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理论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理论与应用
  • 尚金成,刘敦楠,史连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978751235636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电力系统调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理论的整体架构3

第1章 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3

1.1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3

1.2 雾霾天气与大气污染3

1.2.1 雾霾天气与污染物排放3

1.2.2 雾霾天气的控制措施4

1.3 低碳经济、低碳能源与节能减排5

1.3.1 低碳经济5

1.3.2 低碳能源与低碳电力6

1.3.3 低碳化电力节能减排6

1.4 低碳化电力调度交易7

1.4.1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7

1.4.2 低碳化节能减排调度交易8

1.4.3 低碳化综合能效(整体能效)调度交易8

1.5 世界各国低碳行动8

1.5.1 世界各国的低碳合作及存在的问题8

1.5.2 中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相关政策11

第2章 电力调度交易理论发展与低碳化节能减排分析14

2.1 电力调度交易的主要阶段14

2.1.1 基于传统经济调度理论的发电调度交易14

2.1.2 基于“三公”调度的发电调度交易15

2.1.3 基于“差别电量计划”的发电调度交易15

2.1.4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交易15

2.1.5 基于市场机制的电力调度交易15

2.1.6 低碳化节能减排电力调度交易16

2.1.7 低碳化综合能效(整体能效)电力调度交易16

2.2 电力调度交易各阶段特点比较与低碳化节能减排分析16

第3章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理论与应用架构19

3.1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概述19

3.2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的理论体系20

3.3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的应用体系21

第二篇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理论(一):各类低碳化调度交易的机制设计25

第4章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机制25

4.1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的背景与内涵25

4.2 发电环节的“电—碳—硫—硝—烟”调度交易综合特性分析26

4.2.1 电碳调度交易特性分析26

4.2.2 电硫调度交易特性分析28

4.2.3 电硝调度交易特性分析28

4.2.4 电烟调度交易特性分析28

4.2.5 “电—碳—硫—硝—烟”调度交易特性分析与能源结构调整29

4.3 输配电环节的“电—碳—硫—硝—烟”调度交易综合特性分析30

4.4 用电环节的“电—碳—硫—硝—烟”调度交易综合特性分析31

4.4.1 需求侧管理31

4.4.2 能效电厂31

4.4.3 考虑能效电厂与需求侧管理的综合资源规划32

4.5 低碳化电力调度交易的决策模型32

4.5.1 低碳化电力调度交易目标分析32

4.5.2 低碳化电力调度交易模型框架33

4.5.3 低碳化电力调度交易的决策变量与目标函数33

4.5.4 低碳化电力调度交易的约束条件35

4.6 低碳化电力调度交易的多目标优化模型37

4.6.1 电力调度交易的多重目标37

4.6.2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般求解方法38

4.6.3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目标一致性评估40

4.6.4 低碳、节能、减排目标的协调42

第5章 基于差别电量的低碳化电力调度交易机制43

5.1 差别电量的涵义43

5.2 基于差别电量的低碳化节能减排分析44

5.3 基于差别电量的小火电边际补偿分析44

5.4 基于年度差别电量的电力调度交易模型46

5.4.1 以“节能减排极大化”为目标的差别电量模型46

5.4.2 兼顾节能减排和购电成本的差别电量模型47

第6章 基于发电权的低碳化电力调度交易机制50

6.1 发电权交易的背景50

6.2 发电权交易的基本内涵51

6.3 发电权交易的机理52

6.3.1 实施发电权交易的原则和前提条件52

6.3.2 发电权交易的模式及类型53

6.3.3 发电权交易市场要素53

6.3.4 发电权交易的结算54

6.4 基于时间尺度的发电权交易54

6.5 基于空间尺度的发电权交易54

6.5.1 省内发电权交易54

6.5.2 跨区跨省发电权交易55

6.5.3 跨区跨省发电权交易的协调优化模式56

6.6 发电权交易的效率分析56

6.6.1 发电权交易的节能减排效果分析56

6.6.2 发电权交易的各方经济效益分析56

6.6.3 发电权交易的市场效率分析57

6.6.4 发电权交易的市场风险分析58

6.6.5 发电权交易的市场公平性分析58

6.6.6 发电权交易的市场博弈行为分析58

6.6.7 发电权交易结算价格的公平性分析59

6.6.8 发电权交易的资源配置效率分析59

6.7 发电权集中撮合交易的数学模型及算法设计59

6.7.1 基于效用最优的模型之一60

6.7.2 基于效用最优的模型之二61

6.7.3 基于能耗最优的模型62

6.7.4 基于效用和能耗最优的模型62

6.7.5 基于能耗、污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最优的模型63

