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食品安全法及配套规章理解适用与案例解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任端平,冀玮,宋凯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1620865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886页
- 文件大小:346MB
- 文件页数:930页
- 主题词:食品卫生法-法律解释-中国;食品卫生法-案例-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食品安全法及配套规章理解适用与案例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第一章 食品安全基本理论1
第一节 食品及食品安全的含义与特点1
一、食品的含义1
二、食品安全的含义2
第二节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7
一、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7
二、食品安全是重大的经济问题8
三、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政治问题8
四、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9
五、获得安全和营养的食物是人的基本权利10
第三节 食品安全风险及特点11
一、风险和风险社会11
二、食品安全风险的含义12
三、食品安全风险的特点12
四、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理论方法15
第四节 食品安全污染17
一、生物性食品安全污染17
二、食品的化学性污染40
三、物理性食品安全污染56
第二章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体制59
第一节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59
一、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59
二、食品安全相关司法解释60
三、配套部门规章体系60
四、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体系62
五、重要配套规范性文件体系62
六、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62
第二节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63
一、国务院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食品安全管理职责63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食品安全职责69
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管理职责74
四、部门之间的通报与协调配合职责75
第三节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决策论断77
一、200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77
二、200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问题78
三、2004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印发79
四、200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我国农业标准化和研究食品安全问题80
五、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确保食品安全81
六、2007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81
七、2008年9月,温家宝同志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时,强调食品安全工作82
八、2008年10月,温家宝同志强调依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82
九、2011年5月,胡锦涛同志强调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83
十、2012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83
十一、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印发84
十二、201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86
十三、2012年9月,习近平同志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食品安全工作87
十四、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表述87
十五、2013年2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87
十六、2013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印发87
十七、2013年4月,《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印发88
十八、2013年9月,新一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89
十九、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90
二十、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食品安全作了特别强调90
二十一、201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90
二十二、201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91
二十三、2015年6月,全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92
二十四、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92
二十五、2016年1月,习近平同志对食品安全作出重要指示93
第三章 食品安全法概论94
第一节 食品安全法的目的与调整范围94
一、立法目的94
二、食品安全法的调整范围97
第二节 食品安全基本原则109
一、预防为主原则109
二、风险管理原则110
三、全程控制原则111
四、社会共治的原则113
五、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原则116
第三节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121
一、食品安全宣传教育121
二、食品安全科学研究130
第四节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与突出贡献国家奖励131
一、咨询举报投诉制度131
二、食品行业自律148
三、突出贡献国家奖励149
第四章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和交流制度151
第一节 风险分析原则151
一、食品风险分析原则的历史发展151
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各国食品安全管理中获得广泛应用152
三、风险分析的涵义153
第二节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154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含义154
二、需要组织风险评估的情形159
三、相关部门风险评估建议159
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论159
五、食用农产品的风险评估162
第三节 风险监测制度162
一、风险监测的含义162
二、风险监测计划164
三、风险监测计划的实施165
四、风险监测结果应用166
第四节 风险交流170
一、风险交流的含义170
二、风险交流的重要意义171
三、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172
第五章 食品安全标准制度173
第一节 我国标准体系173
一、标准的含义173
二、我国标准概况173
三、我国现行标准体系175
四、我国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177
五、国外食品安全标准制度178
六、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179
七、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区别与联系180
第二节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182
一、食品安全标准的含义与范围182
二、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182
三、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183
第三节 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188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188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201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202
四、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207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207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208
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208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208
第四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程序208
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规划和计划208
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209
三、食品安全国家起草209
四、食品安全国家审查209
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210
六、食品安全标准执行问题的报告、收集和汇总214
