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忠祥,钱易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6820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995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1019页
- 主题词:废水处理:生物处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我国主要水体的水质与污染状况3
1.1.1 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3
第1篇 总论3
1 我国水污染的形势和防治任务3
1.1.2 淡水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4
1.1.3 地下水的水质状况5
1.1.4 近海海域的水质状况6
1.2.1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7
1.2 水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7
1.2.2 畜禽养殖业废水8
1.2.3 农药和化肥的污染9
1.3 水污染造成的损失10
1.4.1 我国水污染发展趋势分析11
1.4 我国水污染发展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与策略11
1.4.2 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对策与策略12
参考文献19
2.1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功能分析20
2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前景20
2.2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23
2.2.1 在废水生物处理微生物学方面的进步24
2.2.2 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的发展25
2.2.3 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流程的新组合27
2.2.4 对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经济评价28
2.3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前景展望29
参考文献30
3.1 氧化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33
3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33
第2篇 改良的活性污泥法33
3.2.2 氧化沟的技术特征35
3.2.1 氧化沟的基本原理35
3.2 氧化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征35
3.3.1 氧化沟的工艺流程类型39
3.3 氧化沟的工艺流程类型与设计39
3.3.2 氧化沟的工艺系统设计49
3.4.1 营养物去除52
3.4 氧化沟的运行条件与特性52
24.2 生物脱氮工艺流程57
3.4.3 氧化沟的污泥性质57
3.4.2 高负荷氧化沟的运行效果57
3.5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备58
3.5.1 曝气设备59
3.5.3 氧化沟进出水装置63
3.5.2 混合设备63
3.5.4 在线实时检测仪表设备64
3.6 工程实例——河北省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65
参考文献69
4.1 概述71
4 A-B活性污泥法71
4.2.2 A-B法的基本原理72
4.2 A-B法基本工艺流程与原理72
4.2.1 A-B法基本工艺流程72
4.3.1 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的A-B法74
4.3 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A-B法74
4.3.2 A-B法除磷75
4.3.3 具有同时脱氮除磷功能的A-B法76
4.4.1 A-B法的有关技术参数77
4.4 技术参数与设计计算77
4.4.2 A-B法反硝化系统的设计参数80
4.4.3 A-B法的设计计算实例81
4.5 A-B法的工程实例83
5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10099
参考文献99
5.1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概述100
5.2 SBR法的基本原理102
5.3 SBR法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与运行程序103
5.4 SBR工艺的设计105
5.5 SBR系统的构筑物与设备111
5.6 SBR法的运行与控制115
5.7.1 SBR法在城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17
5.7 SBR法的工程实例与实际应用117
5.7.2 SBR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20
参考文献125
6.1 概述127
6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法的变型与应用127
6.2.2 工艺特点128
6.2 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法128
6.2.1 工艺流程与运行原则128
6.2.3 净化效果129
6.3.2 工艺流程与循环操作过程130
6.3 循环活性污泥法130
6.3.1 循环活性污泥法概述130
6.3.4 主要设计参数132
6.3.3 CASS法的主要优点与特点132
6.3.7 CASS法在国外的应用状况133
6.3.5 CASS法处理城市废水的净化效率133
6.3.6 CASS法与若干废水生物处理法处理城市废水的费用比较133
6.3.8 CASS法在国内的应用工程实例134
6.4.1 工艺流程136
6.4 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式活性污泥曝气池法136
6.4.2 工程实例138
