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智者不役于媒 媒介化社会的理性传播与表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智者不役于媒 媒介化社会的理性传播与表达
  • 章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978710404539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智者不役于媒 媒介化社会的理性传播与表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媒介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4

第一节 媒介化社会的诞生背景4

一、媒介化社会的前期过渡4

二、媒介化社会的形成关键8

三、媒介化社会的发展逻辑12

第二节 媒介化社会对传统社会的三重解构17

一、网络的去中心化特性渐进式分解权力中心17

二、虚拟的信息环境跨越式代入现实社会生活19

三、媒介作为基础性资源隐性重构社会新阶层21

第三节 媒介化社会的典型特征23

一、媒介化的政治活动及其变革特征23

二、媒介化的文化样态及其传承特征26

三、媒介化的经济活动及其消费特征29

第二章 媒介传播工具的使用与进阶38

第一节 媒介的阶段性进化38

一、单一向性媒介39

二、综合感官媒介42

第二节 媒介与人相互作用45

一、人的媒介化现实46

二、媒介的异化表现50

第三节 媒介传播工具的发展趋势59

一、部分媒体在融合趋势下消亡但媒介永存60

二、智能媒介在共享业态下发展但受控于人62

第三章 媒介化社会的传播控制70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控制来源分析70

一、媒介外部的宏观控制因素70

二、传播过程的具体控制因素76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控制效果分析79

一、维护国家统治合法性79

二、构建和重塑意识形态80

三、预警社会发展的风险82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控制变化84

一、从以内容控制为主的形式向以技术控制为主转变86

二、从以外部宏观控制为主转为以媒体内部控制为主88

三、从以行政硬性控制为主向以文化软性控制为主转变91

第四章 媒介化社会中的受众及其角色转变98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心理特征98

一、受众的典型心理特征分析98

二、受众的媒体使用意识分析102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潜在需求105

一、适时娱乐105

二、亲身参与106

三、及时分享108

四、突出个性109

第三节 受众的地位变迁与角色新义111

一、受众主体地位的上升脉络113

二、受众在传播中的角色转变114

第五章 受众的媒介权利与媒介化生存121

第一节 受众的媒介权利提出与含义延伸121

一、知晓权122

二、传播权和接近权125

三、批评监督权128

四、隐私权和名誉权129

五、数字记忆与被遗忘权131

第二节 媒介素养与媒介化生存的要义137

一、媒介素养的概念缘起138

二、媒介素养的主要内容139

第三节 现代媒介素养的内涵更新141

一、了解和分析文本和数据的能力142

二、搜索和捕捉网络资源的能力142

三、利用媒介进行表达和传播的技能143

四、快速适应媒介技术的能力144

五、人机共处和相互提供支持的能力145

第六章 理性传播及其困境151

第一节 理性传播的内涵及意义151

一、关于“理性传播”的内涵151

二、“理性传播”的现实意义153

第二节 网络及新媒体中的传播乱象155

一、媒介暴力155

二、网络暴民159

三、雇佣水军163

四、娱乐泛化165

五、隐私侵犯168

第三节 理性传播的困境170

一、非理性现象中的合理性归因171

二、理性传播中的主体责任分散177

第七章 传播主体的责任伦理183

第一节 传播主体特征及其责任伦理概说183

一、传播主体的差异化特征185

二、传播主体的责任伦理溯源189

第二节 传播媒介组织的责任伦理192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共性责任伦理194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开性责任伦理195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平性责任伦理196

第三节 传媒从业者的责任伦理198

一、媒体人的个人道德199

二、媒体人的职业道德201

三、媒体人的社会道德202

第四节 个体传播者的责任伦理204

一、传播动机伦理206

二、信息选择伦理208

三、信息采集伦理211

四、信息解读伦理213

第八章 表达自由及其理性范式220

第一节 个人的表达自由及其途径220

一、个人表达自山的内涵221

二、个人表达的内容区分223

三、个人表达自由与其他权利226

第二节 表达自由的边界227

一、以国家安全为边界228

二、以法规明令为边界230

三、以公众利益为边界231

四、以互不侵犯为边界233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个人表达的优势235

一、新媒体平台可以个人搭建且过程简单236

二、新媒体内容完全个性化且相对自由化236

三、新媒体传播活动可灵活组织不受限制237

四、新媒体的个人内容可积累和创新使用238

第四节 个人表达的理性范式239

一、以文明表达为主的符号范式241

二、以利益兼顾为主的制衡范式245

三、以自动监管为主的技术范式248

四、以成员规则为主的社区范式251

后记254

参考文献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