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的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科学的方法
  • 赵振元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5889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科学方法论(学科: 研究) 科学方法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的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思维的方法1

第一节 科学思维的特征1

一、思维及其特征1

二、思维的过程2

三、思维的三要素3

四、思维的基本品质4

第二节 科学思维的方式5

一、辩证思维5

二、创造性思维方法6

三、灵感思维方法7

四、直观思维方法8

五、逻辑思维方法9

六、形象思维方法10

七、联想思维方法10

八、组合思维与分解思维11

九、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方法13

十、变通思维方法14

十一、转向思维方法14

十二、求异思维方法14

十三、回转思维方法15

十四、逆向思维方法15

十五、迁移思维方法16

十六、焊接思维方法17

十七、超前思维方法17

十八、反刍思维方法18

十九、极端思维方法18

二十、追踪思维方法18

二十一、纵横思维方法19

二十二、立体思维方法19

第二章 科学创造的方法21

第一节 科学创造的基本方法21

一、比较法21

二、分类法23

三、类比法24

四、联想法25

五、移植法26

六、组合法27

七、追踪法27

八、反求法29

九、特性列举法29

十、提问探讨法29

第二节 知识的移植30

一、知识移值的可能性30

二、知识移植的规律32

三、知识移植的主要内容34

四、知识移植与知识创新35

第三节 知识的积累35

一、知识积累的若干问题36

二、知识积累的若干特性38

三、知识创新的及时性38

四、科技创造的基本技法39

第四节 知识的分析与综合43

一、分析与综合的关系43

二、分析的特性44

三、综合的特性45

第三章 科技写作的方法47

第一节 主题的确定方法47

一、主题的重要性47

二、确定主题的基本要求48

三、标题的确定49

四、选题的一些原则50

五、选题的方法51

六、题目的大小53

第二节 选材的方法53

一、材料的重要性53

二、材料的获取途径54

三、围绕主题选材料55

四、选用最典型材料56

五、选用真实材料56

六、选用新而有特色的材料57

七、材料与观点的关系57

第三节 结构的确定方法58

一、结构的特点58

二、结构的内容59

三、结构的形式59

四、结构的确定方法60

第四节 初稿的形成方法61

一、列提纲61

二、腹稿61

三、初稿62

第五节 修改的方法63

一、修改的意义63

二、修改的内容65

三、修改的方式66

第六节 科技论文的分类67

一、分类67

二、综述性论文67

三、专题性论文68

四、评述性论文69

五、编译性论文69

第四章 科学记忆的方法71

第一节 记忆的特性71

一、记忆是什么71

二、记忆的种类72

三、记忆的品质73

第二节 科学记忆的条件74

一、记忆目标明确74

二、注意力集中75

三、理解被记忆对象78

四、及时复习78

五、丰富的知识79

六、实践80

七、记忆卫生80

第三节 科学的记忆方法81

一、重点记忆法81

二、对比记忆法82

三、整体—部分—整体记忆法83

四、多通道协同记忆法83

五、联想记忆法83

六、图表记忆法86

七、规律记忆法87

八、歌(口)诀记忆法87

九、谐音记忆法88

十、首尾记忆法88

十一、特征记忆法88

十二、推导记忆法89

十三、分解记忆法89

十四、分散记忆法89

十五、网络记忆法90

十六、外贮记忆法90

十七、归类记忆法90

十八、尝试回忆记忆法91

第五章 科学运筹时间的方法94

第一节 时间及其运筹的若干特性94

一、科学性95

二、艰苦性95

三、可挤性95

四、累积性96

五、公正性96

六、珍贵性97

七、目标性97

八、可补性98

第二节 科学运筹时间的十种方法和艺术99

一、时间的严密计划99

二、紧紧抓住今天100

三、工作单与ABC分类法102

四、时间单元法(分段限时法)104

五、注重时间效率105

六、零星时间的利用107

七、时间的价值分析法(“八十”与“二十”法则)109

八、时间的定额法112

九、一天的时间表113

十、其他一些方法114

第六章 科学成才的方法118

第一节 科技成才的方法118

一、选择好突破口118

二、集中精力与目标119

三、认识自己的优势120

四、紧紧抓住机遇(会)121

五、要有胆略122

六、讲究方法123

