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老天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老天津
  • 韩淑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9686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天津-地方史-史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老天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辑 沽上胜迹,天津卫历史变迁的见证3

陈柏龄、董季群: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3

白旭晨:“蓟北雄关”——黄崖关长城4

李云冲:天津三宝之一——铃铛阁5

白旭晨:千年古刹独乐寺6

商宝海:津门古刹玉皇阁8

李云冲:天津鼓楼9

陈德宏、克晶:天尊阁11

王长兴、刘炎臣:天津文庙12

王啸伯、杨春霖:城隍庙话旧14

姜恩庆:北仓的三座庙15

阎芬:支持革命的广东会馆16

邹学敏、白春友:清真东大寺18

谢存礼:南马路,华北地区的“五金城”19

谢鹤声、刘嘉琛:商号林立的估衣街20

谢鹤声、刘嘉琛:有“银子窝”之称的竹竿巷22

陈竹亭、范永林:北方工业的发祥地——三条石大街23

第二辑 津沽寻踪,洋楼背后的如烟往事27

葛培林:孙中山先生下榻张园27

韶华:黎元洪晚年在天津29

张绍祖:“辫帅”张勋在津旧居31

葛培林:梁启超的饮冰室书斋33

章用秀:刘春林及状元楼34

金彭育:吉鸿昌将军与红楼35

林放:从未住过一天的旧宅37

李尚波:张自忠将军旧居39

邵华:赵天麟喋血伦敦道40

曲振明:李盛铎与木犀轩42

王勇则:“总统诗人”徐世昌归隐津门43

秦颖:田中玉公馆与临城劫车案45

张绍祖:风云际会的台儿庄路51号47

章用秀:李叔同及李氏的两处宅院49

曲振明:爱国收藏家徐世章51

张绍祖:袁乃宽与袁氏“小怪楼”52

王玉国、张洪祥:张作相与省长官邸54

张绍祖:安福系“财神”王郅隆宅邸55

郭长龄:地下党的活动阵地——曾延毅寓所57

第三辑 九国租界,昙花一现的繁华旧梦61

杨大辛:天津租界的设立61

刘续亨、宣益淐:天津的“华尔街”62

李腾汉:英租界人力车风潮63

李树芬:英商天津赛马会65

萧英华:英租界内的民园体育场67

章用秀:租界里的英国花园68

李汉元:英商会会长被绑架70

辛成章:美租界并入英租界的经过71

胡君素、李树芬:陈友发在英法租界73

周振东:老西开事件74

张澜生:租界内的游艺园77

王桂森:法租界内的小梨园78

张绍祖:中国最早的电影院79

宋颂石:天祥商场的骗人行当80

陈德仁:日军封锁英法租界81

孙立民:日租界之毒窟82

孙立民:日租界公开的赌场84

杨大辛:日租界两报人被杀事件85

张澜生:观魔术表演86

李希闵:意租界回力球场87

秦颖:德租界的德国俱乐部89

张澜生:外国马戏91

李世瑜:租界里的青帮92

杨大辛:租界收回的方式93

杨大辛:日、意“交还”租界的傀儡剧94

第四辑 文教在津门,广开民智不平常97

叶笃庄:天津知识书店97

王鹏:王芸生与《大公报》的渊源98

涂培元:《华北新闻》与《大公报》的笔战99

刘洪升:张琴南改革《庸报》100

徐景星:主张抗日的《益世报》101

涂培元:晚报《四点钟》起风波103

王喆夫:刘髯公创办《新天津报》104

王喆夫:“看晚报!新天津晚报!”105

张绍祖: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106

衡文:天津最早的女子学堂108

张咏诗:1908年的幼儿园109

肖鼎彝:天津第一个官办儿童图书馆110

马紫明:大栅栏内的民众教育馆111

马紫明:广智馆,广开民智113

王锡荣:王襄结缘马家店115

王杰:丁家立在北洋大学堂116

杨肖彭:张伯苓与南开学校118

王锡良:闻名全国的南开体育120

卢永琇:“甲骨四堂”之一罗振玉121

罗澍伟:近代天津第一学人严复122

萧英华:漫画家朋弟123

张绍祖:中国社会学的鼻祖陶孟和125

崔锦:国宝《雪景寒林图》险落敌手127

第五辑 工商百业,书写天津卫的繁荣盛景131

林竹:大沽船坞——天津现代工业的开端131

张绍祖:唐廷枢与天津轮船招商局132

周慰曾:周学熙创办启新洋灰公司134

周利成:天津最早的外资银行136

李焕有:天津劝业场的“八大天”137

刘建章:久负盛名的天津中原公司139

刘续亨、宣益淐:中国人开办的天津金城银行141

曲振明:最早的民族卷烟厂——北洋烟草公司141

王作勋:天津最早的粮栈——怡和斗店143

蔡欣如:兴隆洋行,天津人经营的进出口商号145

刘炎臣:专售国货的中华百货售品所146

立侠:自制国产油的天津志合油墨厂147

陈铁英、王树森:蜡烛业兴衰149

芮允之:天津地毯,远销国外150

张利民:棉纺织业的发展151

