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南亚中南半岛地质及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东南亚中南半岛地质及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
  • 陈永清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7039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10页
  • 主题词:花岗岩-矿床-研究-东南亚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南亚中南半岛地质及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言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标3

1.2.1总体目标3

1.2.2工作任务3

1.3研究内容3

1.4技术路线4

1.5实施方案5

1.6主要成果5

2地层分区与地层层序8

2.1滇缅泰地层大区(Ⅲ)9

2.1.1中西缅地层区9

2.1.2滇缅马地层区11

2.2昌宁-孟连-清迈-宋卡地层大区(Ⅱ)18

2.2.1昌宁-孟连地层分区(Ⅱ1)18

2.2.2清迈地层分区(Ⅱ2)24

2.2.3文冬-劳勿地层分区(Ⅱ3)24

2.3华南-印支地层大区(Ⅰ)25

2.3.1思茅-南邦地层区(Ⅰ5)25

2.3.2墨江-难河地层区(Ⅰ4)35

2.3.3印支地层区36

3大地构造格局与构造岩浆演化46

3.1大地构造分区的基本原则与分区46

3.1.1大地构造位置46

3.1.2构造单元划分基本原则46

3.1.3构造单元的划分46

3.2各个构造分区的主要特点46

3.2.1印度板块48

3.2.2西缅地块49

3.2.3保山-掸泰地块50

3.2.4兰坪-思茅地块52

3.2.5南海-印支地块52

3.2.6扬子地块、华南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53

3.3区域构造分析54

3.3.1主要边界构造研究进展54

3.3.2区域性伸展构造——变质核杂岩60

3.3.3构造岩浆岩带概述65

3.4区域对比与区域构造演化68

3.4.1陆核形成阶段68

3.4.2板块活动阶段68

3.4.3板内活动阶段71

4成矿地质背景与区域成矿特征76

4.1成矿单元划分76

4.2成矿单元区域成矿地质特征77

4.2.1西缅沟弧盆系成矿省(Ⅰ)77

4.2.2滇-泰-马断块成矿省(Ⅱ)80

4.2.3昌都-思茅-南邦中间地块成矿省(Ⅲ)81

4.2.4印支地块成矿省(Ⅳ)83

4.2.5华南地块成矿省(Ⅴ)87

5五国成矿地质背景与优势矿产资源89

5.1缅甸成矿地质背景与优势矿产资源89

5.1.1成矿地质背景89

5.1.2优势矿产资源91

5.2泰国成矿地质背景与优势矿产资源94

5.2.1成矿地质背景94

5.2.2优势矿产资源96

5.3老挝成矿地质背景与优势矿产资源99

5.3.1成矿地质背景99

5.3.2优势矿产资源99

5.4柬埔寨成矿地质背景与优势矿产资源102

5.4.1成矿地质背景102

5.4.2优势矿产资源103

5.5越南成矿地质背景与优势矿产资源107

5.5.1成矿地质背景107

5.5.2优势矿产资源107

6与花岗质侵入体有关的造山带金矿化121

6.1概述121

6.2区域地质概况121

6.2.1抹谷(Mogok)变质岩带121

6.2.2板岩带122

6.3 Modi Taung-Nankwe勘查历史123

6.4矿脉的分布和结构124

6.5金矿化和微量金属元素125

6.5.1金矿化125

6.5.2微量金属元素126

6.6交叉断层,侵入体和成矿时代127

6.7其他矿化127

6.8构造演化和金矿化127

7花岗岩与铅锌矿化130

7.1地质背景130

7.2岩石学特征131

7.2.1二长花岗岩131

7.2.2碱长花岗斑岩132

7.3地球化学特征132

7.3.1主量元素132

7.3.2稀土元素136

7.3.3微量元素139

7.3.4成矿元素141

7.3.5 Sr-Nd-Pb同位素特征141

7.4锆石U-Pb年龄143

7.4.1分析方法143

7.4.2分析结果143

7.5讨论和结论146

7.6与花岗岩有关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化147

7.6.1矿床地质特征148

7.6.2元素地球化学与成矿潜力148

7.6.3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152

7.6.4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154

7.6.5结论155

8花岗岩与锡钨矿化156

8.1花岗岩省的空间分布156

8.1.1主区花岗岩省156

8.1.2东区花岗岩省157

8.1.3西区花岗岩省158

8.1.4泰北花岗岩省158

8.2花岗岩地球化学159

8.2.1东区花岗岩省159

8.2.2主区花岗岩省和泰北花岗岩省160

8.2.3西区花岗岩省162

8.3花岗岩地质年代学164

8.3.1二叠纪—三叠纪深成岩浆作用164

8.3.2白垩纪—古近纪深成岩浆作用166

8.3.3小结167

8.3.4 U-Pb锆石、Sm-Nd同位素、Nd-Sr同位素167

8.4花岗岩构造环境169

8.4.1白垩纪—新近纪深成作用构造环境169

8.4.2二叠纪—三叠纪深成作用的构造环境169

8.5花岗岩的同深成变形作用171

8.6锡-钨矿化172

8.6.1东区花岗岩省175

8.6.2主区花岗岩省175

8.6.3泰北花岗岩省175

8.6.4西区花岗岩省176

8.7矿化花岗岩源区和构造环境176

9与花岗岩有关的铜金铁矿化178

9.1斑岩型铜-金矿床178

9.1.1成矿地质背景178

9.1.2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179

9.1矽卡岩型铁矿床181

10展望183

参考文献1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