七、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价214
八、食品安全标准执行问题指导解答214
第六章 食品安全许可制度216
第一节 食品生产许可制度(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第16号令)216
一、新规章的主要变化216
二、适用范围218
三、基本原则218
四、职责划分219
五、食品生产许可申请220
六、受理221
七、审查221
八、决定222
九、许可证管理223
十、食品生产许可变更224
十一、食品生产许可延续225
十二、食品生产许可证补办和换发225
十三、食品生产许可证注销226
十四、监督检查226
第二节 食品添加生产许可和监管制度227
一、食品添加剂的含义与分类227
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228
三、食品添加剂的许可制度232
第三节 食品经营许可制度(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第17号令)233
一、适用范围234
二、基本原则234
三、明确上下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许可相关职责划分235
四、食品经营许可申请程序236
五、受理程序241
六、审查和决定程序242
七、许可证管理243
八、食品经营许可的变更、延续、补办与注销243
九、监督检查245
第四节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等的许可与监督管理248
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等的特点248
二、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的理解249
三、地方食品安全立法的特点250
第五节 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和监管制度256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经营256
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制度256
三、监督管理259
第六节 新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评估审查制度259
一、新的食品原料管理制度历史发展259
二、已经批准的新食品原料268
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或者需要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的原料275
四、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制度284
五、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制定情况285
六、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管理制度288
七、新批准的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290
第七章 食品生产经营者一般性义务292
第一节 食品生产经营一般义务和要求292
一、食品生产经营场所要求292
二、食品生产经营设备设施要求293
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方面的要求294
四、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要求295
五、餐饮具和容器的清洗要求296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要求296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要求296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要求297
九、用水要求297
十、洗涤剂、消毒剂要求298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298
第二节 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禁止298
一、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298
二、农业部门规定的禁用农药名单304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布的保健食品中禁止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307
四、“两高”司法解释关于非法添加物定罪量刑的规定309
五、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政法律责任310
第三节 常见食品非法添加物质312
一、为增加某一种检测物质的含量,或者以假充真使用非食品用添加物冒充食品原料312
二、防腐、保鲜、漂白类非食品用添加物323
三、为增加劲道、弹性等口感而使用的非食品用添加物333
四、为增色而使用的非食品用添加物336
五、为抛光、增白、增色、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等原因而使用非食品用添加物342
六、为加工方便而使用非食品用添加物作为加工助剂344
七、在食品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非法使用农药、兽药345
第四节 其他食品生产经营禁止行为351
一、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351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357
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359
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362
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367
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368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369
八、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373
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374
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375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376
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377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377
第五节 食品安全全程追溯377
一、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含义377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意义378
三、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历史演进379
第六节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379
一、食品安全风险的特点380
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含义381
三、设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385
第八章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制度388
第一节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88
一、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88
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389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391
第二节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394
一、进货查验记录制度394
二、过程控制制度395
三、出厂检验记录制度396
四、食品批发企业销售记录制度397
五、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还应当建立相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397
第三节 食品安全召回制度(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第12号令)399
一、一般规定399
二、停止经营400
三、食品召回400
四、召回的分级401
五、召回的程序401
六、经营者召回403
七、停止经营和召回食品处置403
八、监督管理405
第九章 食品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制度407
第一节 食品标签407
一、预包装食品的含义和范围407
二、食品标签的含义407
三、标注基本要求407
四、标注内容411
五、营养标签418
第二节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制度426
第三节 食品广告制度428
一、广告相关概念428
二、广告应当真实429
三、广告内容准确、清楚、明白429
四、禁止发布广告的情形430
五、广告行为规范430
六、食品和保健食品广告432
第四节 食品认证机构法律义务435
一、食品安全法鼓励食品安全相关认证435
二、我国认证认可制度435
三、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436
四、良好生产规范(GMP)439
五、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440
六、良好农业规范441
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42
八、绿色食品管理444
九、有机产品管理448
(下卷)453
第十章 保健食品监管制度453
第一节 保健食品监管制度的演进453
一、保健药品监管制度453
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设立的注册制度457
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460
四、原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保健食品监管制度的规定464
五、新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注册制度的规定464
第二节 保健食品原料管理制度465
一、新食品安全法颁布前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规定465
