线路连接方式136
7.5.4 换乘客流特征137
7.6 案例分析139
7.6.1 香港地铁换乘站分析139
7.6.2 上海轨道交通中山公园站141
7.6.3 日本东京轨道交通池袋换乘站141
第8章 列车过轨运输组织方法143
8.1 概述143
8.1.1 基本概念143
8.1.2 过轨运输的特点143
8.2 过轨运输组织模式类型划分144
8.2.1 按技术制式的分类144
8.2.2 按线路经营权的分类145
8.2.3 按付费方式与付费关系的分类146
8.3 过轨运输组织模式的适用性分析146
8.3.1 过轨客流特性147
8.3.2 过轨线路通过能力148
8.3.3 过轨车站服务水平149
8.4 东京地铁过轨运输案例149
8.4.1 东京地铁过轨概况149
8.4.2 新宿京王线过轨运输150
8.4.3 新宿京王线过轨运营模式分析156
第9章 共线条件下的列车运行组织方法164
9.1 概述164
9.2 共线运营组织技术165
9.2.1 支线形态165
9.2.2 车站布线167
9.3 共线运营适用性分析170
9.3.1 支线沿线客流特征170
9.3.2 共线客流特征171
9.3.3 支线分岔地理条件171
9.3.4 分岔点相对车站位置171
9.4 共线运营方案制定方法172
9.4.1 地铁线路的运营方案172
9.4.2 “Y”形地铁运营方案优化173
9.4.3 算例分析176
9.4.4 敏感性分析179
9.5 巴黎区域快线共线运营分析180
9.5.1 案例背景180
9.5.2 案例分析181
9.5.3 典型站线路布置形式182
第10章 多交路列车运营组织技术186
10.1 概述186
10.2 多交路运营组织方式划分187
10.2.1 按交路组合方式187
10.2.2 按交路是否同车辆段始发188
10.3 多交路运营适用性分析189
10.3.1 客流空间分布特征189
10.3.2 经济性190
10.3.3 乘客服务水平192
10.4 案例分析192
10.4.1 线路概况193
10.4.2 交路组织193
10.4.3 乘客引导系统194
第11章 快慢列车结合运行组织方法195
11.1 概述195
11.2 快慢车结合运营类型196
11.2.1 站间越行196
11.2.2 车站越行196
11.3 运营适用性分析197
11.3.1 客流空间分布特征197
11.3.2 经济性198
11.4 开行快车的运营经济效益分析198
11.4.1 运营成本降低198
11.4.2 旅行时间缩短200
11.5 快慢车开行方案确定方法研究202
11.5.1 快车越站选择模型203
11.5.2 算法分析205
11.5.3 快慢车开行方案验证206
11.5.4 算例研究206
11.6 运营实例分析209
11.6.1 线路概况209
11.6.2 站停方案210
第12章 可变编组与多编组技术213
12.1 概述213
12.2 编组类型分析213
12.2.1 可变编组技术213
12.2.2 多编组技术214
12.3 编组技术适用性分析215
12.3.1 客流需求215
12.3.2 经济成本215
12.3.3 车辆类型216
12.4 案例分析216
12.4.1 可变编组216
12.4.2 多编组219
第13章 基于网络运营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221
13.1 概述221
13.2 多交路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221
13.2.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最大通过能力的计算221
13.2.2 一般多交路形式的线路通过能力的损失222
13.2.3 多交路线路通过能力最大化225
13.3 共线运营结合多交路的线路通过能力计算228
13.3.1 共线运营结合多交路的一般形式228
13.3.2 共线运营结合多交路的两线通过能力的损失229
13.3.3 结合共线运营的多交路线路通过能力最大化231
13.4 算例研究233
13.4.1 算例设定233
13.4.2 数值计算233
第14章 网络列车运行计划一体化编制方法237
14.1 引言237
14.2 编制方法的历史沿革239
14.2.1 列车运行图编制239
14.2.2 设备运用与人员周转计划编制240
14.2.3 列车运行调整计划240
14.2.4 计划实施的模拟验证方法242
14.3 列车运行计划集成编制方法研究243
14.3.1 技术需求分析243
14.3.2 理论与技术难点244
14.3.3 编制思路研究244
14.4 列车运行计划集成编制系统的实现246
14.5 结论248
参考文献250
热门推荐
- 1078398.html
- 108350.html
- 1576859.html
- 2135579.html
- 3273105.html
- 1836502.html
- 2493254.html
- 426738.html
- 3539042.html
- 2522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9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9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0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6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61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66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8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6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