6.7.6 基于效用、能耗和污染排放最优的模型63

6.7.7 基于成交发电权电量最大的模型63

6.7.8 成交发电权电量最大、社会效用最优的模型63

6.7.9 基于成交发电权电量最大、社会效用最优、能耗最小的模型64

6.7.1 0多目标综合优化模型64

6.7.1 1考虑碳排放的多目标综合优化模型65

6.7.1 2主要发电权交易模型的分析与比较65

6.8 双边协商交易与集中撮合交易的协调66

6.9 发电权交易在低碳化节能减排中的应用66

6.9.1 发电权交易在“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中的应用66

6.9.2 发电权交易在“以大代小”的替代发电中的应用66

6.9.3 发电权交易在清洁能源与火电替代发电中的应用66

6.9.4 发电权交易在水电机组替代水电机组发电中的应用67

6.9.5 发电权交易在跨区跨省电力交易中的应用67

6.9.6 发电权交易在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经济补偿机制中的应用68

6.9.7 发电权交易在用电权交易中的应用68

6.9.8 发电权交易在排放权市场中的应用68

6.9.9 发电权交易理论在受电网输电约束区域中的应用69

6.10 基于低碳化节能减排的发电权交易69

6.10.1 发电权交易和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协调69

6.10.2 发电权交易的低碳化节能减排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70

6.11 基于低碳化综合能效(整体能效)的发电权交易73

6.12 发电权拆借交易及其风险分析73

6.12.1 发电权拆借交易的涵义73

6.12.2 发电权拆借交易的方式及价格形成机制74

6.12.3 发电权拆借交易的时空尺度及交易目标74

6.12.4 发电权拆借交易的实施原则及前提条件74

6.12.5 发电权拆借交易的驱动力74

6.12.6 发电权拆借交易与发电权转让交易的区别75

6.12.7 发电权拆借交易的主要风险及控制策略75

6.12.8 基于低碳化节能减排的发电权拆借交易75

第7章 低碳化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76

7.1 市场机制与节能减排76

7.2 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模式77

7.2.1 促进节能减排的发电权交易机制77

7.2.2 考虑市场机制的低碳化节能减排电力调度“组合拳”77

7.2.3 考虑市场机制与机组经济运行的低碳化节能减排电力调度“组合拳”78

7.2.4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及经济补偿机制78

7.3 完全市场机制下的电力节能减排模式79

7.3.1 基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准入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79

7.3.2 兼顾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准入和排污权市场交易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79

7.3.3 考虑外部成本的集中竞价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79

7.3.4 外部成本内部化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80

7.3.5 完全市场环境下低碳化节能减排调度交易模式80

7.3.6 完全市场环境下低碳化综合能效调度交易模式81

7.4 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路径选择82

第三篇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理论(二):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多维时空型”优化协调理论85

第8章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多维时空型”优化协调理论的目标与核心思路85

8.1 “多维时空型”优化协调理论的目标85

8.2 “多维时空型”优化协调理论的核心思路86

第9章 兼顾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的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及运作机制88

9.1 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88

9.2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主要思路91

9.3 年度机组发电组合方案的制订92

9.4 月度机组发电组合方案的制订93

9.5 日前机组发电组合与安全校核95

9.6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市场模式的实施流程95

第10章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在时间尺度上的优化协调98

10.1 基于时间尺度的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协调模型的整体框架98

10.2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协调调度模型和算法99

10.3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在不同时间尺度间的协调100

10.3.1 月度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与年度、季度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协调100