二、新食品安全法关于保健食品原料的规定478
三、普通食品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的法律责任478
第三节 《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第22号令)480
一、概念、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480
二、职责分工481
三、保健食品注册申请人或者备案人要求481
四、注册程序482
五、保健食品变更注册与延续注册485
六、注册证书管理487
七、保健食品备案488
八、保健食品的标签与说明书489
九、监督管理490
十、法律责任491
第十一章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493
第一节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概况493
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含义和分类493
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特点493
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监管的历史发展495
四、新食品安全法关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规定497
第二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关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主要内容498
一、《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498
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500
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502
第三节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第24号令)507
一、《办法》的适用范围507
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的原则、机构和审评专家库507
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申请、受理、注册、变更、延续508
四、临床试验511
五、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512
六、监督检查512
七、法律责任513
第十二章 乳品质量安全制度515
第一节 乳品质量安全一般规定515
一、乳品生产经营者是乳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515
二、监管职责515
三、奶畜养殖、生鲜乳经营和乳制品生产规则515
四、养殖档案与经营记录制度516
五、生鲜乳收购许可制度516
六、乳制品生产许可制度516
七、乳制品企业认证制度517
八、生鲜乳进货检查验收制度517
九、乳制品出厂检验制度517
十、乳制品召回制度518
第二节 婴幼儿配方乳粉重要政策和标准制度518
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518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521
三、食品安全标准523
第三节 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管理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第26号令)524
一、概念术语525
二、职责分工525
三、主体责任525
四、申请与注册程序525
五、申请注册变更程序528
六、申请注册延续529
七、标签和说明书529
八、监督管理530
九、法律责任532
第十三章 食品安全检验制度533
第一节 检验机构的资质和条件533
一、计量认证533
二、实验室认可534
三、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536
第二节 食品检验机构检验规范545
第三节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547
一、基本原则547
二、抽样工作要求547
三、检验制度要求548
四、抽样检验结果处理550
五、抽样检验信息公布553
第四节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制度553
一、可以使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553
二、异议复检554
三、快速检测结果效力554
第五节 复检制度555
一、修订理由555
二、食品安全法修订要点558
三、食品安全复检制度内涵559
第十四章 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562
第一节 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含义562
一、食源性疾病562
二、食品污染566
三、食品安全事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67
四、食品安全事故与重大动物疫情567
第二节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律制度568
一、突发事件的含义与分级568
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568
三、突发事件应对管理体系568
四、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568
五、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登记和预防控制制度569
六、突发事件应对宣传、培训和演练制度569
七、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制度569
八、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570
九、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制度570
十、应急响应制度570
第三节 食源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571
一、食源性传染病的含义与范围571
二、食源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578
第四节 重大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制度581
一、食源性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控制制度581
二、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制度589
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制度591
第五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制度593
一、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应急预案体系593
二、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594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制度594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制度594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595
第六节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95
一、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595
二、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95
三、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96
第七节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流程600
一、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通报600
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600
三、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调查603
四、法律责任603
第十五章 监督管理605
第一节 食品安全重要监督管理制度605
一、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605
二、临时限量值和临时检验方法610
三、食品安全责任约谈制度的规定611
四、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制度612
五、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执法能力要求的规定615
六、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615
第二节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第23号令)616
一、总的原则和要求618
二、监督检查事项619
三、监督检查要求619
四、法律责任622
第三节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管理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第21号令)623
一、投诉举报的概念、原则和职责划分623
二、投诉举报受理625
三、投诉举报办理程序633
四、投诉举报信息汇总与分析639
第四节 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第10号令)640
一、适用范围640
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共同义务641
三、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义务641
四、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义务642
五、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管辖643
六、调查处理职权644
七、网络食品安全抽样检验。644
八、责任约谈645
九、法律责任645
第五节 食品安全统计管理办法647
一、总的原则制度647
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648
三、统计调查管理649
