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论库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主义论库 上
  • 许征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300012558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1116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11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论库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开创·飞跃篇1

一、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渊源1

(一)从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开始,就产生了而且必然产生对消灭压迫与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执著追求1

(二)近代社会主义思潮是以古代、中古的“理想社会观”为其思想发端的16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兴起和衰落19

(一)空想社会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兴起,它是早期无产阶级意愿、追求的思想反映19

(二)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30

(三)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天才猜测59

(四)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成熟是同当时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不成熟相适应的79

(五)空想社会主义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阶级斗争愈发展,它就愈失去实践意义和理论根据89

三、社会主义征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93

(一)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际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93

(二)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96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实现的115

(四)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重要根据之上的126

(五)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还在于它置身于现实基础之上143

(六)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对待150

四、社会主义征程中曲折发展着的第二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54

(一)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是逻辑的、历史的必然154

(二)向无产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是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关键165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晶174

(四)制定正确的纲领和战略策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扩展和深化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政治保证182

(五)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反对机会主义斗争的展开与深入187

五、社会主义征程中第三次飞跃的开端: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和群众运动在一国率先发展为新社会制度197

(一)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197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已经具有以革命方法解决帝国主义矛盾的现实力量205

(三)俄国十月革命是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214

(四)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整个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28

六、社会主义征程中第三次飞跃的延续: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239

(一)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239

(二)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仿效苏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其历史的必要性,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251

(三)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要求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60

(四)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的全过程要善于从曲折发展中看到最本质的积极因素270

七、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比较落后国家开创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特点27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开创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进程认识的扩展和深化275

(二)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条件下,考察了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开创社会主义制度的新的可能性285

(三)只要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国家支配着一切大生产资料,并保证同农民结成联盟等等,就必定能建成社会主义309

(四)国家的工业化,生产的现代化、社会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但所谓“补资本主义课”的论调则是错误的314

(五)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愈困难,所需的种种过渡愈多,所需的时间也愈长322

本质特征篇329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科学揭示及其现今发展329

(一)马克思恩格斯不是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是依据唯物史观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329

(二)“理论在变为实践”。它揭开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新篇章340

(三)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加深的。357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里固有的和最本质的特征,最基本的原则和最重要的本质要求360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有决定意义的本质特征*360++++(1)在现存条件下,只有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去占有和支配属于全体人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只能表现为国家所有制374

(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固有特征390

(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423

(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45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领域里本质特征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461

(一)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461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513

(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居于无可争辩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其他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609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最显著的本质特征和最鲜明的基本原则609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626

(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657

(一)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不要忘记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691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两个发展程度不同的阶段。696

(三)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合理、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700

并存·竞争篇703

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竞争格局的形成703

(一)胜利的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一球两制”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格局703

(二)社会主义制度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707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20世纪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712

二、社会主义作为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初步显示其优越性,是人类的希望所在712

(二)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以多方面的实践硕果表明自身的价值736

三、今日帝国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794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出现的科技革命和经济相对稳定发展并未消除其固有的矛盾794

(二)帝国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决不可能改变其资本主义本质808

(三)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实质上是新殖民主义的关系853

(四)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依然如故,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的论断,在现今得到新的证实867

四、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雄厚潜力和巨大优越性,这是对当代两种社会制度进行科学比较得出的结论885

(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比较是个好办法,但比较必须是历史的、全面的、科学的885

(二)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历史比较,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容置疑的继起者和取代者897

(三)80年代中期以前社会主义苏联同资本主义的美国比较,前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苏联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均高于美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差距在不断缩小941

(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明证949

(五)中国大陆与亚洲“四小”的全面比较同样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四小”模式对中国大陆说来是不可取的955

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竞争将是一种长期存在而决非永存的复杂历史现象963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经过反复较量,一再出现两种不同性质的稳定,“和平共处”这样的局面963

(二)在“一球两制”的格局中,在“两制”不能不长期“共处”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制度只能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交互作用中曲折进展970

(三)两种制度“和平共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求生存、求发展斗争的胜利为前提条件的984

(四)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在并存竞争过程中不可能趋同融合,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1058

六、由“一球两制”到社会主义在全球的胜利,将是一个极为艰巨、复杂、曲折、漫长的历史进程1086

(一)历史通常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善于估计历史的最复杂和最离奇的曲折道路1086

(二)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的暂时稳定和发展,并未改变它必然灭亡的命运1098

(三)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失误和挫折有其客观的和主观的多方面原因,并不是它的根本制度所造成的,对这种现象应有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1098

(四)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也充分的根据肯定,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1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