10.3.2 日前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与月度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协调101

10.3.3 滚动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与日前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协调103

10.3.4 实时平衡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与滚动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协调104

10.3.5 偏差及电网阻塞在线校正控制与实时平衡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协调105

10.3.6 各种时间尺度的优化调度模型的通用算法107

10.4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的电网适应性评估107

第11章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在空间尺度上的优化协调109

11.1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在空间尺度上的优化协调调度思路109

11.1.1 优化协调调度的总体原则109

11.1.2 优化协调调度的模型与方法109

11.1.3 优化协调调度的过程110

11.2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时空型”安全约束经济调度112

11.2.1 “时空型”安全约束经济调度的协调模型Ⅰ112

11.2.2 “时空型”安全约束经济调度的协调模型Ⅱ113

11.2.3 “时空型”安全约束经济调度的协调模型Ⅲ114

11.2.4 “时空型”安全约束经济调度的协调模型Ⅳ114

11.2.5 “时空型”安全约束经济调度的协调模型Ⅴ115

11.2.6 “时空型”安全约束经济调度的协调模型Ⅵ116

11.2.7 各协调模型的比较分析117

11.3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时空型”安全约束机组组合117

11.3.1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时空型”多目标决策问题117

11.3.2 基于电网状态识别的动态多目标机组组合118

11.3.3 不同电网状态下的动态建模方法119

11.4 基于等综合煤耗微增率的火电机组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算法120

11.4.1 火电机组综合煤耗微增率120

11.4.2 出力分配的最优性条件与优化算法121

第12章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在多元能源上的优化协调125

12.1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在多元能源上的优化协调思路125

12.1.1 各类型能源的特点125

12.1.2 多元能源发电减排潜力分析128

12.1.3 基于能源类型尺度的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协调模型的整体框架129

12.2 水火电联合节能调度的优化模型131

12.2.1 水火电联合节能调度的运行方式优化131

12.2.2 水火电节能优化调度模型和算法133

12.2.3 水火电联合优化调度的分解协调算法142

12.3 梯级水电站中长期优化运行的理论与方法148

12.3.1 梯级水电站水力联系及长期优化运行的一般特性148

12.3.2 梯级水电站中长期优化运行模型149

12.3.3 梯级水电站随机余留效益动态规划法149

12.3.4 基于AR(P)径流模型的长期优化理论及方法160

12.3.5 余留效益函数的合理展开163

12.3.6 样本空间的合理构造165

12.3.7 样本空间的降维166

12.4 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运行的理论与方法170

12.4.1 梯级水电站日优化调度目标170

12.4.2 梯级水电站日优化运行模型和最优性条件171

12.4.3 梯级水电站日优化运行的离散形式的最优性条件174

12.4.4 梯级水电站日优化运行的实用最优性条件175

12.4.5 梯级水电站日优化运行计划的实用迭代搜索算法178

12.4.6 梯级水电站日优化运行计划的实用迭代搜索算法主要思路179

12.5 抽水蓄能并网调度的优化运行方式180

12.5.1 抽水蓄能优化运行方式分析180

12.5.2 抽水蓄能优化调度模型182

第13章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在调度运行、电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化协调187