6.5 改良型序批式生物反应器140
6.6.1 Unitank?系统概述143
6.6 Unitank?废水处理系统143
6.6.3 Unitank?系统的工艺流程与运行特征144
6.6.2 Unitank?系统的工艺特点144
6.6.4 Unitank?系统的脱氮除磷146
6.6.6 Unitank?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147
6.6.5 Unitank?系统的系列和种类147
6.6.7 Unitank?系统工程应用实例149
6.7 氧化沟型SBR法155
参考文献158
7.1 概述160
7 OCO法与BIOLAK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160
7.2.1 OCO法的工艺描述161
7.2 OCO法的工艺描述与特征161
7.2.2 OCO法的构造特征与运行特征162
7.4 OCO法系统内曝气、供氧量与DO控制及混合液循环164
7.3 OCO法工艺技术的优点和特点164
7.6 OCO法的工艺与流程设计166
7.5 OCO法废水处理厂的净化效率166
7.7 OCO法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168
7.8 BIOLAK法工艺发展及其特点169
7.9 BIOLAK工艺的设备与运行170
参考文献172
7.10 BIOLAK法的污泥处置172
8.2.1 深井曝气池的构造173
8 深井曝气法173
8.1 概述173
8.2 深井曝气池的构造及深井曝气法的工艺流程173
8.2.2 深井曝气法的工艺流程174
8.3 深井曝气法的主要优点175
8.4 深井曝气法的设计计算177
8.5 深井曝气法应用实例180
参考文献183
9.1 概述184
9 投料活性污泥法184
9.2.1 工艺原理185
9.2 多孔悬浮载体活性污泥法185
9.2.2 发展与分类186
9.2.3 工艺特性与运行特点187
9.2.4 工程应用实例188
9.3.2 处理工艺191
9.3 投加混凝剂(或助凝剂)的活性污泥法工艺191
9.3.1 工艺原理191
9.3.4 净化效果与污泥特性192
9.3.3 混凝剂的种类与选用及投配量192
9.3.6 投加微生物絮凝剂的活性污泥工艺194
9.3.5 工程应用实例194
9.4.1 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活性污泥工艺196
9.4 投加细颗粒流动载体的活性污泥工艺196
9.4.2 投加其他小颗粒介质载体的活性污泥工艺201
参考文献202
10.1 生物滤池的发展历史与应用概况205
第3篇 好氧生物膜法205
10 生物滤池205
10.2 生物滤池的构造和净化原理206
10.3.1 处理目标208
10.3 生物滤池工艺流程的选用与比较208
10.3.2 填料类型209
10.3.3 生物滤池-活性污泥串联系统211
10.3.4 工艺选用213
10.4 影响生物滤池净化功能的控制因素214
10.4.1 负荷215
10.4.2 回流217
10.4.3 填料床深度218
10.4.4 温度219
10.4.6 填料类型220
10.4.5 通风220
10.4.7 布水器构造222
10.4.9 出水总悬浮固体的影响223
10.4.8 废水特性223
10.5 生物滤池工艺设计224
10.5.2 用负荷法设计生物滤池225
10.5.1 用“黑箱关系”设计生物滤池225
10.5.3 通风系统设计229
10.5.4 生物滤池后续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230
10.6.1 典型的运行管理236
10.6 生物滤池运行方式236
10.6.2 串联工艺运行管理237
10.7 工程应用实例238
10.6.3 有害生物的控制238
参考文献240
11.1 概述241
11 生物转盘241
11.2.2 转盘驱动方式和选用244
11.2 工艺选择和评价244
11.2.1 处理目标244
11.2.3 工艺优缺点评价245
11.3 运行影响因素246
11.2.4 典型应用246
11.3.1 有机负荷247
11.3.2 水力负荷249
11.3.3 分级250
11.3.4 温度251
11.3.6 生物膜特性252
11.3.5 废水特性252
11.4.1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去除253
11.4 工艺参数与设计计算253
11.4.2 单独硝化258
11.4.3 碳氧化和氮硝化合并处理259
11.4.4 导试研究261
11.4.5 转盘设计的一些考虑因素265
11.6.1 工艺流程266
11.5 运行266
11.6 工程应用——淮阴市北京新村污水处理厂实例266
11.6.2 运行情况267
11.6.3 与传统工艺比较268
11.6.4 存在的问题269
参考文献270
11.6.5 结论270
12.1 生物流化床开发与应用概述271
12 生物流化床技术271
12.2.1 生物流化床的基本原理277
12.2 生物流化床的基本原理与特征277
12.2.2 生物流化床的类型与工艺流程281
12.3 内循环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的技术特征、工艺参数与构造284
12.4.1 选择载体种类,确定技术参数286
12.4 设计方法286
12.4.2 反应器的计算287
12.5.1 生产性规模应用实例291
12.5 生物流化床的科研成果与工程应用实例291
12.5.2 生物流化床的实验室及半生产性试验研究实例与研究成果292
参考文献296
13.1.2 国内外的开发297
13 生物接触氧化法297
13.1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由来和发展297
13.1.1 由来及主要特征297
13.1.3 近期国内新发展301
13.2.1 特点309
13.2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与高效原因309
13.2.2 高效原因311
13.3.1 构造314
13.3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装置与构筑物314
13.3.2 型式315
13.4.1 填料特性和要求318
13.4 填料特性与选用318
13.4.2 填料种类与选用319
13.6 设计计算322
13.5 曝气系统选择322
13.6.1 填料系统的设计计算323
13.6.2 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329
13.7.1 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333
13.6.3 排泥系统设计333
