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法要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证据法要义
  • 张建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484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证据-法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证据法要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第一章 证据法总论3

第一节 证据法界说3

第二节 证据法属性6

第三节 证据法功能10

第四节 神裁法:证据法的童年13

第五节 诉讼模式与证据法22

第六节 中国证据法的沿革31

第二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38

第一节 认识论38

第二节 法律价值及平衡、选择理论46

第三章 证据法之诸主义51

第一节 证据裁判主义51

第二节 无罪推定主义和疑罪从无主义54

第三节 两造举证主义和职权调查主义56

第四节 实质真实发现主义与形式真实发现主义59

第五节 法定顺序主义与自由顺序主义(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与证据适时提出主义)63

第六节 形式证据主义与实质证据主义67

附录 证据法学简史75

第一节 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75

第二节 中国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84

本论101

上编 证据通论101

第一章 证据界说101

第一节 证据生成101

第二节 证据界说106

第二章 证据属性117

第一节 总说117

第二节 关联性(相关性)119

第三节 客观性以及对客观性的质疑129

第四节 可采性132

第五节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134

第三章 证据种类与分类138

第一节 证据种类138

第二节 证据分类139

第四章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147

第一节 总说147

第二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的基本要求151

第三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的主要方法154

中编 证据各论163

第一章 物证163

第一节 总说163

第二节 物证的分类165

第三节 物证的证据能力167

第四节 物证的证明力:迹证重于人证176

第二章 书证180

第一节 总说180

第二节 书证的分类181

第三节 书证的证据能力183

第四节 外部证据规则190

第五节 书证的证明力191

第六节 书证之提出194

第三章 证人证言196

第一节 总说196

第二节 证人资格196

第三节 证人的作证义务199

第四节 免证特权201

第五节 证人的权利及安全保障205

第六节 作证方式210

第七节 证人证言之证据能力211

第八节 证人证言的证明力217

第九节 韦蒲尔定律219

第十节 五听228

第四章 被害人陈述231

第一节 界说231

第二节 被害人陈述的特点231

第三节 被害人的心理特点和对被害人的询问233

第四节 被害人陈述的证据价值233

第五节 被害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据能力与证据归类234

第五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236

第一节 总说236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特点237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据能力238

第四节 供述义务251

第五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据价值253

第六章 鉴定结论255

第一节 总说255

第二节 鉴定结论的证据价值257

第三节 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259

第四节 鉴定结论的种类260

第五节 鉴定人之选任271

第六节 鉴定人的权利义务和对鉴定的基本要求272

第七节 司法鉴定体制274

第七章 勘验、检查笔录276

第一节 总说276

第二节 古代中国之勘验制度277

第三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种类279

第四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特征280

第五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证据价值281

第八章 音像、电子资料283

第一节 总说283

第二节 音像、电子资料的起源和司法应用285

第三节 电子、音像资料的应用前景289

第四节 讯问中的录音录像293

第九章 各种证据的收集与保全295

第一节 物证、书证、电子资料、音像资料的收集与保全295

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与证人证言的收集与保全299

第三节 鉴定结论的形成302

第四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形成303

附录 主要证据规则一览表305

下编 诉讼证明309

第一章 证明309

第一节 证明定义与两种证明观309

第二节 临近或者易混淆的概念314

第二章 证明主体319

第一节 谁证明319

第二节 法院、公安机关是否证明主体321

第三章 证明责任325

第一节 证明责任缘起325

第二节 证明责任界说326

第三节 证明责任制度之必要331

第四节 证明责任与诉讼主张333

第五节 证明责任的构造335

第六节 证明责任分担338

第四章 证明客体与免证事实351

第一节 证明客体351

第二节 免证事实357

第五章 证明标准381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设定是否可能381

第二节 证明诸标准383

第三节 以主观的证明标准取代客观的证明标准?388

第四节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391

第五节 证明标准涉及的两大基本问题398

结论415

跋4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