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法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刑事诉讼法学
  • 张汉昌,王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6942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概述3

一、刑事诉讼3

二、刑事诉讼法6

三、刑事诉讼法学10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14

一、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14

二、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18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基本范畴24

一、刑事诉讼目的24

二、刑事诉讼模式25

三、刑事诉讼职能27

四、刑事诉讼主体28

五、刑事诉讼阶段29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32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和根据32

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32

二、刑事诉讼法的根据33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35

一、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35

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36

三、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36

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37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39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概述39

一、基本原则概述39

二、基本制度概述40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41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41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42

三、依靠群众原则43

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44

五、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45

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46

七、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47

八、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49

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50

十、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51

十一、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原则52

十二、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53

十三、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54

十四、司法协助原则55

第三节 国际社会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56

一、程序法定原则56

二、正当程序原则56

三、司法独立原则57

四、无罪推定原则58

五、控辩平等原则58

六、有效辩护原则59

七、诉讼及时原则60

八、禁止重复追究原则60

第四节 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61

一、两审终审制度61

二、审判公开制度62

三、人民陪审制度63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67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67

一、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68

二、人民检察院69

三、人民法院70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72

一、当事人72

二、其他诉讼参与人76

第五章 管辖80

第一节 管辖的概念、意义和原则80

一、管辖的概念80

二、管辖的意义81

三、确定管辖的原则81

第二节 立案管辖82

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82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83

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83

第三节 审判管辖85

一、级别管辖85

二、地区管辖88

三、指定管辖90

四、专门管辖91

第六章 回避94

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94

一、回避的概念94

二、回避的意义95

第二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人员范围96

一、回避的种类96

二、回避的理由97

三、回避的人员范围99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100

一、回避的提出100

二、回避的审查和决定101

三、对回避决定的复议102

第七章 辩护与代理106

第一节 辩护106

一、辩护的概念和意义106

二、辩护的种类109

三、辩护人制度111

第二节 代理117

一、刑事代理的概述117

二、刑事公诉案件的代理118

三、刑事自诉案件的代理119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代理120

第八章 强制措施124

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124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点124

二、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125

三、强制措施的体系和意义126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126

一、拘传126

二、取保候审128

三、监视居住131

第三节 拘留132

一、拘留的概念和条件132

二、拘留的程序和期限133

三、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134

四、关于公民的扭送136

第四节 逮捕137

一、逮捕的概念和条件137

二、逮捕的权限138

三、逮捕的程序138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144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144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144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145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146

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146

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147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和裁判的执行150

一、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查和开庭前的准备150

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特点152

三、附带民事诉讼裁判的执行153

第十章 期间、送达156

第一节 期间156

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156

二、法定期间157

三、期间的计算160

四、期间的恢复161

第二节 送达162

一、送达的概念162

二、送达回证162

三、送达的方式163

第十一章 刑事诉讼的中止、延期审理和终结165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中止165

一、刑事诉讼中止概述165

二、刑事诉讼中止的适用条件和程序166

第二节 延期审理167

一、延期审理概述167

二、延期审理的适用条件和程序168

第三节 刑事诉讼的终结169

一、刑事诉讼终结概述169

二、刑事诉讼终结的适用条件和程序170

第二编 证据论175

第十二章 刑事证据的一般理论175

第一节 刑事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175

一、外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沿革176

二、中国各个时期的刑事证据制度178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概念与意义183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183

二、刑事证据的特征184

三、刑事证据的意义186

第三节 刑事诉讼证明187

一、证明对象187

二、证明责任189

三、证明标准192

第十三章 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和分类196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种类196

一、物证、书证197

二、证人证言198

三、被害人陈述200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200

五、鉴定结论202

六、勘验、检查笔录203

七、视听资料204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204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205

二、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205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206

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207

第十四章 刑事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211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收集211

一、刑事证据收集的概念和意义211

二、刑事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213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215

一、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215

二、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基本原则216

三、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步骤和方法219

第三编 普通程序论227

第十五章 立案程序227

第一节 立案概述227

一、立案的概念227

二、立案的意义228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229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229

二、立案的条件231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232

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232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233