13.6.4 过程控制设计333
13.7 工程应用实例333
13.7.2 城市废水处理334
13.7.3 石油化工废水处理338
13.7.4 印染废水处理340
13.7.5 高浓度抗生素废水处理345
参考文献347
14.1 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历史及在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情况349
14 曝气生物滤池349
14.2.2 BAF的分类355
14.2 BAF的构造、分类及性能355
14.2.1 BAF的构造355
14.2.4 具有硝化与反硝化功能的BAF356
14.2.3 滤料356
14.3 BIOFOR型BAF359
14.3.1 BIOFOR型BAF的种类360
14.3.3 BIOFOR型BAF的优点361
14.3.2 BIOFOR型BAF的特点361
14.3.6 BIOFOR型BAF的曝气装置362
14.3.4 BIOFOR型BAF的技术参数362
14.3.5 BIOFOR型BAF的滤料362
14.3.7 BIOFOR型BAF的预处理363
14.3.8 BIOFOR工艺技术的应用364
14.4.1 BIOSTYR型BAF的工作原理365
14.4 BIOSTYR型BAF365
14.4.3 BIOSTYR型BAF的优点367
14.4.2 BIOSTYR型BAF的结构特点367
14.4.4 BIOSTYR型BAF系统的设计参数368
14.6 BIOPUR型BAF369
14.5 Tetra Colox型BAF369
14.7 BIOCARBONE型BAF371
14.8 应用实例372
14.9 开发及研究的方向376
参考文献377
15.1.1 基本原理378
15 水解-好氧处理工艺378
15.1 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378
15.1.3 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发酵的区别379
15.1.2 水解-好氧工艺的开发379
15.2.1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382
15.2 水解-好氧工艺的示范工程382
15.2.2 北京密云污水处理厂383
15.3 水解工艺对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影响384
15.4.1 芳香类化合物的水解及酸化386
15.4 水解工艺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386
15.4.2 萘的水解与降解387
15.4.3 卤代烃的水解与降解388
15.4.4 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实际应用389
15.5.2 污泥中有机物的降解率391
15.5 水解工艺的污泥处理391
15.5.1 污泥处理的目的和手段391
15.5.4 水解污泥的脱水性能392
15.5.3 水解污泥的沉降与浓缩性能392
15.5.5 污泥在生产装置条件下的脱水运行393
15.6.2 不同类型废水的工艺设计参数394
15.6 水解-好氧串联工艺与传统处理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394
15.6.1 水解工艺的适用范围及要求394
15.6.3 水解-好氧工艺技术经济分析395
参考文献397
16.1 UASB反应器的构造特点401
第4篇 厌氧生物处理法401
16 UASB反应器401
16.2.1 概述403
16.2 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性质403
16.2.2 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条件404
16.2.3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405
16.2.4 厌氧颗粒污泥的基本性质406
16.3 UASB反应器的设计408
16.3.1 UASB反应器所需容积及主要尺寸的确定方法409
16.3.2 UASB反应器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413
16.3.3 三相分离器的设计415
16.3.5 UASB反应器设计实例419
16.3.4 排泥系统的设计419
16.4.2 UASB反应器生产性投产过程422
16.4 UASB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422
16.4.1 接种污泥的选择422
参考文献424
17.1 IC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425
17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425
17.2 IC反应器的运行特性426
17.2.2 污泥性质427
17.2.1 IC反应器的处理效能427
17.2.3 沿反应器不同高度污泥浓度的变化428
17.2.4 IC反应器的启动及颗粒污泥的培养429
17.3 IC反应器流体循环流量的计算431
17.4.1 IC反应器的技术优点433
17.4 IC反应器的技术优点及国内外应用情况433
参考文献434
17.4.2 IC反应器的国内外应用情况434
18.1.1 EGSB反应器的构造特点435
18 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435
18.1 EGSB反应器的构造特点与工作原理435
18.2 EGSB反应器的运行性能436
18.1.2 EGSB反应器的工作原理436
18.3 EGSB反应器的应用实例439
参考文献442
19.1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原理443
19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443
19.2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类型444
19.3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水力特性446
19.4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和污泥颗粒化447
19.5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及机理450
20 厌氧生物滤池451
