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何爱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0743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现代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新中国现代化核心理念的四次转变7
一、第一次变迁:从三民主义现代化到新民主主义现代化7
二、第二次变迁:从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到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10
三、第三次变迁:从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13
四、第四次变迁:从发展到科学发展,从“小康”到“全面小康”15
第二章 毛泽东对苏联经典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批判18
一、批判基调:对苏联的学习与超越18
二、对苏联公有化理论与实践的批判20
三、对苏联计划化理论与实践的批判25
四、对苏联工业化理论与实践的批判28
第三章 重探现代性: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33
一、新民主主义现代化战略33
二、学习苏联的现代化战略35
三、“借鉴苏联,统筹兼顾”战略37
四、“赶英超美”战略38
五、“农工商并举”战略39
六、“四化”战略40
七、“小康”战略41
八、“全面小康”战略43
九、“科学发展”战略44
十、我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态势及经验教训45
第四章 发展取向的三次转型:11个五年规划的回顾与前瞻47
一、“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以工业化为重点,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7
二、“六五”计划到“九五”计划:以市场化为取向,重视社会发展50
三、“十五”计划以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完善市场化、推进城镇化为新的着力点52
四、11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态势与未来取向54
第五章 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演进59
一、从“基本小康”的指标体系到“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60
二、从重GDP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的现代化指标体系64
三、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演进的思考71
第六章 从外视向内转:“四化”理论的形成与蜕变77
一、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四化”理论的萌发(1949~1954)77
二、“四化”提法的定型:“四化”理论的形成(1955~1963)80
三、“两步走”战略的形成:“四化”理论的完善(1964~1978)82
四、从“四化”到“小康”:“四化”理论的蜕变(1979~1990)84
五、对“四化”理论蜕变的解析87
第七章 邓小平与中国现代性重构90
一、现代性目标重构:从“大同”到“小康”90
二、现代性主题重构:从“革命”到“发展”92
三、现代性模式重构:从“模仿”到“创新”95
四、经济现代性重构:从“计划”到“市场”96
五、政治现代性重构:从“专政”到“民主”98
六、国际现代性重构:从“封闭”到“开放”100
第八章 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互动:中国“开放”政策的形成与发展102
一、“开放”政策的形成与发展102
二、“开放”政策的基本内涵与战略地位104
三、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根源108
第九章 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10
一、小康理论的发展行程110
二、小康理论的基本构造114
三、小康理论的基本特点及“大同小康”之变的深刻根源117
第十章 现代性与本土性交融: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演进121
一、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形成(1979~2002)121
二、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发展(2002~~2007)123
三、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完善(2007年至今)129
四、中国小康指标体系演进的反思130
第十一章 大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新选择134
一、现代化意义的城市化是大城市化134
二、中国城市化的路径及其问题137
三、中国大城市化的时机业已成熟140
第十二章 新工业化路在何方:21世纪初的新工业化思潮解读143
一、新工业化思潮缘起143
二、新工业化思潮特点144
三、新工业化思潮形态147
四、新工业化思潮评析154
第十三章 人文化与市场化交融:第三次国学思潮探析158
一、兴起及内涵159
二、流派分析164
三、特征分析167
四、背景及根源171
五、反思与前瞻174
第十四章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讨与实践指向178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178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路径与方式182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185
第十五章 市民返乡与农民进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流动189
一、农民流动的路径与方式190
二、农民流动的动力与制度分析192
三、农民流动的限度及其原因197
第十六章 新中国第一次农民进城潮的形成与消解201
一、农民进城潮形成与消解的实证分析201
二、农民进城潮形成的制度分析203
三、农民进城潮消解的制度分析207
第十七章 社队企业体制下的农民流动211
一、社队企业遍地开花,农民大规模地向社队企业集聚流动212
二、社队企业停办,农民流动停滞214
三、社队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农民流动的唯一渠道215
四、社队企业飞速发展,农民流动离土不离乡216
五、社队企业体制下农民流动的反思218
第十八章 乡镇企业体制下的农民流动222
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流动的第一次高潮223
二、乡镇企业整改,农民流动趋缓225
三、乡镇企业进入战略发展阶段,农民流动呈异地化与饱和化226
四、乡镇企业进入深层改制时期,吸纳就业能力大幅下降228
五、乡镇企业在城乡一体化与现代企业制度架构下改革,农民流动多元化230
六、乡镇企业体制下农民流动的反思231
第十九章 从城乡二元走向城乡一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流动机制变迁的考察234
一、农民流动机制的历史变迁235
二、农民产业流动机制变迁的解析239
三、农民城市流动机制变迁的解析242
四、农民流动机制变迁的特点与经验244
参考文献249
后记258
热门推荐
- 2160095.html
- 3367593.html
- 1300017.html
- 1215570.html
- 846472.html
- 2827202.html
- 1329927.html
- 2769442.html
- 116854.html
- 1399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6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5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26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7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06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16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8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