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层建筑常用公式与数据速查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立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3059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63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177页
- 主题词:高层建筑-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层建筑常用公式与数据速查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本规定1
1.1 公式速查2
1.1.1 高层建筑相邻楼层侧向刚度比的计算2
1.1.2 结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的计算2
1.1.3 人行走引起的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的计算2
1.1.4 高层建筑结构构件承载力的验算3
1.1.5 不同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设计3
1.1.6 抗连续倒塌的拆除构件剩余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计算5
1.2 数据速查6
1.2.1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6
1.2.2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6
1.2.3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7
1.2.4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7
1.2.5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7
1.2.6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7
1.2.7 结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8
1.2.8 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8
1.2.9 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9
1.2.10 人行走作用力及楼盖结构阻尼比9
1.2.11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9
1.2.12 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9
1.2.13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10
1.2.14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11
1.2.15 各性能水准结构预期的震后性能状况11
2 高层建筑结构荷载和地震作用13
2.1 公式速查14
2.1.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14
2.1.2 圆形截面结构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15
2.1.3 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16
2.1.4 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19
2.1.5 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加速度的计算20
2.1.6 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加速度的计算21
2.1.7 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称值的计算22
2.1.8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形状参数和阻尼调整22
2.1.9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进行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的计算23
2.1.10 采用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进行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的计算24
2.1.11 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的计算25
2.1.12 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的计算26
2.1.13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26
2.2 数据速查27
2.2.1 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27
2.2.2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40
2.2.3 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41
2.2.4 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41
2.2.5 局部荷载标准值及其作用面积42
2.2.6 全国各城市的雪压、风压和基本气温42
2.2.7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64
2.2.8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67
2.2.9 风荷载体型系数67
2.2.10 围护结构(包括门窗)风荷载时的阵风系数71
2.2.11 高耸结构的振型系数72
2.2.12 高层建筑的振型系数73
2.2.13 高耸结构的第1振型系数73
2.2.14 横风向广义风力功率谱的角沿修正系数74
2.2.15 顺风向风振加速度的脉动系数74
2.2.16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75
2.2.17 采用时程分析法的高层建筑结构75
2.2.18 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76
2.2.19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76
2.2.20 建筑结构特征周期值76
2.2.21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76
2.2.22 竖向地震作用系数77
2.2.23 突出屋面房屋地震作用增大系数77
3 高层框架与剪力墙结构设计79
3.1 公式速查80
3.1.1 水平加腋梁尺寸的计算80
3.1.2 框架的梁、柱节点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柱端弯矩设计值计算80
3.1.3 抗震设计的框架柱、框支柱端部截面的剪力设计值计算81
3.1.4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计算81
3.1.5 框架梁、柱受剪截面受剪设计值计算82
3.1.6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框架柱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83
3.1.7 矩形截面框架柱出现拉力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83
3.1.8 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计算84
3.1.9 非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计算84
3.1.10 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截面的剪力设计值计算84
3.1.11 剪力墙墙肢的稳定要求85
3.1.12 剪力墙墙肢截面剪力设计值计算86
3.1.13 矩形、T形、I形偏心受压剪力墙墙肢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87
3.1.14 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剪力墙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88
3.1.15 偏心受压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89
3.1.16 偏心受拉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89
3.1.17 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剪力设计值计算90
3.1.18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算90
3.1.19 连梁两端截面的剪力设计值计算91
3.1.20 连梁截面的剪力设计值计算91
3.1.21 连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92
3.2 数据速查92
3.2.1 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92
3.2.2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92
3.2.3 非抗震设计梁箍筋最大间距93
3.2.4 柱轴压比限值93
3.2.5 柱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94
3.2.6 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94
3.2.7 柱端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94
3.2.8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95
3.2.9 暗柱、扶壁柱纵向钢筋的构造配筋率95
3.2.10 剪力墙墙肢轴压比限值95
3.2.11 剪力墙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95
3.2.12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及其配箍特征值95
