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
  • 吴寿金,赵泰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442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278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1292页
  • 主题词:中草药(学科: 中药化学成分 学科: 研究) 中草药 中药化学成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多糖1

第一节 概论1

第二节 多糖的分类2

一、聚糖类2

二、杂多糖类6

三、复合多糖类14

第三节 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分子量测定19

一、提取分离19

二、纯化20

三、多糖纯度的测定21

四、分子量测定21

第四节 多糖的结构测定23

一、多糖的酸水解法23

二、多糖的碱降解反应23

三、多糖的甲基化反应23

四、多糖的过碘酸盐氧化反应24

五、多糖的Smith降解反应25

六、糖的红外光谱25

七、核磁共振光谱27

八、气相层析、质谱和气-质联用28

第五节 多糖的生物活性32

一、对免疫系统影响的多糖32

二、多糖对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33

三、多糖的抗肿瘤作用34

四、对肝病有影响的多糖34

五、对血脂和血糖有影响的多糖34

六、具有抗衰老作用的多糖35

七、诱生干扰素和抗病毒的多糖35

第二章 蛋白质、肽及氨基酸类42

第一节 蛋白质类42

一、蛋白质的化学43

二、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60

三、蛋白质化学结构式的测定61

(一)蛋白质的水解62

(二)蛋白质和肽的末端测定62

(三)肽段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测定64

(四)物理化学方法的应用66

四、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70

第二节 肽类72

一、肽和肽键的结构72

二、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73

三、天然存在的活性肽74

(一)蘑菇肽74

(二)蛙皮多肽75

四、其他活性多肽76

第三节 氨基酸类79

一、氨基酸的性质81

二、物理化学方法的应用85

(一)紫外光谱85

(二)红外光谱85

(三)质谱86

三、中草药中提取分离氨基酸的方法87

(一)纸层析法88

(二)离子交换层析88

(三)薄层层析90

第四节 中草药中蛋白质、肽及氨基酸类成分的生物活性91

一、抗肿瘤作用91

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91

三、抗生育活性91

四、杀虫驱虫活性92

五、其他作用92

第三章 鞣质95

第一节 化学和分类95

一、水解鞣质95

(一)没食子酸鞣质96

(二)鞣花鞣质103

二、缩合鞣质113

(一)原花色苷元类缩合鞣质114

(二)棕儿茶素鞣质119

(三)金鸡纳因类和金鸡纳酸类120

(四)双黄烷类鞣质121

(五)茶黄棓素123

三、复合鞣质123

(一)黄烷-鞣花鞣质123

(二)原花色素-鞣花鞣质126

(三)黄酮-鞣花鞣质126

第二节 提取分离127

一、丙酮-水提取法127

二、层析法128

(一)羟丙基葡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128

(二)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128

(三)液滴逆流色谱法128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128

(五)纤维素柱法128

第三节 结构分析128

一、化学方法128

二、光谱分析131

第四节 生理活性概述135

一、鞣质抗脂质过氧化作用135

二、对脂代谢影响和降压作用135

三、鞣质抗炎抗过敏作用135

四、鞣质的抑菌杀虫作用135

五、鞣质对毒素、重金属中毒的解毒作用135

六、鞣质对改善肾功能的作用136

七、鞣质的抗肿瘤作用136

八、鞣质的抗生殖器疱疹病毒作用136

九、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作用137

十、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37

十一、酶抑制作用137

第五节 小结137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140

第一节 概述140

第二节 天然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主要中草药的醌类新成分140

一、苯醌类化合物141

二、萘醌类化合物146

三、菲醌类化合物156

四、蒽醌类化合物163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性质与显色反应175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176

