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的钢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的钢铁
  • 张训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5923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钢铁工业-工业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的钢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部 中国古代冶铁炼钢业的荣盛3

第一章 概述3

第一节 什么是冶铁,什么是炼钢?3

第二节 中国古代冶铁炼钢业的发展历程10

第三节 中国古代冶铁炼钢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15

第二章 中国古代冶铁业18

第一节 对铁的接触和利用18

第二节 人工冶铁的发明和兴起19

第三节 从块炼铁到生铁20

第四节 从白口生铁到可锻铸铁22

第五节 从可锻铸铁到类似球墨铸铁24

第六节 中国古代冶铁炉25

第七节 中国古代冶铁鼓风技术28

第八节 中国古代冶铁燃料和辅料30

第三章 中国古代炼钢业32

第一节 中国什么时候会炼钢?32

第二节 块炼渗碳钢的产生33

第三节 百炼钢33

第四节 炒钢36

第五节 灌钢38

第六节 铸铁脱碳钢40

第四章 中国古代铸造业42

第一节 中国古代金属铸造技术的起源42

第二节 泥范型铸造43

第三节 金属范型铸造45

第四节 失蜡型铸造46

第五章 中国古代钢铁处理加工业48

第一节 块炼钢的淬火处理48

第二节 生铁的退火柔化处理49

第三节 表面渗碳处理50

第四节 锻造加工技术51

中部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衰55

第一章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衰过程55

第一节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萌芽55

第二节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56

第三节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展57

第四节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衰败59

第五节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主要特征60

第二章 “汉冶萍”为什么会倒闭?62

第一节 “汉冶萍”是震撼东亚的壮举62

第二节 厂址选择脱离资源条件63

第三节 设备选型与原料特点相悖64

第四节 产量低,质量差,销售受阻65

第五节 从“官办”、“商办”到“名商实私”,经营腐败日甚一日66

第六节 债台高筑,资不抵债,破产倒闭67

第三章 帝、官、封对中国近代民族钢铁业的遏制68

第一节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近代钢铁资源的掠夺68

第二节 官僚资本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钢铁业的垄断71

第四章 中国近代钢铁生产技术73

第一节 近代炼铁生产技术73

第二节 近代炼钢、轧钢生产技术74

第三节 解放区的钢铁生产76

下部 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崛起79

第一篇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79

第一章 破旧立新,逐步建立钢铁工业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80

第一节 逐步变更钢铁工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80

第二节 逐步形成社会主义互助合作的劳动关系83

第三节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85

第二章 以开展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大力发展现代钢铁生产力87

第一节 采取多种措施,组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队伍87

第二节 开展大规模基本建设,恢复和新建现代钢铁生产工艺装备89

第三节 开发矿业,为发展现代钢铁生产力提供原料93

第四节 开发、应用冶金新技术,提高钢铁生产力水平99

第三章 学习苏联,建立钢铁行业和企业的管理体制103

第一节 逐步建立和调整钢铁行业管理机构103

第二节 以实物周转为中心,以行政手段为主,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104

第三节 对钢铁行业管理方式的探索与转变105

第四节 调整和确立国营钢铁企业的领导体制106

第五节 从照搬苏联企业管理模式到提出和执行“鞍钢宪法”107

第六节 钢铁企业管理的三次大折腾109

第四章 艰难曲折的发展,来之不易的成果112

第一节 两个黄金发展期112

第二节 三次大起大落113

第三节 打下了现代钢铁工业崛起的基础113

第二篇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1978~1992年)115

第五章 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探索116

第一节 国有国营钢铁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的起步——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116

第二节 国有国营钢铁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政府与企业分开的试探——承包经营责任制119

第三节 钢铁企业所有制和产权改革的初探——民营钢铁的解禁和股份制试点122

第四节 钢铁企业资产流动的起萌——企业间的横向联合124

第五节 钢铁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变更——三项制度改革125

第六章 发展——向以现有钢铁企业技术改造为主的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129

第一节 抓现有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老企业的钢铁生产能力129

第二节 新建宝钢和天津无缝钢管厂,发展现代先进钢铁生产力134

第三节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地方钢铁生产力快速发展140

第四节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钢铁生产力水平142

第五节 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支撑、推进钢铁生产力发展148

第七章 管理——政府转变职能,企业整顿、升级151

第一节 冶金工业部职能和机构的变革151

第二节 钢铁企业领导制度的变迁153

第三节 钢铁企业管理的整顿与升级154

第四节 钢铁企业管理涌现的典型经验156

第八章 钢铁工业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158

第三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2~2002年)160

第九章 深化改革,在钢铁行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161

第一节 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使国有钢铁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161

第二节 调整所有制结构,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162

第三节 从承包制转向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进一步推进两权分离、政企分开164

第四节 从企业横向联合到组建企业集团165

第五节 实施“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改组、改制,解除企业历史包袱167

第六节 实行兼并、破产,增资减债,推进钢铁企业扭亏脱困169

第十章 从规模扩张向结构调整转变,以结构优化推进钢铁生产力健康发展171

第一节 调整、优化钢铁工业结构决策的提出171

第二节 工艺装备技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172

第三节 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177

第四节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的起步180

第十一章 从数量增长向总量控制转变,钢铁产品呈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182

第一节 钢产量突破一亿吨,是我国现代钢铁工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82

第二节 部分钢铁产品供大于求,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183

第三节 钢铁产品阶段性、结构性过剩,从数量增长转向总量控制185

第十二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与企业管理188

第一节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业自我、自律管理188

第二节 由传统企业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型191

第三节 总结、推广邯钢经验,强化成本、质量和资金管理193

第四节 迎接“入世”挑战,同国际市场惯例接轨196

第十三章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1

第一节 钢产量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钢创世界新纪录201

第二节 国内需求持续增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钢材消费大国202

第三节 钢铁工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202

第四篇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2002年~ )205

第十四章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钢铁行业和企业的改革206

第一节 民营钢铁企业崛起,钢铁行业呈现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格局206

第二节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有钢铁企业的主体地位209

第三节 推进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钢铁企业211

第四节 推进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向产权清晰化、明确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213

第五节 推进钢铁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发展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216

第六节 钢铁企业30年改革发生的根本变化221

第十五章 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钢铁生产力空前大发展223

第一节 钢铁生产规模空前扩张,结束了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223

第二节 努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进展显著227

第三节 钢铁科技进步突破性进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234

第四节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支撑钢铁生产规模高速增长239

第五节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钢铁工业242

第六节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调整、振兴钢铁产业245

第十六章 实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与企业管理,开展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249

第一节 宏观调控与市场基础作用相结合的行业管理249

第二节 完善钢铁企业管理的领导体制251

第三节 开展钢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254

第十七章 向世界钢铁强国的迈进258

第一节 钢铁强国的基础已经奠定258

第二节 钢铁强国的目标还待攀登260

第三节 钢铁强国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263

第十八章 中国现代钢铁工业崛起的经验与教训思考265

第一,社会发展进程的稳定,国家路线、方针的符合实际,是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265

第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求,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迅速崛起的根本拉动力266

第三,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演变,是钢铁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调整、演变的主要源头269

第四,冶金科技进步,是中国现代钢铁生产力崛起的第一主导因素271

第五,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崛起、壮大的强大推动力273

第六,从以建新厂的基本建设为主,到以老厂的技术改造为主,到以全面调整行业结构为主,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崛起、壮大的基本进程275

第七,国家宏观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相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钢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275

参考文献278

附录 20世纪中国钢铁工业大事记(1890~2000年)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