3.2.13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要求96
3.2.14 跨高比不大于1.5的连梁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97
3.2.15 连梁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97
3.2.16 剪力墙间距97
3.2.17 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的最小比值97
4 筒体结构设计99
4.1 公式速查100
4.1.1 外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剪力设计值的计算100
4.1.2 梁内交叉暗撑的总面积的计算100
4.2 数据速查101
4.2.1 筒体结构适用高度101
4.2.2 A级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等级101
4.2.3 B级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等级102
4.2.4 A、B级高度筒中筒结构抗震等级102
4.2.5 框筒受力性能与梁、柱截面形状的关系比较103
5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05
5.1 公式速查106
5.1.1 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的计算106
5.1.2 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的计算106
5.1.3 转换梁、转换柱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的计算107
5.1.4 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配筋的校核107
5.1.5 抗震设计的矩形平面建筑框支转换层楼板的截面剪力设计值的计算108
5.1.6 斜杆桁架层受压斜腹杆轴压比的计算108
5.1.7 空腹桁架腹杆剪压比的计算109
5.2 数据速查109
5.2.1 桁架受压斜腹杆的轴压比值109
5.2.2 空腹桁架腹杆剪压比限值109
6 混合结构设计111
6.1 公式速查112
6.1.1 型钢混凝土构件、钢管混凝土柱的刚度的计算112
6.1.2 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比的计算112
6.1.3 型钢混凝土柱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的计算112
6.1.4 钢管混凝土单肢柱轴向受压承载力的计算112
6.1.5 钢管混凝土单肢柱横向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115
6.1.6 钢管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115
6.1.7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117
6.1.8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偏心受压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118
6.1.9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墙肢轴压比的计算119
6.2 数据速查119
6.2.1 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119
6.2.2 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宽比120
6.2.3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等级120
6.2.4 型钢(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120
6.2.5 钢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120
6.2.6 型钢板件宽厚比限值121
6.2.7 型钢混凝土梁箍筋直径和间距121
6.2.8 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121
6.2.9 型钢混凝土柱箍筋直径和间距122
6.2.10 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的系数、套箍指标界限值122
6.2.11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122
7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123
7.1 公式速查124
7.1.1 基础底面压力的计算124
7.1.2 地基抗震承载力计算125
7.1.3 地基最终变形量的计算125
7.1.4 地基变形深度的计算126
7.1.5 箱形和筏形基础的最终变形量的计算126
7.1.6 地基土回弹变形量的计算127
7.1.7 柱下独立基础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127
7.1.8 柱与基础交接处截面受剪承载力的验算128
7.1.9 柱下矩形独立基础任意截面的底板弯矩设计值的计算129
7.1.10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偏心距的计算130
7.1.11 平板式筏基柱下冲切验算130
7.1.12 柱、墙、核心筒群桩中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桩顶作用效应计算134
7.1.13 桩基竖向承载力的计算135
7.1.14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135
7.1.15 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136
7.1.16 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136
7.1.17 根据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137
7.1.18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138
7.1.19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大直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138
7.1.20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139
7.1.21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139
7.1.22 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140
7.1.23 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141
7.1.24 箱形基础底板截面有效厚度的计算141
7.2 数据速查142
7.2.1 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142
7.2.2 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143
7.2.3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143
7.2.4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附加应力143
7.2.5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145
7.2.6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147
7.2.7 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151
7.2.8 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边点的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152
7.2.9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153
7.2.10 按E0计算沉降时的δ系数154
7.2.11 承台效应系数155
7.2.12 桩端阻力修正系数155
7.2.13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155
7.2.14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156
7.2.15 干作业挖孔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158
7.2.16 大直径灌注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和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158
7.2.17 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158
7.2.18 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和端阻力增强系数159
7.2.19 地基反力系数表159
主要参考文献163
热门推荐
- 1630721.html
- 641536.html
- 1586831.html
- 3387097.html
- 453351.html
- 1007554.html
- 1546729.html
- 1038471.html
- 416691.html
- 18483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5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2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6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63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5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8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4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6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