19.6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应用454
19.7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前景459
参考文献460
20.1 厌氧生物滤池的构造原理461
20.2.1 厌氧生物滤池的设计参数计算462
20.2 厌氧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462
20.2.2 填料的选择465
20.2.3 几种不同类型的厌氧生物滤池468
20.3.2 厌氧生物滤池的运行472
20.3 厌氧生物滤池的运行特性472
20.3.1 厌氧生物滤池的启动472
20.3.3 温度与pH值的影响473
20.3.4 反应器的填料高度对处理效率的影响474
20.4 厌氧生物滤池的应用状况475
20.3.5 固体停留时间对厌氧生物滤池的影响475
20.3.6 反应器的堵塞与控制475
参考文献477
21.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工作原理479
21 两相厌氧消化生物处理工艺479
21.2.1 相分离的方法481
21.2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相的分离481
21.2.2 相分离对中间代谢产物的影响482
21.2.3 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484
21.2.4 相分离后两相反应器之间的相互关系486
21.3.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微生物学487
21.3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微生物学与动力学487
21.3.2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动力学488
21.4.1 工艺分类493
21.4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应用实例493
21.4.2 工艺应用实例495
21.6 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评价503
21.5 温度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简介503
参考文献504
22.1 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与特点507
第5篇 新兴的生物处理技术507
22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507
22.2 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概述509
22.3.1 膜材料511
22.3 膜材料与膜组件511
22.3.2 膜组件512
22.4.1 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废水514
22.3.3 膜-生物反应器中适用的膜材料与膜组件514
22.4 固液分离膜-生物反应器514
22.4.2 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业废水518
22.4.3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519
22.4.4 膜污染及其影响因素521
22.5.1 曝气膜-生物反应器524
22.5 其他类型的膜-生物反应器524
26.6.3 工艺设计525
22.5.2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525
参考文献526
23 生物强化技术528
23.1 概述528
23.2 高效微生物的选育529
23.3 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533
23.4 生物强化系统中微生物存活及活性检测技术533
23.5 生物强化系统的动力学研究534
23.6 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方式534
23.6.1 直接投加高效降解微生物或辅助营养物534
23.6.2 投加固定化微生物539
23.7 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541
23.7.1 焦化废水处理541
23.7.2 制药废水处理543
23.7.3 印染废水处理543
23.7.4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544
23.7.5 垃圾渗滤液处理545
23.8 生物强化技术的效果评价546
23.9 生物强化系统的优化设计548
参考文献549
24 生物脱氮除磷系统551
24.1 生物脱氮原理551
24.1.1 废水中氮磷的来源与脱氮除磷的必要性551
24.1.2 生物硝化及反硝化过程及原理552
24.2.2 UCT工艺557
24.2.1 改良的Ludzack-Ettinger脱氮工艺557
24.3.1 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558
24.3 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与运行558
24.4.1 生物除磷的功能559
24.3.2 生物脱氮工艺的运行559
24.4 生物除磷原理559
24.4.2 生物除磷过程与机理560
24.5 生物除磷的工艺流程561
24.6.1 同步脱氮除磷的A1-A2-O工艺562
24.6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其工程应用实例562
24.6.2 Bardenpho脱氮除磷工艺564
24.6.3 VIP脱氮除磷工艺565
24.6.4 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566
24.6.5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568
24.7.1 化学法除磷的原理与方法572
24.7 生物法与化学法结合的脱氮除磷工艺572
24.7.2 Phostrip工艺574
24.7.3 化学强化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575
参考文献579
25.1.1 生物稳定塘系统发展回顾583
第6篇 废水的天然净化系统583
25 废水生物稳定塘处理583
25.1 生物稳定塘系统概述583
