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当代视界与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当代视界与发展
  • 晏维龙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1393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商品流通-经济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当代视界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评述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的范畴与逻辑1

一、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的基本范畴1

二、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的分析逻辑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的贡献与意义16

一、通过分析流通能否实现揭示了社会经济运行规律16

二、为研究交换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19

三、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亟待创新和发展23

一、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的历史局限性23

二、国内流通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31

三、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发展的思路和方法35

第二章 流通概念:分层次界定与应用41

第一节 流通内涵的高级性41

一、作为商流的流通42

二、作为商流、物流、信息流合一的流通44

三、作为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流通47

第二节 流通与市场的关联性49

一、市场概念的几个层面49

二、流通与市场的解析式比较51

三、流通运行的显著特征53

第三节 流通外延的拓展及意义56

一、流通外延的广义性56

二、流通循环的概念及意义61

第四节 流通效率的界定及应用65

一、微观层面65

二、宏观应用73

第三章 流通功能:作用机制及其表现84

第一节 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流通过程的作用84

一、生产与流通的关系84

二、分配与流通的关系91

三、消费与流通的关系94

第二节 生产与消费矛盾的协调机制:流通方式的革命98

一、流通革命的历史演进98

二、流通革命产生的动因101

三、流通革命的表现形式102

第三节 商品流通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流通渠道的控制104

一、流通渠道控制的一般分析104

二、生产与流通的价值互补性106

三、模型分析:命题与推论108

第四节 流通功能的一般概括117

一、流通的媒介交换功能117

二、流通的时空调节功能118

三、流通的强制均衡功能121

四、流通的利益实现功能123

第四章 流通组织:概念、演化与创新127

第一节 流通组织的概念体系127

一、组织概念的理论综述127

二、流通组织相关概念的关联131

三、流通组织与生产组织的比较135

第二节 流通组织的演化机制138

一、流通组织演化的经验分析138

二、流通组织演化的理论分析143

三、流通组织的纵深演进与横向扩展147

四、流通组织演化特征149

第三节 流通组织演化的动力机制154

一、演化动力机制概述154

二、演化的动力机制之一:自然选择机制155

三、演化的动力机制之二:学习机制161

第四节 流通组织的创新问题166

一、流通组织创新的机理167

二、流通组织对嵌套环境的适应性创新170

三、流通组织创新的形式177

第五章 零售业态:产业融合下的变革185

第一节 传统意义下零售业态的演化发展185

一、西方传统零售业态的三次重大变革186

二、中国传统零售业态的变革189

三、传统零售业态演化发展的特点191

第二节 现代零售业态的融合演化195

一、现代零售业态融合演化的机理196

二、现代零售业态融合演化的过程199

三、零售业态融合演化的动因201

四、现代零售业态融合演化的类型和方式205

第六章 流通变革与发展Ⅰ:空间约束与城市化212

第一节 城市化与商品流通关系的理论研究212

一、文献背景与问题提出212

二、流通效率:城市形成的力量216

三、密度经济:城市最优规模的决定因素221

第二节 城市化与流通关系的实证研究223

一、文献背景与问题提出223

二、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224

三、实证分析的结果226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230

第三节 城市作为流通中心及其流通分层构造233

一、城市作为流通中心233

二、城市格局的模式234

三、城市内流通的分层构造236

第四节 城乡二元结构下流通的复杂性及其对策238

一、问题的一般描述238

二、城乡二元结构下商品流通的复杂性239

三、城乡二元结构下商品流通的发展对策242

第七章 流通变革与发展Ⅱ:时间约束与信息化249

第一节 信息化条件下流通的变革及其表现249

一、信息化弱化了时间约束249

二、信息化与流通地位变革251

三、信息化与流通渠道变革252

四、信息化与零售技术变革255

五、信息化与连锁组织变革257

六、信息化与现代物流变革259

第二节 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经济效应的模型261

一、问题的提出261

二、模型构造与解析262

三、总结性评论269

第三节 信息化条件下商品流通发展的对策270

一、打造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270

二、优化传统的流通渠道体系272

三、推动零售业技术进步和全面发展276

第八章 流通变革与发展Ⅲ:信用约束与分工网络281

第一节 信用制度的发展与流通方式的变革281

一、商业信用对交换和流通的作用282

二、银行信用对商品交换和流通的作用283

第二节 分工网络中的交易信用与流通发展284

一、问题的提出284

二、模型构造及其分析287

三、实证检验297

四、总结性评论299

第九章 流通变革与发展Ⅳ:资源约束与绿色流通303

第一节 资源约束与绿色流通循环303

一、资源约束问题的提出303

二、绿色流通循环的内涵306

三、绿色流通循环的基本特征308

第二节 绿色流通循环的主要内容314

一、绿色流通循环的计划314

二、绿色流通循环的组织317

三、绿色流通循环的协调320

四、绿色流通循环的控制321

第三节 国外实施绿色流通循环的经验及启示324

一、国外绿色流通循环的实践324

二、对我国推行绿色流通循环的启示326

后记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