四、统计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公布649
五、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650
第六节 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规定651
一、案件移送653
二、涉案物品检验和鉴定、处置656
三、协作配合659
第十六章 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661
第一节 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制度661
一、我国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状况661
二、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制度666
三、产地环境安全管理制度668
第二节 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制度670
一、机构改革与新食品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影响670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食用农产品监管制度672
第三节 畜禽产品安全管理制度677
一、政府鼓励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制度677
二、畜禽安全养殖的制度677
三、畜禽养殖记录制度678
四、畜禽养殖可追溯制度制度679
第四节 农药的安全管理制度680
一、农药的含义与分类680
二、农药毒性及其分级685
三、农药的管理体制686
四、农药登记制度686
五、农药生产许可和管理制度687
六、农药安全经营制度688
七、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制度689
八、农药安全使用制度689
九、农药残留检测689
第五节 兽药管理制度690
一、兽药的含义和范围690
二、兽药的管理体制690
三、分类管理690
四、兽药生产监管690
五、兽药经营监管制度693
六、兽药进口监管制度695
七、兽药使用管理制度696
八、允许添加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目录制度696
九、兽药残留监控制度697
十、兽药标准管理制度697
十一、兽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698
十二、监督管理制度698
十三、假药和劣药的判断699
第六节 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制度700
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含义700
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体制700
三、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许可制度701
四、首次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制度702
五、试验数据保护制度703
六、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许可制度703
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704
八、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管理要求705
九、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要求705
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生产经营和使用中的风险控制制度706
第七节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第20号令)707
一、概念术语和适用范围707
二、基本原则709
三、集中交易市场的义务710
四、批发市场义务711
五、销售者义务712
六、食用农产品贮存服务提供者义务715
七、食用农产品运输要求716
八、监督管理716
九、法律责任718
第八节 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720
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720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立法和监管现状721
三、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728
第十七章 进出口食品监管制度730
第一节 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730
第二节 进口食品监督管理要求731
一、进口食品生产经营者管理731
二、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要求732
三、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的进口程序734
四、进口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审查许可程序735
五、出口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状况评估736
六、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736
七、进口食品报检制度738
八、进口食品检验制度738
九、指定口岸入境740
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740
十一、风险监测制度741
十二、信用监管制度741
第三节 出口食品监管741
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要求741
二、出口食品要求742
三、出口食品检验制度742
四、风险监测制度743
五、报检制度743
六、食品抽检方案743
七、出口通关743
八、包装和运输743
九、口岸抽查744
第四节 进出口食品风险预警和控制制度744
一、风险预警和控制制度744
二、信息搜集整理分析744
三、风险预警通告和控制745
四、进口食品召回745
五、出口食品安全风险控制745
六、检查控制措施746
七、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和控制措施的报告和通报746
第十八章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747
第一节 食品安全民事法律责任制度747
一、违约责任747
二、侵权责任747
三、民事连带责任747
四、首负责任制751
五、惩罚性赔偿752
六、最低额赔偿761
七、举证责任761
八、民事责任赔偿优先761
九、标签瑕疵的理解762
十、明知的理解762
第二节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程序(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第3号令)769
一、总的原则和制度769
二、管辖769
三、立案程序771
四、调查取证772
五、调查取证其他相关要求774
六、行政处罚774
七、简易程序776
八、送达程序776
九、执行与结案777
第三节 食品安全典型违法行为778
一、无证生产经营行为的法律责任778
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779
三、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等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779
四、标签标识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784
五、行政累犯行政处罚785
六、安全行政拘留785
七、资格罚786
八、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处罚786
九、没收违法所得787
十、从轻减轻制度788
第四节 食品安全刑事法律责任制度788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788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792
三、国外刑法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839
四、食品安全刑事犯罪追究841
第五节 食品安全内部行政法律责任追究842
一、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责任追究843
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责任追究844
附录 国外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847
一、国际组织与食品安全847
二、美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851
三、欧盟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862
四、日本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875
五、加拿大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879
六、澳大利亚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882
后记885
热门推荐
- 648356.html
- 927168.html
- 656335.html
- 1656222.html
- 1797095.html
- 1488540.html
- 1236439.html
- 1542424.html
- 545703.html
- 122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3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6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8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91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7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28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4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07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5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