三、审查后的处理234

四、立案监督235

第十六章 侦查程序238

第一节 侦查概述238

一、侦查的概念238

二、侦查的任务和意义239

三、侦查活动的基本原则241

第二节 侦查行为242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242

二、询问证人、被害人244

三、勘验、检查246

四、搜查248

五、扣押物证、书证249

六、鉴定251

七、辨认252

八、通缉253

第三节 侦查终结254

一、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意义254

二、侦查终结的条件255

三、侦查终结的处理255

四、侦查中的羁押期限256

五、补充侦查257

六、侦查监督259

第十七章 起诉程序263

第一节 起诉概述263

一、起诉的概念及分类263

二、起诉的任务及意义269

第二节 提起公诉的程序269

一、审查起诉269

二、提起公诉275

三、不起诉279

第三节 提起自诉的程序283

一、自诉案件的范围283

二、提起自诉的条件284

三、提起自诉的程序286

第十八章 第一审程序289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89

一、审判的概念289

二、第一审程序的概念292

三、第一审程序的意义292

第二节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293

一、对公诉案件审查的概念和意义293

二、对公诉案件审查的内容及处理293

第三节 法庭审判294

一、开庭审判前的准备294

二、法庭审判阶段296

三、单位犯罪案件的特殊审判程序304

四、法庭秩序304

五、法庭审判笔录305

六、审理期限305

第四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306

一、判决306

二、裁定307

三、决定308

第五节 简易程序308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08

二、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范围309

三、简易程序的特点310

四、简易审理程序310

第六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311

一、自诉案件的受理审查和处理311

二、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313

第十九章 第二审程序316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316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316

二、第二审程序的任务317

三、第二审程序的意义317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318

一、上诉318

二、抗诉320

第三节 第二审案件的审判321

一、对案件的审查321

二、审理方式322

三、对二审案件的处理324

四、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期限325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原则325

一、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概念325

二、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意义326

三、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327

第四编 特殊程序论331

第二十章 死刑复核程序331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31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331

二、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332

第二节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333

一、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333

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报请复核程序334

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报请复核的要求335

四、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336

第三节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338

一、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核准权338

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报请复核程序338

三、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338

第二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340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40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340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342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343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343

二、申诉的法律效力和申诉的理由344

三、申诉的审查处理345

四、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346

五、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348

六、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349

第三节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350

一、重新审判的程序350

二、重新审判的期限351

三、重新审判后的处理351

第二十二章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354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概述354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概念354

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程序的概念和特点355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原则357

一、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357

二、分案处理的原则357

三、保障未成年被告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的原则358

四、不公开审理的原则358

五、全面调查的原则359

六、迅速、简约的原则359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359

一、立案程序359

二、侦查程序360

三、起诉程序360

四、审判程序361

五、执行程序363

第二十三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366

第一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366

一、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及特点366

二、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有关规定367

第二节 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367

一、国家主权原则368

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368

三、遵守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原则368

四、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369

五、指定或委托中国律师参加诉讼原则370

第三节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371

一、涉外刑事案件的管辖371

二、对外国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强制措施372

三、律师参加涉外刑事诉讼373

四、诉讼文书的送达374

第四节 刑事司法协助375

一、刑事司法协助概述375

二、刑事司法协助的程序376

第二十四章 国家刑事赔偿程序379

第一节 国家刑事赔偿概述379

一、国家刑事赔偿的概念和意义379

二、国家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381

第二节 国家刑事赔偿的范围382

一、侵犯人身权的赔偿范围382

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范围384

三、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384

第三节 国家刑事赔偿程序385

一、国家刑事赔偿请求人和刑事赔偿义务机关385

二、国家刑事赔偿程序387

第五编 执行程序论395

第二十五章 执行程序395

第一节 执行程序概述395

一、执行的概念395

二、执行的根据396

三、执行的主体396

四、执行的意义397

第二节 各类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397

一、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裁定的执行397

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裁判的执行399

三、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以及徒刑或拘役缓刑裁判的执行400

四、罚金、没收财产、无罪、免刑裁判及附带民事诉讼裁判的执行401

第三节 执行中的诉讼问题402

一、死刑立即执行的变更402

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变更403

三、监外执行403

四、减刑和假释405

五、对新罪和漏罪的追诉407

六、对错判和申诉的处理408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408

一、对死刑裁判的执行活动的监督408

二、对人民法院交付执行活动及监狱等执行机关的具体执行活动的监督409

三、对暂予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的监督410

参考文献412

后记4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