13.1 节能发电优化调度与各类优化目标的协调187

13.2 节能发电优化调度与电力生产各环节的协调187

13.3 节能发电优化调度与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的协调188

13.4 节能发电优化调度与有功/无功控制的协调189

13.5 节能发电优化调度与“三公”调度的协调190

13.6 节能发电优化调度与安全校核和阻塞管理的协调190

13.7 节能发电优化调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196

13.8 节能发电优化调度与电力市场的协调196

13.8.1 节能发电调度与电力市场建设相衔接的模型196

13.8.2 节能发电调度与电力市场相衔接模型的有效性分析197

第14章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综合效益评估199

14.1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低碳效益评估199

14.2 电力全产业链低碳、节能、环保效益评估200

14.2.1 一次能源环节的低碳、节能、环保效益指标的定义及测算方法200

14.2.2 发电环节的低碳、节能、环保效益指标的定义及测算方法201

14.2.3 输配电环节的低碳、节能、环保效益指标的定义及测算方法202

14.2.4 用电环节的低碳、节能、环保效益指标的定义及测算方法203

14.3 考虑低碳、节能、环保与经济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204

第15章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经济补偿机制205

15.1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需要妥善解决的经济补偿问题205

15.2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经济补偿机制的一般设计原则206

15.3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基本补偿模式208

15.3.1 基本补偿模式Ⅰ:低限标准补偿的市场机制208

15.3.2 基本补偿模式Ⅱ:低限标准补偿的行政机制208

15.3.3 基本补偿模式Ⅲ:两部制电价或容量补偿209

15.3.4 基本补偿模式Ⅳ:发电权转让交易补偿209

15.3.5 基本补偿模式Ⅴ:辅助服务补偿210

15.3.6 基本补偿模式Ⅵ:电价附加补偿210

15.4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经济补偿的行政手段211

15.4.1 行政手段的经济补偿机制之一211

15.4.2 行政手段的经济补偿机制之二212

15.4.3 行政手段的经济补偿机制之三213

15.4.4 行政手段的经济补偿机制之四213

15.4.5 各类行政手段的经济补偿机制的比较213

15.5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经济补偿的市场机制214

15.5.1 市场机制的经济补偿机制之一215

15.5.2 市场机制的经济补偿机制之二215

15.5.3 市场机制的经济补偿机制之三215

15.5.4 市场机制的经济补偿机制之四216

15.5.5 市场机制的经济补偿机制之五216

15.5.6 市场机制的经济补偿机制之六216

15.6 各种补偿模式比较分析217

15.7 经济补偿市场机制的数学模型及算法220

15.7.1 基本利用小时数或基本电量的确定220

15.7.2 以效用最优、成交量最大为目标的经济补偿市场机制数学模型及算法221

15.7.3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结算224

15.8 适应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机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设计224

15.8.1 问题的提出224

15.8.2 适应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两部制上网电价形成机制设计225

第16章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风险与控制策略228

16.1 风险的涵义及特征228

16.2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风险分析229

16.3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风险控制策略231

第四篇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理论(三):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最优战略235

