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立云南省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曾广权(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4162384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6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173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云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立云南省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概述1
1.1 生态补偿的概念、属性与功能1
1.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绿色经济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2
1.3 云南省建设小康社会的环保目标与任务及生态补偿现状2
1.4 本项目的立项目的与任务完成情况3
2 生态补偿的原则与方法5
2.1 相关理论5
2.1.1 公共产品理论5
2.1.2 外部性理论5
2.1.3 环境价值论6
2.1.4 福利经济学理论8
2.2 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9
2.2.1 定义9
2.2.2 生态补偿的生态学主体10
2.2.3 生态补偿的经济学意义10
2.2.4 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11
2.3 生态补偿的原则11
2.3.1 生态与经济矛盾突出12
2.3.2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需求原则12
2.3.3 价值转移原则13
2.3.5 补偿主体与受体14
2.3.4 公平原则14
2.3.6 补偿依据15
2.3.7 补偿途径和方式15
2.4 生态补偿的方法15
2.4.1 补偿依据的方法体系16
2.4.2 补偿方式的方法体系17
3.1 我国生态补偿现状19
3.1.1 生态环境补偿问题备受关注19
3 我国生态补偿现状、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分析19
3.1.2 国内开展的有关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20
3.1.3 生态补偿应有的基本类型21
3.1.4 如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23
3.1.5 我国有关生态补偿工作的案例25
3.1.6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设想30
3.2 我国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分析31
3.2.1 我国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法规系统32
3.2.2 我国实施生态补偿的政策手段34
3.2.3 中国生态补偿的市场手段37
4.1 补偿主体与补偿受体42
4 流域生态补偿42
4.2 补偿依据43
4.3 补偿方式44
4.4 案例研究——建立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44
4.4.1 珠江流域简况45
4.4.2 珠江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状况,在全流域水资源保护中云南段的主要保护目标(任务)49
4.4.3 珠江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对策52
4.4.4 建立珠江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探讨56
4.5.1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59
4.5 案例研究——建立珠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59
4.5.2 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60
4.5.3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与作用61
4.5.4 生态保护重点62
4.5.5 有关建立珠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63
5 城市水源地生态补偿67
5.1 补偿主体67
5.2 补偿依据67
5.3 补偿方式68
5.4 案例研究——昆明松华坝水源保护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探讨68
5.4.1 松华坝水源区概况68
5.4.2 松华坝水源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71
5.4.3 松华坝水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探讨72
5.4.4 提高科技扶贫力度,将科技扶贫与生态补偿结合起来77
5.4.5 编制《松华坝水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77
6 水电站生态补偿79
6.1 补偿主体79
6.2 补偿依据80
6.3 补偿方式80
6.4.1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81
6.4.2 有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几点建议81
6.4 案例研究——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81
7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84
7.1 补偿主体与补偿受体84
7.2 补偿的依据85
7.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85
7.2.2 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标准87
7.2.3 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估89
7.2.4 野生动物肇事损失及政府补偿标准90
7.3 补偿方式91
7.3.1 强化政府干预91
7.4 案例分析——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探讨92
7.4.1 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简况92
7.3.2 建立社会捐赠激励机制92
7.4.2 建立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94
8 土地、矿产开发生态补偿96
8.1 补偿主体96
8.2 补偿依据97
8.3 补偿方式97
8.4 有关建立矿山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97
8.5 国家有关对土地资源补偿的规定98
8.6 国家有关对矿产资源补偿的规定100
9.1 GDP与绿色GDP的概念103
9 绿色GDP与干部政绩考核103
9.2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必要性104
