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音乐美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音乐美学教程
  • 张前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 ISBN:780667067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音乐美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音乐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1

(一)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1

(二)音乐美学是美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3

第二节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课题4

(一)关于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5

(二)关于音乐的价值和功能5

(三)关于音乐音响结构及其表现对象5

(四)关于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5

(五)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6

第三节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6

(一)哲学的思辨方法是音乐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6

(二)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形态分析学的研究方法对于音乐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7

(三)当代音乐美学研究方法的新扩展8

(四)本书在方法论上所遵循的基本原则9

第四节 音乐美学的学习和运用10

(一)学习音乐美学的意义10

(二)学习音乐美学的方法11

思考题11

第二章 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2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12

(一)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时期(萌芽时期)12

1.关于音乐美的构成12

2.关于音乐与自然的关系13

3.关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13

4.关于音乐的审美准则13

1.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14

(二)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时期(百家争鸣时期)14

2.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15

3.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17

4.法家的音乐美学思想17

5.杂家的音乐美学思想17

(三)两汉时期18

1.《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18

2.两汉其他著作中的音乐美学思想20

(四)魏晋至隋唐时期21

1.《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21

2.其他人物与著作中的音乐美学思想23

(五)宋元明清时期24

1.“淡和”审美观24

2.以李贽为代表的主情思潮25

3.琴论、唱论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26

(六)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27

1.要求音乐受礼制约,成为礼乐28

2.以“中和”—“淡和”为准则,以平和恬淡为美28

3.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际关系、天人关系的和谐统一28

4.多从哲学、伦理、政治出发论述音乐28

5.早熟而后期发展缓慢29

思考题29

第二节 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29

(一)初始萌芽阶段30

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30

2.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下的西方音乐美学33

(二)繁荣发展阶段35

1.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美学观念的转变35

2.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美学38

3.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音乐美学41

(三)系统深化阶段43

1.19世纪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主流43

2.20世纪西方音乐美学的发展动向47

(四)结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53

1.强调实证,重视逻辑思辨53

2.注重音乐本体研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54

3.由古至今,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54

4.积极扬弃传统,不断开拓创新54

5.崇尚理性,忽视感性54

思考题55

1.艺术功能56

(一)音乐的功能56

第一节 音乐的功能与价值56

第三章 音乐的功能、价值与审美本质56

2.实用功能57

(二)音乐的价值57

1.音乐自身的独有价值57

2.音乐作为特殊工具的价值58

3.音乐多种价值的混合58

第二节 音乐的审美本质59

(一)音乐是人的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59

1.音乐是人的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59

2.音乐美的本质是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60

(二)音乐的丰富有序美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61

1.音乐的美是音乐独立存在的合理性依据61

2.音乐美的听觉感性样式是不可替代的61

1.音乐与语言艺术的比较——音乐的非语义性62

(三)音乐美的特殊性62

2.音乐与视觉艺术的比较——音乐的听觉感受性64

第三节 音乐艺术现象的复杂性65

(一)音乐艺术样式的丰富性65