周晓光:恒源纱厂152

第六辑 老行当·老商市·老字号157

杨绍周:出赁香谱157

杨绍周:吹鼓手157

于昭熙:杠房158

杨绍周:扎彩作159

张澜生:叫卖行160

杨绍周:花轿铺161

杨绍周:京彩局161

谢鹤声、刘嘉琛:赶洋162

翁进步:洋鼓乐社162

王寿岩:进宝斋花样铺164

谢鹤声、刘嘉琛:估衣铺164

金彭育:要想富,开当铺166

张慈生:“开张吃三年”的古玩店167

杨春霖:城内的水会169

刘嘉狻:外地来的乞丐170

刘炎臣:戏院中的“三行”172

刘炎臣:饭馆跑堂的茶房174

杨荣久、杨雨村:“洋货局子”175

胡蕴辉:老城厢的“鬼市”177

王锡荣、李天佑:热闹的鸟市178

谢鹤声、刘嘉琛:估衣街的晓市180

张先明:“河里没鱼市上看”181

翟璐:天津早期的蔬菜市场182

张鹏程:盛锡福帽子遍天下183

郑星:百年老店正兴德茶庄185

魏金城:鹤竹堂药店187

任占军:大明眼镜店188

陈铁英、王树森:颜料名店福兴恒189

温淑春:元隆绸布庄的生财之道190

李祝华、赵秋实:驰名华北的隆昌号海货庄191

第七辑 地道美食,那些让人念念不忘的天津味儿197

刘建章:桂发祥麻花197

任占军:“狗不理”包子198

王寿岩:丁大少糖堆儿200

白成桐:白记饺子201

陈健:石头门坎素包202

江镜:天津冬菜203

于昭熙:茶汤204

程馨山:曹记酱驴肉205

杜堉:杨村糕干206

刘恩起:“耳朵眼炸糕”207

于昭熙:锅巴菜209

王孑民:王宝山的药糖209

谢亚新:桂顺斋糕点210

于昭熙:七十二样甜崩豆211

刘炎臣:万兴锡的棒子面212

李腾骧:“大饼卷蚂蚱,一咬嘎咋咋!”213

刘建章:“小刘庄的萝卜——嘎嘣脆”214

宋颂石、州安于:“三不管”的特色小吃215

由国庆:大华西餐,天津第一216

由国庆:“米格士”香肠,口味最佳218

第八辑 喝茶听书看戏,老天津人的艺术与生活221

周恩玉:茶楼与书场221

姚惜云:茶楼里的清音桌222

李相心:四茶园名满天津卫223

潘侠风:杨小楼在下天仙茶园224

张枢润:说书“三宝”226

张枢润:评书里的“道活儿”227

甄光俊:“梆子大王”金刚钻228

童稚:“快手老四”郭小亭229

姚惜云:京韵大鼓女艺人小映霞230

张剑平:“到处听得见西河调!”231

甄光俊:梅兰芳在天津演时装新戏232

甄光俊:奎德社与时装新剧234

潘侠风:俞菊笙飞叉砸香头儿235

张宝年:尚和玉演活李元霸237

潘侠风:黄月山燃香练眼238

霍玉:“女伶中的梅兰芳”240

潘侠风:迟月亭翻跟斗241

林放:袁克文的票友戏242

林放:“小生”三只虎243

李相心:“九阵风”刮倒“一杆旗”243

潘侠风:孙盛云“飞脚”横过三张桌244

李相心:小德张堂会三千两245

李邦佐:新兴的话剧演出246

张绍祖:看电影成为时尚248

周恩玉:设施一流的天纬球社249

贾肇曾:城隍庙前拉洋片250

第九辑 漫谈老天津岁时之风俗255

王克信:天后宫里“拴娃娃”255

孙新源:糖瓜祭灶256

张东甲、于辉:渔民跑火把257

张东甲、于辉:除夕祭船258

孙新源:正月十六,妇女走百病259

王维刚:二月二,敲炕沿260

孙新源:春饼、春菜和春酒260

张东甲、于辉:五月十三吃捞面261

魏克晶:重阳登高玉皇阁262

黄英:贴吊钱262

王克信:高跷会263

郭家森:叠罗汉花会265

杨光祥:讨口彩266

姜恩庆:“拜香”267

姜恩庆:做“跳墙和尚”267

张东甲、于辉:鸣锣惊鱼268

张东甲、于辉:逢年买路268

第十辑 民国时期老天津的人和事273

杨大辛:天津“八大家”273

于淼:名满天下“风筝魏”274

甄光俊:享誉中外的天津“泥人张”276

刘炎臣、于昭熙:刻砖艺术家刘凤鸣277

张建虹:妇产科专家林崧的集邮生活278

陆遵路:津门名医陆观虎280

杨绍周:“闻丧吊”者刘道原281

周恩玉:穆嘉尚的一次义演282

李相心:孙菊仙铁刀惊王五283

甄光俊:高福安痛打日乘警284

周恩玉:迷信黄鼠狼的孙宝山285

霍玉:票选四大女伶皇后286

李相心:“断国孝”艺人遭劫难287

李松年:靠庚子赔款起家的武斋洋行288

李耀庭:鼎章照相馆的名人效应289

甄光俊:中国大戏院的开业典礼290

王日强:百乐门舞场的“大比武”292

甄光俊:京剧名角募捐义演292

甄光俊:梁蕊兰为抗日立功294

杜鱼:利华大楼里的抗日杀奸团295

宋杨、凯民:拆城墙,修马路297

宋颂石:东、南两马路的三面大墙299

宋颂石:人力车的“八道捐”301

杨长河:“围城转”的有轨电车301

丁修竹:天津最早的公共汽车303

姚惜云:最早成立的票房303

李英斌:“票界之王”王庾生304

王木:广告宣传战305

马逸先:杨柳青年画307

刘信之、曹雅斋:“断银色”风波308

于昭熙:春华茂银号被抢案309

邵华:张绍曾被刺案轰动津门311

张省三:溥仪与文绣的离婚案313

王啸伯、杨春霖:城隍娶亲的闹剧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