第二节 怎样选择自学课题125

一、在学科的结合部、交叉处选题125

二、在软科学和硬科学的结合部、交叉处选题127

三、在学科的前沿处选题128

四、在学科的薄弱环节选题129

第三节 专题学习法130

一、什么是专题学习法130

二、专题学习法的特点131

三、专题学习法的注意要点132

第四节 突破口的选择方法133

一、学科交界处的特点133

二、在学科的交界处选择突破口135

第五节 自学者的优势136

一、课题选择灵活137

二、传统观念束缚少,创新意识强137

三、学习的目的性强138

四、独立性强139

五、时间充足,形式多样139

六、有紧迫感和责任感139

第六节 建立巩固的自学根据地140

一、自学根据地的建立140

二、自学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141

三、自学根据地的调整和转移142

第七节 自学题库的作用143

一、什么是自学题库143

二、自学题库的作用143

三、题库题目的来源143

四、题库的管理144

五、题库的发展145

第七章 科学构造智能结构的方法147

第一节 构造合理的知识结构147

一、知识结构的若干原则性问题147

二、知识结构的基本模式149

三、知识结构的调整152

第二节 构造优化的智能结构153

一、智能153

二、智能结构159

三、智能结构的构造模式160

四、智能的关系结构164

五、智能结构中诸要素的相互关系167

第三节 工程师的能力结构168

一、自学能力168

二、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169

三、写作能力169

四、口头表达能力170

五、分析与综合能力171

六、组织管理能力172

七、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173

八、运用计算机与外语的能力173

第八章 软科学的方法175

第一节 软科学的科学体系175

一、软科学的定义175

二、软科学的组成体系176

三、软科学与交叉科学178

四、软科学的应用和发展180

第二节 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182

一、当代科学的发展特点182

二、学科交叉182

三、交叉科学185

第三节 科技人员与软科学188

一、驾驭硬科学188

二、优化知识结构189

三、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89

四、科技管理需要软科学190

五、宏观科技决策需要软科学190

六、科技体制改革需要软科学191

七、科技活动的组成部分191

第九章 科学领导的方法193

第一节 有效领导的方法193

一、有效领导的基础193

二、有效领导的影响力194

三、有效领导的手段196

四、有效领导的方法197

五、有效领导的灵魂198

六、有效领导的系统观199

七、有效领导的魅力201

八、有效领导的效率202

九、有效领导的法宝203

十、有效领导的生命力204

第二节 用人的艺术206

一、人的长处206

二、人才的互补208

三、人才培养和竞争机制209

四、拔尖人才的培养210

第三节 抓重点的方法211

一、什么是重点211

二、重点的层次212

三、重点的范围212

四、重点的发展阶段212

五、重点的转移213

六、重点和一般213

七、重点的稳定性214

八、重点的调整214

九、重点和中心214

十、重点和政策215

第四节 控制的艺术215

一、授权上的限制216

二、战略上的控制216

三、管理好主要干部217

四、相互制约与监督217

五、规章制度的约束218

六、定期检查与及时协调218

七、人事措施219

八、信息反馈220

第五节 协调的方法220

一、明确协调的目的和准则220

二、充分暴露矛盾221

三、兼顾利益结合点221

四、协调的时机222

第六节 思维的方法222

一、思维的极端重要性222

二、勤于思考223

三、善于思考224

四、思考的作用225

五、思考的基础225

六、思考的来源226

第七节 竞争的方法227

一、用优势参与竞争227

二、集中自己的优势228

三、寻找获胜的突破口228

四、灵活的竞争手段229

五、竞争决战的时机230

第八节 程序化的方法230

一、什么是程序230

二、计划231

三、执行与实施231

四、调整与补充232

五、总结232

六、不要越位233

第九节 抓时机的方法233

一、机会对成功的影响233

二、对待机会的态度234

第十节 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234

一、充满信心234

二、保持清醒的头脑235

三、不轻易放弃努力237

四、戒骄戒躁2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