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党执政纲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连月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750732038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政党-执政-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党执政纲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1
目录1
审势篇15
第一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之一15
概论:政党沉浮考略17
专论:当代世界政党21
一、“当代政党”解析21
1.“党”与“现代政党”22
2.政党的含义24
3.政党的前景与功能31
2.当代政党类型34
二、当代世界政党版图34
1.当代世界政党的数量和分布34
三、当代世界政党走势40
1.当代世界政党大势41
2.当代世界政党走向43
第二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之二45
概论:“拉美现象”缘起47
专论:中西政党制度比较54
一、政党制度及其一般特性54
3.非普遍性55
4.习惯性55
2.相对性55
1.多样性55
5.社会性和阶级性56
二、西方政党制度的主要模式和特点56
1.基本类型56
2.典型模式及特点57
3.西方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与功能60
三、我国政党制度的内涵和优势62
1.历史的选择62
2.多党合作的基本含义64
3.特点与优势65
四、中西政党制度的异同67
五、我国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69
规律篇73
第三章 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之一73
概论:“瓶颈效应”斠谈75
专论:当代世界政党执政规律82
一、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82
1.执政地位的取得82
2.执政地位的巩固84
二、执政权的运用84
1.党的执政机制和运作模式84
2.执政党政治资源的积累和利用86
3.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88
4.政党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89
1.国家政权性质对政党的生存和执政有根本规定作用91
三、政党执政的规律性经验和启示91
2.政党和政治体系合法性的来源对政党执政方式有先决性92
3.选举制度对选择执政党有强有力的制约性92
4.目标和手段的协调一致性对执政党起引导和检测作用93
5.自身资源积累和发挥的主观能动性93
6.执政业绩对人民与执政党感情距离起决定作用93
第四章 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之二97
概论:“共运危机”试解99
1.规律104
2.执政规律104
一、规律——执政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资源104
专论一:共产党执政的规律104
3.政党执政规律105
4.共产党执政的规律106
5.规律的基本特征106
二、深化——通向自由王国的不懈探索107
1.以辩证唯物论作为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107
2.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108
3.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党情考察共产党执政规律109
4.用宽阔的眼光、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110
三、启示——规律性经验的概括与思考111
(一)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性规律111
(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性经验112
专论二: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多党合作能力的提高118
一、不断完善是全面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的基本要求119
二、提高多党合作能力是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关键122
警示篇127
第五章 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之一127
概论:政党轮替漫说129
专论一:执政合法性考量134
专论二:执政方略的与时俱进137
一、执政方略解析138
1.党的执政方略的重要特征138
2.执政方略与执政能力139
二、党的执政方略的转变与创新141
1.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治国理政142
2.执政方略的发展与突破144
三、治国方略的切实落实与继续发展150
1.适应法治建设,改革领导方式151
2.把握基本要求,抓好两个环节152
3.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由人治走向法治的社会条件154
4.加强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扩大现代法治效应155
第六章 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之二159
概论:“粉色诱惑”探微161
专论一:发挥最大优势 铸造坚实基础171
专论二: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与扩大175
一、执政基础与执政能力175
二、党的阶级基础的增强和执政基础的扩大178
1.提升队伍素质178
2.拓展队伍来源180
1.强化根本——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检验党执政地位是否稳固的最终尺度183
三、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加强183
2.保持先进——先进性是党取得执政地位和维护执政安全的命脉186
3.突出实效——提高执政绩效才能持续不断地丰富和扩大自身合法性资源189
专论三:“法宝”新义诠释190
一、把握执政兴国“法宝”的新内涵191
1.认识新含义191
2.把握新关系193
3.探讨新问题195
4.开拓新思路196
二、发挥执政兴国“法宝”的新作用199
1.提升成效性,焕发积极因素199
2.扩大参与性,增强监督职能200
3.保持先进性,发挥引导作用202
4.突出代表性,坚持存异求同203
5.注重主动性,积极沟通交往205
第七章 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之三209
概论:“黑金政治”略析211
专论一:执政理念的升华225
一、执政理念的基本含义与基础意义225
1.执政理念是政党取得和保持执政合法性的依据226
2.执政理念是政党执政的根本指针226
3.执政理念是政党规范执政行为的基本准则227
4.执政理念是政党凝聚力量、维持执政生机活力的基础227
二、执政理念的演进与深化228
1.党对加强执政理念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230
2.党的执政为民的公仆理念得到强化231
3.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更加突出232
4.法治观念的提升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机联系233
三、执政理念核心问题的解读234
1.以人为本是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234
2.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坚持237
四、执政理念关键的把握241
1.依法执政是“怎样执政”的关键241
2.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243
专论二:党员意识斠谈245
1.党员意识是一种先进意识246
2.党员意识是一种创新意识248
3.党员意识是一种服务意识249
第八章 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之四253
概论:“颜色革命”危言255
专论一:指导思想的坚持和发展262
一、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262
1.政党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262
2.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263
二、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65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26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266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267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269
专论二:执政党建设的自胜之路272
一、党风的含义和实质277
专论三:优良作风:执政党的命脉277
二、中国共产党党风的形成和发展279
三、党风的继承和发扬280
1.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和生命281
2.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最重要的是行动282
3.党的优良作风的继承发扬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284
启示篇287
第九章 政党执政与民主政治287
概论:“民主浪潮”悟语289
专论一:执政党的群众观释义303
专论二: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309
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推进参政议政的关键309
二、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的进展与现状312
三、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推进315
1.提升理念315
2.加快建制316
3.优化环境318
专论三:政治协商与政协职能、和谐社会320
1.政治协商由功能性向制度化改进323
2.政治协商由权益、待遇向权利转化324
3.由“求同存异”向“存异求同”提升325
思进篇329
第十章 政党执政与民族振兴329
概论:大国兴衰散议331
1.无产阶级需要有自己革命政党的领导353
一、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353
专论一:共产党: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353
2.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355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357
4.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359
二、巩固和发挥党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361
1.把握党的“领导核心”的实质361
2.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363
3.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370
三、改进党的建设 改善党的领导372
1.坚持党的领导是完成伟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372
2.按照“新的伟大工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改进党的建设373
3.把党的根本领导制度落到实处376
四、进一步推进领导制度的改革378
专论二:指导我国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总纲380
一、不可更易的执政准绳380
二、臻于完善的必由之路382
三、科学规范的运作依据385
结语389
一、“天不变,道亦不变”正解——政党的历史性跨越390
二、“道可道,非常道”试析——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性经验391
三、“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新释——“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总纲393
四、“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泛言——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考量395
五、“有师无师,不取亦取”解读——破解历史性课题的圭臬396
主要参考书目398
热门推荐
- 3789346.html
- 2316714.html
- 350592.html
- 2179473.html
- 886270.html
- 3258396.html
- 2633139.html
- 2952105.html
- 879226.html
- 596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1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0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01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3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2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7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37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3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