25.1.3 生物稳定塘的适用条件584
25.1.2 生物稳定塘的特点584
25.2.1 生物稳定塘的工作原理585
25.2 生物稳定塘的工作原理与类型585
25.2.3 各类生物稳定塘的工艺特性及选择586
25.2.2 生物稳定塘分类586
25.3.1 生物稳定塘设计的一般规定587
25.3 生物稳定塘各论587
25.3.2 生物稳定塘计算公式588
25.3.3 曝气塘589
25.3.4 好氧塘590
25.3.5 兼性塘594
25.3.7 综合生物塘596
25.3.6 厌氧塘596
25.4 生物稳定塘对大肠杆菌的去除597
25.5.1 影响生物稳定塘处理效率的因素598
25.5 生活稳定塘系统优化598
25.6.1 胶州市氧化塘599
25.5.2 生物稳定塘系统的组成与优化599
25.6 国内外工程实例599
25.6.2 美国几个兼性塘的资料601
参考文献603
26.1.1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发展历史605
26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605
26.1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概述605
26.2.1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606
26.1.2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基本概念606
26.2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和净化原理606
26.2.2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各种工艺类型的比较610
26.2.3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原理611
26.3.1 水力负荷的计算616
26.3 慢速渗滤系统的设计616
26.3.3 土地面积需要量的计算618
26.3.2 主要设计参数618
26.4.1 水力负荷619
26.3.4 布水系统的选择619
26.4 快速渗滤系统的设计619
26.4.2 淹水期与干化期之比620
26.4.5 预处理要求621
26.4.3 废水投配速率621
26.4.4 渗滤池面积的确定621
26.5.1 工艺参数622
26.5 废水地表漫流系统的设计622
26.5.2 工艺性能与设计计算623
26.6.1 地下渗滤系统的类型624
26.6 地下渗滤系统的设计624
26.6.2 预处理要求626
26.7 废水土地处理工艺系统的规划628
26.7.1 第一阶段规划629
26.7.2 第二阶段规划631
参考文献632
27.1.1 有关定义634
27.1 概述634
27 构筑湿地废水处理技术634
27.1.2 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635
27.1.3 人工湿地的优点、特点与缺点639
27.2.1 人工湿地的类型640
27.2 人工湿地的类型与组成640
27.2.2 人工湿地的组成642
27.3 湿地系统的作用机理647
27.4.1 设计参数与技术要求649
27.4 湿地系统的工艺结构与设计649
27.4.2 湿地的组合652
27.4.3 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654
27.4.4 湿地系统处理污泥655
27.5.1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工业废水656
27.5 人工湿地系统的应用与工程实例656
27.5.3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泥658
27.5.2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业废水658
27.6.1 我国人工湿地处理废水的发展660
27.6 国内外人工湿地应用实例660
27.5.4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雨水660
27.6.2 国外人工湿地的应用实例662
参考文献669
28.1 概述673
28 高效低耗曝气设备673
第7篇 有关处理技术与设备673
28.2 空气的转移及其影响因素675
28.3 鼓风曝气系统的组成与空气扩散装置678
28.4.1 微孔曝气扩散器679
28.4 空气扩散装置类型、构造与特性679
28.4.2 中大气泡扩散器682
28.5.1 空气扩散装置的评价683
28.5 空气扩散装置的评价与选择683
28.5.2 空气扩散装置的选择685
28.6 工程应用实例——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的改造686
参考文献687
29.1.1 水源水污染概况和水质特性688
29.1 概述688
29 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处理688
29.1.2 当前净水工艺的问题及主要对策692
29.2.1 痕量有机物生物降解696
29.2 相关原理696
29.2.2 分子质量与可生化特性697
29.2.3 各种工艺的互补性698
29.2.5 氮的好氧反硝化699
29.2.4 生物对藻类的净化699
29.2.6 生物过滤除铁除锰700
29.2.7 影响生物氧化效率的因素701
29.3.1 生物预处理702
29.3 基本净化工艺702
29.3.2 生物强化混凝709
29.3.3 生物强化过滤710
29.3.4 深度处理生物化718
29.3.5 生物强化全流程721
29.4.1 一般污染水源的组合净化工艺的比较722
29.4 组合净化工艺722
29.4.2 重有机污染水源的组合净化工艺726
29.4.3 富营养化水源的组合净化工艺的选择728
29.5.1 上海惠南水厂生物预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729
29.5 实例729
29.5.2 采用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对淮河(蚌埠段)饮用水源的预处理731
参考文献732
30.2.1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734
30.2 城市废水一级强化处理的主要方法734
30 城市废水一级强化处理734
30.1 发展历史回顾734
30.2.2 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740
