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命的沉思 生命教育理念解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命的沉思 生命教育理念解读
  • 刘济良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989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生命哲学-教育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命的沉思 生命教育理念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 沉思——人、之生命的本质特征1

二 理念——生命教育的灵魂3

1.生命教育理念的释义3

2.生命教育理念追求的价值4

三 结构——本书的内容与思路6

第一章 关注生命:生命教育理念的提出10

一 中西方哲学对生命的解读13

(一)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生命的三条路径13

(二)西方哲学中的“生命之旅”17

(三)生命观的当代诠释26

1.生命的本义26

2.生命的特征31

(一)生命的不可尽述——潜在性与差异性的生命教育对象观35

二 生命视野下对教育理念的认识35

(二)个体生命的超越性——生命教育存在意义的体现40

(三)生命的向死而生——生命教育视角中生与死的交锋44

三 时代条件下对生命教育的呼唤48

(一)呵护生命之源51

1.克服对生命本能(需要)冲动的不当抑制53

2.保持生命创造力的蓬勃状态54

(二)体味生命之真56

(三)凝练生命之美59

第二章 呵护生命:生命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62

一 当代教育对生命的异化65

(一)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65

1.知识技能的僭越66

2.科学主义的肆虐68

3.工具理性的奴役71

4.功利主义的诱惑73

(二)当代教育对个体生命的异化76

1.教育对生命的漠视76

2.教育对生命活力的压抑80

3.教育对生命意义的扭曲84

二 关注个体生命的教育价值取向89

(一)尊重生命89

(二)完善生命92

1.重视生命个体性93

2.培养生命自我发展能力94

3.创设生命自我生成环境95

(三)超越生命97

1.鼓励学生超越自我97

2.提升生命意义100

(四)体验生命101

1.关注生命体验103

2.讲述生命故事105

3.感悟生存意义105

第三章 走向自由:生命教育的不懈追求107

一 解读自由107

(一)生命与自由107

(二)自由的历史向度110

1.中国文化中自由观念的嬗变110

2.西方文化中自由的历史发展112

(三)对自由的认识121

1.人的生命是意志自由、活动自由和人格自由的统一121

2.自由是人的生命价值的集中体现122

3.人的生命的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124

二 追寻自由:生命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125

(一)教育传统中的自由之维126

1.自由是人生命的本性128

(二)生命教育的自由内涵128

2.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生命教育之要义129

3.追寻生命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教育原理129

4.知识的类型体现了对生命个体意义的追求130

三 生命异化:教育中的不自由132

(一)教育价值观的设定形成的学生观的误区133

(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想禁锢所带来的教育的自由精神的丧失134

(三)功利化追求而造成的自由精神的淹没135

(四)安全而失去生命自由的教育135

(五)学生的群体认同而导致的对生命自由的放弃136

(六)对知识的过分追求导致了教育目标的偏移138

四 追寻生命自由:生命教育的永恒追求139

(一)对生命教育中自由的澄清139

1.教育的真谛在于引导个体生命的建构144

(二)对理想的自由状态生命教育的构建144

2.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整体认同的宽容145

3.对学生亚文化的包容146

4.创建有利于生命自由的教育制度146

5.在平等合理的交往中建立良好的教育发生行为146

6.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生命自由之精神的培养147

第四章 “类生命”:生命教育的诗情守望149

一 “类生命”识读152

(一)人之生命发展的历时态考察152

1.“群体生命”:古老的生命历史——满足生存153

2.“个体生命”:现存的生命状态——完善生命156

(二)人之生命发展的共时态审视171

1.“人与自身”的生命之维172

2.“人与他人”的生命之维175

3.“人与社会”的生命之维177

4.“人与自然”的生命之维179

1.“类生命”思想的历史演变181

(三)立体架构中的“类生命”意蕴181

2.“类生命”意蕴188

二 “‘类生命’教育”阐释191

(一)“‘类生命’教育”的内涵191

(二)“‘类生命’教育”的出场语境195

1.理论基础195

2.现实依据200

(三)“‘类生命’教育”对当前生命教育的发展与超越207

1.更为开阔的视野207

2.更为丰富的内涵208

3.不断自我超越的理论气质208

4.基于个体而又超越个体的人类情怀209

三 “‘类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210

1.个体生命的适当发展——“‘类生命’教育”的前提211

(一)“‘类生命’教育”的意蕴211

2.生命的和谐发展——“‘类生命’教育”的基础212

3.走向自由——“‘类生命’教育”的理想境界214

(二)“‘类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215

1.个体本位、社会本位的融合和全球价值观——“‘类生命’教育”的价值观216

2.文化的综合创新——“‘类生命’教育”的“软环境”219

3.“类人格”的培养——“‘类生命’教育”的基础223

(三)“‘类生命’教育”遵循的原则225

1.生活化原则225

2.超越性原则229

3.主体间性原则231

4.和谐性原则233

参考文献239

后记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