1.20世纪音乐观念的多元性65

2.西方现代与后现代音乐中美的样式与非美的样式67

(二)回唤音乐的美71

1.音乐的美是人的本质需要71

2.音乐艺术发展的生态观71

思考题71

第四章 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72

第一节 音乐音响基本要素的审美特征73

(一)音高的审美特征73

(二)音强的审美特征74

(三)音色的审美特征75

(四)音长的审美特征76

第二节 音乐音响基本组织形式的审美特征76

(一)节奏与节拍的审美特征77

(二)旋律与调式、调性的审美特征78

(三)和声、复调与配器的审美特征81

(四)曲式结构的审美特征83

第三节 音乐音响结构的基本审美原则及其心理依据84

(一)听觉自然感性需要决定的良好听觉感性样式的原则84

1.听觉适宜性原则84

2.统一性与完整性原则86

(二)受自然的心理活动规律决定的音乐音响结构发展变化的审美原则88

1.动力性与平衡性原则88

2.连贯性与对比性原则90

3.充分性与分寸性原则93

4.新颖性与可接受性原则94

(三)决定音乐音响结构的其他因素——表现意图与风格制约性原则97

(四)小结98

第四节 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在风格变化中的体现99

(一)风格的表现99

1.个人风格99

2.地域风格100

3.音乐风格在不同民族中的表现101

4.时代风格101

(二)风格差异在审美领域内的价值102

思考题102

第五章 音乐表现的美学特征103

第一节 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规律的心理学研究104

(一)与音高相关的联觉分析105

1.音高与视觉亮度之间的联觉105

2.音高与情态兴奋性之间的联觉106

3.音高与空间知觉高度之间的联觉106

4.音高与物理属性大小、轻重之间的联觉关系107

(二)与音强相关的联觉分析108

1.音强与事物的能量、力量强度之间的联觉108

2.音强与情态强度之间的联觉109

3.音强与物理属性大小、轻重之间的联觉109

4.音强与空间知觉距离之间的联觉109

(三)与时间相关的联觉110

1.音长与空间的长度110

3.听觉时间感与活动状态之间的联觉111

4.音乐的速度/节奏与情态活动的速度/节奏111

2.音的长短与物体的大小、轻重111

(四)与“发生时间”相关的联觉112

1.发音与交往态度及个性特征之间的联觉112

2.发音与决策及行为特征之间的联觉112

3.发音与视觉变化的联觉113

4.发音与生存关系判断引起的体验之间的联觉113

5.发生时间在声音组合中的表现114

(五)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114

1.听觉紧张度与情态紧张度之间的联觉114

2.听觉紧张度与生存关系判断引起的体验之间的联觉114

3.听觉紧张度与空间容纳性之间的联觉115

4.听觉紧张度与知觉复杂性之间的联觉115

(六)与新异性体验相关的联觉116

(一)音乐表现对象的手法与条件117

1.被表现对象的条件117

第二节 音乐表现性的分析117

(七)结语:联觉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自然规律117

2.“直接对应”——音乐表现对象的辅助性手法118

(二)各种对象在音乐中的表现分析119

1.情绪、情感——感情对象在音乐中的表现119

2.景象、动象、场景与形象——视觉对象在音乐中的表现124

3.思想性、戏剧性——认识性对象在音乐中的表现129

(三)小结132

第三节 对与音乐表现相关的音乐美学问题的讨论132

(一)音乐表现的限制与纯音乐美的问题132

1.音乐表现对象的限制及“多解性”与“不确定性”132

2.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与丰富的情绪体验——无法领悟到明确表现对象的音乐134

(二)关于音乐的内容、意义及自律与他律问题的讨论137

1.“内容”与“形式”——音乐的表现与理解问题137

2.“意义”——音乐的价值与功能问题138

3.“自律”与“他律”——音乐的形式与结构原则问题139

思考题140

第六章 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141

第一节 音乐创作活动的美学原理141

(一)音乐创作活动的基本特征141

1.音乐创作是听觉艺术品的创造活动142

2.音乐创作是人类重要的表现活动142

3.音乐创作活动的结果具有“待实现性”、“开放性”142

(二)音乐创作的动力143

1.内在动力——自我表现的需要143

2.外在动力——社会生活的需要144

(三)制约音乐创作的诸因素145

1.来自音乐审美内在规律的制约145

2.表现对象对音乐形态的制约作用146

3.创作者个人与环境的制约因素147

4.某些艺术观念对音乐创作构成的负面影响148

(四)音乐创作的过程与心理特征149

1.音乐创作的过程149

2.音乐创作的心理特征153

思考题158

第二节 音乐表演活动的美学原理159

(一)音乐表演的本质与作用159

1.作为第二度创造——音乐表演的本质159

2.连接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环节——音乐表演的作用160

(二)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161

1.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161

2.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163

3.技巧与表现的统一164

1.浪漫主义音乐表演165

(三)音乐表演美学观念的演变165

2.客观主义音乐表演166

3.原样主义音乐表演167

4.当代音乐表演的综合倾向168

(四)音乐表演者的培养170

1.音乐表演者必备的特殊素质170

2.音乐表演的技术与技巧训练171

3.思想、人生体验与文化修养171

思考题172

第三节 音乐欣赏活动的美学原理172

1.听觉审美需要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173

2.感性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173

(一)音乐欣赏活动的一般本质173

3.理性认识对音乐欣赏活动具有强化作用174

(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175

1.音乐欣赏中的客体具有主体性176

2.音乐欣赏中包含了主体的创造性177

(三)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方式179

1.侧重于听觉直观的欣赏方式179

2.形象化的音乐欣赏方式181

3.情感化、观念化的音乐欣赏方式182

(四)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185

1.加强感性经验的积累186

2.提高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187

思考题188

附录:音乐美学的主要参考书目189

后记1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