第17章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最优战略总体架构235

17.1 电力工业全产业链的低碳化节能减排架构235

17.1.1 发电环节的低碳化节能减排235

17.1.2 输配电环节的低碳化节能减排236

17.1.3 用电环节的低碳化节能减排237

17.2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最优战略架构238

第18章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经济原理和经济激励机制239

18.1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理论基础239

18.1.1 环境价值相关理论239

18.1.2 环境问题与“双失灵”239

18.1.3 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相关理论240

18.1.4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环境市场机制240

18.1.5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市场运行机制框架240

18.2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经济原理241

18.3 电力市场的失灵与干预政策243

18.3.1 纠正市场失灵的强制手段和经济手段243

18.3.2 选择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的标准245

18.3.3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手段245

18.4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245

18.4.1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直接管制245

18.4.2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间接管制246

18.4.3 直接管制与间接管制的比较研究247

18.5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市场手段247

18.5.1 “利用市场”的经济手段1:绿色税收政策247

18.5.2 “利用市场”的经济手段2:绿色电价机制249

18.5.3 “利用市场”的经济手段3:补贴和基金制度249

18.5.4 “创建市场”的经济手段4:排污权交易市场250

18.5.5 基于信息公开和道德舆论的激励机制251

第19章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电价形成机制252

19.1 我国目前的低碳化节能减排电价政策252

19.2 当前电价形成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253

19.2.1 国内外电价机制与电力市场改革253

19.2.2 当前电价机制的主要问题分析253

19.3 面向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电价机制设计254

19.3.1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与电价形成机制254

19.3.2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电价形成机制设计原则255

19.3.3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设计255

19.3.4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设计258

19.3.5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销售电价形成机制设计259

第20章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效益评估模型与监管评价机制261

20.1 电力市场监管框架261

20.2 低碳化调度交易监管机制261

20.3 低碳化调度交易监管评价机制262

20.4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的效益评估模型与方法264

20.4.1 电力全产业链低碳化节能减排效益评估方法264

20.4.2 低碳化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流程265

20.4.3 各类排放因子的定义和测算方法266

20.4.4 低碳化节能减排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67

20.5 低碳化调度交易信息发布机制269

20.5.1 低碳化电力调度交易信息发布理论体系269

20.5.2 低碳化调度交易信息发布常态机制269

第21章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市场机制之一:主要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271

21.1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及运作机制的一般设计原则271

21.2 模式1:行政手段下的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271

21.3 模式2:能耗分省排序、跨省跨区竞争的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272

21.4 模式3: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的组合模式273

21.5 模式4:兼顾市场机制的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之一274

21.6 模式5:兼顾市场机制的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之二275

21.7 模式6:兼顾市场机制的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之三276

21.8 模式7:基于完全市场竞争的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276

21.9 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各类模式的比较及经济学解释277

21.9.1 各类模式的对比分析277

21.9.2 主要低碳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式的经济学解释278

第22章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市场机制之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及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280

22.1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280

22.1.1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涵义280

22.1.2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产生根源280

22.1.3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依据280

22.1.4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模式281

22.2 中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281

22.3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交易机制设计282

22.4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保障机制284

第23章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市场机制之三:排污权市场交易机制285

23.1 排污权市场的可行性分析285

23.2 排污权市场的交易机制设计285

23.3 排污权市场的竞争原理与基本模式286

23.4 排污权市场的效率分析287

23.5 发电排污权分配及其定价模型288

23.5.1 发电排污权分配模式288

23.5.2 发电环境价值参数分析290

23.5.3 发电排污权定价模型290

第24章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市场机制之四:面向智能电网的293

“时空型”低碳化电力调度交易协调模型与协调机制293

24.1 智能电网与低碳化节能减排293

24.2 面向智能电网的低碳化节能减排调度交易的内涵293

24.3 面向智能电网的低碳化节能减排调度交易的体系架构294

24.4 面向智能电网的低碳化节能减排调度的时空协调模型296

第25章 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市场机制之五:基于低碳化节能减排的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设计302