9.2.1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导经济增长方式(模式)转变的需要104
9.2.2 建立绿色GDP是改革党政干部业绩观的需要105
9.2.3 建立绿色GDP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需要105
9.3 国内专家有关建立绿色GDP与科学的干部业绩考核制度的观点与建议106
9.3.1 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孟伟等就资源、环境的量化估价,以及资源、环境的产权明晰问题提出了看法106
9.3.2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牛文元教授于2004年“两会”期间提出了考核干部政绩的五大“绿色”标准107
9.3.3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雷明教授就我国建立绿色GDP核算提出了8点建议108
绩考核与建立绿色GDP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109
9.4.1 2004年“两会”期间国家环保总局汪纪戎副局长就建立科学的干部政109
9.4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有关建立绿色GDP的安排与进度109
9.4.2 为了实现科学的发展观,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绿色GDP与科学的干部业绩考核标准有过系统的研究110
9.4.3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行动,为推进绿色GDP采取四大措施112
9.4.4 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框架初步建立113
9.5 绿色GDP与科学政绩观在我国的现行推广情况114
9.5.1 江苏省近年来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GDP上升,能耗、水耗下降114
9.5.2 绿色GDP成为广东政绩的主要衡量标准115
9.5.3 河南省南阳市以环境成本为突破口核算“绿色GDP”115
9.5.4 重庆市作为国家统计局的试点城市,在探索绿色GDP核算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116
9.5.5 山西算出我国第一个省级绿色GDP116
9.6.1 对资源耗费的估价没有标准118
9.6 建立绿色GDP面临的难题118
9.6.2 建立绿色GDP考核指标的相关环境法律政策面临难题119
9.6.3 注意正确理解和使用绿色GDP120
9.7 有关建立云南省绿色GDP的几点建议121
10 生态补偿的融资——生态融资123
10.1 生态融资的资本123
10.2 生态融资类型和生态融资方式123
10.3 生态补偿与生态融资的关系124
10.4 生态融资体系和机构124
10.5.2 联合融资125
10.5 单独融资和联合融资125
10.5.1 单独融资125
10.6 生态融资的基本策略和方法126
11 生态建设产业化与生态购买127
11.1 生态建设产业化127
11.1.1 生态建设困境、趋势和所存在的矛盾、困难127
11.1.2 生态建设成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129
11.1.3 企业化、市场化为核心的生态建设产业化道路是生态建设的必然选择130
11.1.4 以企业化、市场化为核心的生态建设产业化道路的构建131
11.2.1 生态补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132
11.2 生态购买132
11.2.2 生态购买的概念内涵、功能和作用133
11.2.3 生态购买与生态补偿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强有力地134
推动生态建设134
12 生态补偿伦理与生态补偿的评价136
12.1 生态补偿伦理136
12.1.1 冲突、协调与合作:环境政策伦理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需求137
12.1.2 环境政策伦理基础和归宿是生态补偿伦理137
12.1.3 环境政策伦理的基石、灵魂和核心是正义、公平和效率140
12.1.4 完善环境政策伦理实现、运行和发展的人文环境与社会氛围141
12.1.6 有中国特色环境政策伦理的发展之路142
12.1.5 作为环境政策伦理背景的相关环境伦理的培育和发展142
12.2 生态补偿的评价143
12.2.1 生态补偿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43
12.2.2 生态补偿低效的成因、机制和特征143
12.2.3 生态补偿有效的因素、功能机制和表征143
12.2.4 生态补偿评价的依据和标准144
12.2.5 生态补偿评价的过程144
13.1.1 指导思想146
13.1.2 云南省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机制构成表与云南省生态补偿体系组成图146
13.1 建立云南省生态补偿体系的总体思路146
13 建立云南省生态补偿体系的总体框架与对策建议146
13.2 四项对策建议150
13.2.1 加强生态补偿的研究与试点工作150
13.2.2 加快地方性(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法制化进程151
13.2.3 积极探索生态补偿市场化建设152
13.2.4 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开展有关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探索将某些环保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155
14 小结162
14.1 云南省开展生态补偿工作符合国情、省情162
14.2 建立云南省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思路与四项对策建议163
14.3 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开展绿色GDP与干部政绩考核改革试点工作的建议164
参考文献165
热门推荐
- 178351.html
- 818816.html
- 993362.html
- 3076768.html
- 762096.html
- 2318080.html
- 152902.html
- 2794423.html
- 212502.html
- 2032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9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1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7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50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4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9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1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6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50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3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