一、提取176

二、分离176

三、提取分离实例—茜草中蒽醌类的提取分离177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78

一、醌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一般步骤178

二、醌类化合物结构鉴定常用方法178

三、醌类化合物结构鉴定技术的进展178

第五章 香豆素类188

第一节 概述188

第二节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188

一、简单香豆素类189

二、呋喃香豆素类210

三、吡喃香豆素类220

四、其他香豆素类226

第三节 香豆素的提取和分离234

一、香豆素的提取234

二、香豆素的分离234

第四节 香豆素的波谱学特征237

第五节 香豆素的生理活性247

第六章 木脂素254

第一节 木脂素的结构类型254

第二节 木脂素256

一、二苄基丁烷类256

二、二苄基丁内酯类258

三、呋喃类260

四、呋喃骈呋喃类264

五、芳基萘类267

六、芳基萘内酯类270

七、芳基己烷类274

第三节 新木脂素类275

一、(8,3 )新木脂素275

二、(8,3 ,7-O-4 )新木脂素、丙烯苯骈呋喃环类275

三、(8,1 7-O-2 ),1 -丙烯环己烯酮骈呋喃木脂素类278

四、(8,1 ,7,3 )新木脂素279

五、(8-O-4 )新木脂素281

六、(8-O-4 ,7-O-3 )苯骈二氧六环281

七、其他类新木脂素282

第四节 混杂木脂素283

一、黄酮木脂素283

二、二氢黄酮醇木脂素285

三、香豆素木脂素286

四、?酮木脂素286

五、其他杂木脂素287

第五节 联苯类木脂素288

一、厚朴酚类288

二、联苯醚类289

三、五味子素类289

第六节 多聚体木脂素293

第七节 降木脂素297

第八节 木脂素苷299

第九节 木脂素的提取302

第十节 木脂素的理化性质303

一、一般理化性质303

二、立体化学及不对称碳的合成304

三、光谱性质309

第十一节 木脂素的生物活性312

第七章 黄酮类化合物323

第一节 概述323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结构测定323

二、黄酮类化合物在中草药和植物界的分布324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328

第二节 黄酮类新成分330

一、黄酮类331

二、黄酮醇类338

三、二氢黄酮类344

四、异黄酮类349

五、查耳酮类355

六、噢哢类358

七、?酮类358

八、色原酮类361

九、花色素和黄烷类362

十、双黄酮类似物366

第三节 含黄酮类新成分的原植物376

第八章 强心苷396

第一节 强心苷的波谱特征397

一、紫外光谱397

二、红外光谱398

三、核磁共振谱398

第二节 心甾烯内酯类强心苷及其结构研究400

第三节 从植物中分得的蟾甾双烯内酯类强心苷421

第四节 蟾甾双烯内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426

第五节 蟾蜍毒成分及其结构研究438

一、蟾毒配基的化学441

二、蟾蜍毒以及蟾毒配基的结构研究449

第九章 皂苷类465

第一节 概述465

第二节 三萜皂苷466

一、四环三萜类皂苷467

二、五环三匝类皂苷486

第三节 甾体皂苷541

第四节 皂苷的提取和分离555

一、皂苷的提取555

二、皂苷的分离556

三、提取分离实例557

第五节 皂苷的化学结构测定560

一、分子式的确定560

二、皂苷的水解560

三、构成皂苷的糖的种类和分子数测定561

四、苷元结构的推定561

五、单糖相互结合位置和连接顺序572

六、苷元与糖连接位置的确定573

七、苷键构型的测定574

八、结构测定实例574

第六节 皂苷的生物活性578

一、溶血作用578

二、抗菌、抗病毒作用578

三、抗肿瘤作用579

四、杀精及抗生育作用579

五、免疫调节作用580

六、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580

七、对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581

八、对酶活性的影响581

九、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582

十、其他作用582

第十章 甾体化合物589

第一节 甾醇589

一、普通甾醇590

(一)C-4位上含二个甲基的甾醇590

(二)C-4位上含一个甲基的甾醇590

(三)C-4位上不含甲基的甾醇591

二、含氧甾醇594

第二节 甾苷597

第三节 特殊甾体化合物611

第四节 昆虫变态激素621

第五节 海洋甾体化合物626

第十一章 挥发油635

第一节 概述635

第二节 挥发油的理化性质638

第三节 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638

一、挥发油的提取法638

二、挥发油的分离639

第四节 中草药中的挥发油类成分641

第十二章 萜类化合物703

第一节 单匝类705

一、单萜类化合物706

二、环烯醚萜类718

第二节 倍半萜类732

一、无环倍半萜类733

二、单环倍半萜类735

三、双环倍半萜类742

四、三环倍半萜类757

五、倍半萜内酯类759

第三节 二萜及二倍半萜类769

一、无环二萜769

二、单环二萜770

三、双环二萜770

四、三环二萜777

五、四环二萜788

第四节 三萜类及四萜类796

一、三萜类796

二、四萜类796

第十三章 生物碱805

第一节 生物碱的定义805

第二节 生物碱的来源805

一、天然生物碱的分布805

二、仿天然生物碱的研究813

三、化学合成与半合成生物碱813

第三节 生物碱的分类及主要中草药中的新成分814

一、有机胺类814

二、异喹啉类生物碱823

三、苄基苯乙胺类生物碱849

四、喹啉类生物碱853

五、吲哚类生物碱856

六、吡咯烷类生物碱886

七、吡啶和哌啶类生物碱904

八、喹喏里西啶类生物碱915

九、肽类生物碱927

十、二萜类生物碱936

十一、甾体类生物碱948

十二、美登木碱类生物碱961

第四节 生物碱的碱性964

一、碱性的由来及碱度的表示方法964

二、碱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965

三、结合质子方式与分子结构的关系974

第五节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976

一、提取976

二、分离977

三、提取分离中常用的检识反应——沉淀反应1003

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鉴定1004

一、概述1004

二、紫外光谱的应用1007

三、质谱的应用1010

四、核磁共振谱的应用1031

五、晶体X-射线衍射法的应用1049

第十四章 微量元素1061

第一节 概论1061

一、微量元素的概念1061

二、微量元素在中草药研究中的重要性1062

第二节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1062

一、铁1062

二、碘1063

三、铜1063

四、锰1063

五、锌1063

六、钴1064

七、钼1064

八、硒1064

九、铬1065

十、锡1065

十一、钒1065

十二、氟1065

十三、硅1065

十四、镍1066

十五、锗1066

第三节 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1066

第四节 中药中微量元素的研究1067

一、单味药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1067

二、异地同种及不同品种中药微量元素的研究1068

三、矿物类和动物类中药微量元素的研究1068

四、中药中不同药用部位微量元素的研究1068

五、栽培与野生、人工合成与天然中药微量元素的研究1115

六、微量元素在中药鉴定方面的研究1117

第五节 中药功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1117

第六节 中药微量元素研究展望1118

索引1122

中文索引1122

英文索引1195

拉丁名索引12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