25.1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基本内涵302

25.2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背景302

25.3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外部环境303

25.3.1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03

25.3.2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外部环境304

25.4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市场机制的设计原则305

25.5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305

25.5.1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平台与运营机制305

25.5.2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空间尺度层次306

25.5.3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时间尺度层次306

25.5.4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架构306

25.5.5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基本模式308

25.5.6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价格机制310

25.5.7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电力电量平衡机制310

25.5.8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安全校核机制311

25.5.9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信息发布机制311

25.6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设计311

25.6.1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电价形成机制311

25.6.2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模型与交易算法312

25.6.3 多元能源多通道跨区外送中长期优化决策模型316

25.6.4 基于时间尺度的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交易机制320

25.6.5 基于空间尺度的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交易机制321

25.6.6 基于能源类型尺度的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交易机制322

25.6.7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各市场主体利益协调机制326

25.6.8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327

25.6.9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风险规避金融衍生品327

25.7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28

25.7.1 对购电省的效益分析328

25.7.2 对送电省的效益分析329

第26章 基于低碳化综合能效(整体能效)优化调度交易理论与迭代调度控制330

26.1 低碳化综合能效(整体能效)优化调度交易的涵义330

26.2 电力全产业链综合能效调度交易330

26.2.1 发电环节的综合能效调度交易330

26.2.2 电网环节的综合能效调度交易332

26.2.3 用电环节的综合能效调度交易333

26.3 基于低碳化综合能效的迭代调度控制334

26.3.1 迭代调度控制334

26.3.2 综合能效迭代调度控制334

26.4 基于低碳化综合能效的反馈调度334

第27章 基于低碳化节能减排及综合能效的多元能源优化互补理论与电网协调机制338

27.1 多元能源优化互补与协调的背景338

27.2 多元能源优化互补与协调的内涵338

27.2.1 多元能源发电的主要特点338

27.2.2 多元能源优化互补与协调的涵义339

27.3 多元能源在规划方面的优化互补与协调342

27.3.1 多元能源互补发电系统规划342

27.3.2 多元能源优化互补的重点领域规划343

27.3.3 多元能源优化互补协调的战略规划343

27.3.4 基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多元能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调344

27.4 多元能源在建设及并网方面的优化互补与协调345

27.4.1 基于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多元能源与电网配套建设的优化协调345

27.4.2 风电的建设与并网运行方式优化345

27.4.3 太阳能的建设与并网运行方式优化346

27.4.4 核电的建设与并网运行方式优化347

27.4.5 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建设与并网运行方式优化347

27.5 多元能源在交易与调度运行方面的优化互补与协调349

27.5.1 多元能源随机发电调度优化协调模型和算法349

27.5.2 时间尺度上多元能源发电计划协调调度机制351

27.5.3 空间尺度上多元能源发电计划协调调度机制352

27.5.4 基于低碳化综合能效的“时空型”多元能源优化互补与协调调度模型354

27.5.5 考虑风险(随机波动性能源)的多元能源优化互补与协调的鲁棒性优化调度模型360

27.5.6 多元能源优化互补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360

27.5.7 多元能源容量优化及备用互补协调机制361

27.6 多元能源大范围优化互补的利益协调机制361

27.7 广义的多元能源优化互补理论与电网协调机制362

第28章 低碳化节能减排的风险与控制策略364

28.1 低碳化节能减排的技术风险分析与防范364

28.1.1 碳捕获与封存的风险分析364

28.1.2 清洁能源机组并网运行的风险与防范364

28.2 低碳化节能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防范365

28.2.1 引进CDM机制的风险分析与防范365

28.2.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与防范366

28.2.3 基于排放权金融市场的风险规避手段367

28.3 低碳化节能减排的环境风险分析与防范368

28.3.1 大型风电场对气候环境影响的风险分析与防范368

28.3.2 太阳能发电对气候环境影响的风险分析与防范369

28.4 低碳化节能减排的信用风险与防范370

28.5 低碳化节能减排的风险控制策略371

第29章 低碳化电力调度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373

29.1 低碳化电力调度的辅助服务补偿问题373

29.1.1 辅助服务内容和形式373

29.1.2 风电等随机波动性能源对辅助服务的需求374

29.2 低碳化电力调度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设计375

29.2.1 辅助服务补偿费用的来源375

29.2.2 大规模随机波动性能源接入电网后的辅助服务成本分摊模式375

29.2.3 基于行政手段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设计376

29.2.4 基于市场手段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设计377

29.2.5 抽水蓄能电站的辅助服务补偿交易机制设计380

第五篇 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调度交易的实践385

第30章 国外电力工业低碳化节能减排主要运行模式385

30.1 国外低碳化电力节能减排主要运行模式分类385

30.2 国外能源政策及相关财税政策385

30.3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386

30.4 国外排放交易实施情况387

30.5 国外绿色电力市场发展情况389

30.6 国外节能减排经验391

第31章 中国低碳化节能减排发电调度交易的实践393

31.1 节能发电调度实施情况393

31.1.1 河南电网节能发电调度实施情况393

31.1.2 江苏电网节能发电调度实施情况394

31.1.3 四川电网节能发电调度实施情况395

31.1.4 广东电网节能发电调度实施情况395

31.1.5 贵州电网节能发电调度实施情况396

31.1.6 南方电网节能发电调度实施情况396

31.2 低碳化节能减排的差别发电量政策实施情况397

31.3 低碳化节能减排的发电权交易实施情况397

31.4 低碳化节能减排的环保电价政策实施情况397

参考文献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