30.3.1 药剂种类及投药量的确定743
30.3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城市废水的工艺设计743
30.2.3 改善反应器性能强化一级处理743
30.4 化学强化沉淀技术的应用747
30.3.2 构筑物设计747
参考文献750
30.5 应用条件和前景750
31.2 污泥的分类与特性752
31.1 概述752
31 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752
31.3 污泥处理、处置的任务与发展754
31.3.1 国内外废水污泥的处理、处置与利用概况755
31.3.2 污泥稳定化的定义和评价方法756
31.4.1 污泥浓缩技术759
31.4 污泥浓缩与脱水技术759
31.4.2 污泥脱水技术762
31.4.3 污泥化学调质763
31.4.4 污泥脱水机械764
31.5.1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766
31.5 污泥消化与堆肥技术766
31.5.2 污泥堆肥化技术768
31.6 污泥焚烧与能源回收技术774
31.6.1 污泥焚烧处置技术774
31.6.2 能源回收利用技术775
31.7 其他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778
参考文献781
第8篇 城市废水处理厂785
32 工业废水与城市废水的合并处理785
32.1 概述785
32.2 工业废水的可生物处理性786
32.2.1 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可净化性概述786
32.2.2 废水可生物降解性的研究与发展787
32.2.3 废水的厌氧生物降解性790
32.2.4 废水的好氧生物降解性798
参考文献842
33 城市废水净化水的再利用844
33.1 概述844
33.2.1 城市废水净化水回用对象846
33.2 废水净化水回用对象及水质要求846
33.2.2 废水回用中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847
33.3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工艺选择854
33.3.1 废水深度处理单元技术855
33.3.2 废水深度处理工艺选择与相应用途856
33.4 国内外城市废水净化后回收利用途径与工程实例858
33.4.1 国内外城市废水回用状况858
33.4.2 工程应用实例863
参考文献865
34 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废水处理厂的规划和建设866
34.1 概述866
34.1.1 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废水处理厂建设概况866
34.1.2 国外城市下水道系统与城市废水处理厂建设概况869
34.2 我国城市下水道系统和城市废水处理厂建设的目标、技术政策及支撑能力877
34.2.1 我国城市下水道系统与城市废水处理厂建设的目标877
34.2.2 我国城市下水道及城市废水量的预测878
34.2.3 技术政策881
34.2.4 支撑能力分析882
34.3 城市排水系统和城市废水处理厂的规划886
34.3.1 规划的基本原则886
34.3.2 规划中若干问题的对策887
34.4.1 北京市城市下水道与废水处理厂系统的总体规划与建设893
34.4 城市废水处理厂规划与建设实例893
34.4.2 日本东京市下水道与废水处理厂系统的总体898
规划与建设898
参考文献902
35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设计、运行与管理903
35.1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厂址选择903
35.1.1 集中与分散的关系903
35.1.3 排水与水源保护912
35.1.2 近期与远期的关系912
35.1.4 排放与利用的关系914
35.2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914
35.2.1 应该考虑的若干问题914
35.2.2 处理工艺和流程的选定及注意事项914
35.3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设计929
35.3.2 工艺流程930
32.2.5 有毒化合物的生物检测与评价930
35.3.1 总平面布置930
35.3.3 主要构筑物设计932
32.3 城市废水处理厂系统接纳工业废水的条件934
35.4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945
35.4.1 城市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945
35.4.2 污泥系统的运行947
35.4.3 去除致病菌的效果948
35.5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仪器仪表与自动控制949
35.5.1 仪器仪表949
35.5.2 城市废水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控制951
参考文献952
附录 我国城市废水处理厂概况953
热门推荐
- 830856.html
- 1772097.html
- 2093324.html
- 126491.html
- 3019682.html
- 543074.html
- 3245348.html
- 2606127.html
- 1718910.html
- 1602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8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7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65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8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8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1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17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5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