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叶芬梅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304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教师-职称-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1
一 选题依据1
二 研究价值7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8
一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8
二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15
三 综合评析27
第三节 研究方法28
一 文献分析法28
二 比较分析方法29
三 制度分析方法29
第四节 研究框架及研究的创新30
一 研究框架30
二 研究的创新32
第五节 基本概念解析33
一 职称33
二 制度40
三 关于本书研究对象的进一步说明46
第二章 理论界说: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内涵、功能及价值取向48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内涵与结构48
一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内涵48
二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结构53
三 关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若干歧义的说明63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功能论析67
一 学术鉴定分级功能68
二 资源配置功能71
三 绩效管理功能74
四 激励约束功能77
五 价值导向功能81
六 五大功能之辨析83
第三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基本价值取向考量85
一 追求效率与卓越的原则87
二 实现公平与公正的原则90
三 保障学术自由与促进学术发展的原则93
第三章 历史解读: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变迁99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发展演变100
一 鸦片战争之后至清末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100
二 民初时期高校教师评聘制度的初步形成102
三 民国后期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发展105
四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实践108
五 中国近现代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发展变迁的经验教训113
第二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14
一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发展阶段(1949~1965)115
二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遭受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122
三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恢复阶段(1977~1985)122
四 新时期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创新发展(1986年至今)125
第三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变迁特征136
一 从“身份评审”转向“契约聘任”136
二 从以学术鉴定分级、资源配置为主转向以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为主139
三 从“政策调整型”转向“法制规范型”143
四 从行政导向的集权控制转向学术导向的分权管理147
五 从“强制性制度变迁”转向“诱致性制度变迁”151
第四章 国际借鉴:若干发达国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155
第一节 美国高校教师晋升与终身教职制度156
一 任期制与终身制相并行156
二 终身教职制度及其改革159
三 改革评析170
第二节 日本高校教师任期制度之改革182
一 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制度182
二 选择性任期制度:改革新动向185
三 改革评析194
第三节 德国政府主导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4
一 高校教师晋升和任用的政府模式204
二 竞争与多样化:制度改革的标向207
三 改革论析215
第四节 比较分析与借鉴219
一 市场导向与政府主导的制度分野220
二 改革趋同性评析225
第五章 症结探析:现行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之困境235
第一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之模式评析236
一 评聘合一模式237
二 评聘分立模式239
三 全员聘任模式241
四 评聘关系论析:结构与权力的视界242
第二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之绩效考量249
一 职务聘任模式初步形成,但尚未摆脱旧制度的窠臼250
二 改革初见成效,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252
三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但结构性发展不足257
四 激励作用日渐显现,但存在激励的偏差263
第三节 当代中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之缺失审视270
一 制度文本的重大缺陷271
二 权力结构的严重失衡277
三 评价机制部分异化300
四 组织程序尚有缺失307
五 评聘法治比较薄弱310
第六章 制度创新: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构想323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与高校治理变革324
一 高校治理变革背景中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324
二 政府、市场与学术:三种力量、机制与理念327
三 机制的整合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329
第二节 分权导向:推进改革的首要前提335
一 高校自治:评聘自主权的回归338
二 教师为本:共享决策、参与管理346
三 政府介入:必要与限度355
第三节 法治导向:实施改革的核心保障366
一 推进立法,明确高校教师职务评聘的法律性质367
二 推进高校评聘教师职务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373
三 加强高校教师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建设376
第四节 多元导向:推进改革的政策选择378
一 高校教师职务聘任政策分层定位380
二 高校内部教师职务分类评聘381
三 高校教师职务工资津贴制度实行多样化382
第五节 学术向度与社会向度:改革的价值平衡与抉择384
第七章 路径选择:推进中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策略388
第一节 引入市场竞争,完善市场机制388
一 打破人才壁垒,培育学术劳动力市场389
二 引入高校市场竞争机制,完善高等教育资源市场390
三 加强政府协调,规范市场竞争391
第二节 健全评聘组织及其运行机制392
一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聘标准393
二 完善评聘程序,实行“四个公开”,完善“五个机制”395
三 建构科学合理的评聘组织396
第三节 培育良好的高校组织文化398
一 坚持学术至上,营造“以学术为本”的文化氛围400
二 以人为本,树立“教师本位”的管理理念401
三 培育契约文化,增强高校各主体的权利、责任与自律意识402
第四节 渐进模式:改革方式的选择405
一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使然405
二 降低制度创新风险的需要407
三 改革的过渡性要求采取渐进方式409
结论与展望412
参考文献421
后记449
热门推荐
- 1474813.html
- 1022314.html
- 896446.html
- 420259.html
- 2440778.html
- 2914374.html
- 866020.html
- 1455967.html
- 591530.html
- 883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2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1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5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1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1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36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8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8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