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源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石玉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9252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0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623页
- 主题词:资源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源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资源科学概述11
第一节 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11
一、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属性11
第一篇 总论11
二、资源科学的任务12
三、资源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4
第二节 资源结构与资源的历史演变16
一、资源结构体系17
二、资源演变的因素、动力和方式18
三、资源开发利用的三个历史时期20
一、国家干预23
第三节 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23
二、市场机制25
主要参考文献28
第二章 资源科学理论的探讨30
第一节 资源科学的理论基础30
一、资源科学理论基础的涵义30
二、地球科学30
三、生态科学32
四、经济科学34
一、资源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37
第二节 资源科学的理论研究37
二、一些理论问题的探讨39
第三节 综合考察方法在中国资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4
一、综合考察的兴起与沿革45
二、综合考察的基本经验48
三、信息技术与系统分析方法在综合考察中的应用50
主要参考文献51
第三章 资源分类与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52
第一节 资源分类52
一、资源分类的意义52
二、资源分类的多样化53
三、对各种资源分类的评价54
四、资源的系统分类58
第二节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65
一、资源科学发生发展特点的概述65
二、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69
主要参考文献74
第四章 资源科学的发展、前沿与展望76
第一节 资源科学的发展历史76
一、资源科学起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开发76
二、资源科学基础的建立——地球科学及各门类资源的研究积累78
三、资源科学的建立与完善——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时期79
第二节 资源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80
一、资源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80
二、资源科学研究的前沿及热点领域84
三、研究前沿领域中的若干重要课题88
第三节 我国资源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89
一、研究现状89
二、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与资源科学当前研究的重点91
三、按照发展目标,未来5~15年我国资源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94
主要参考文献95
一、资源信息的获取96
第五章 现代信息技术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96
第一节 现代资源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96
二、资源信息的管理99
三、资源信息的集成与服务体系101
第二节 资源信息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在资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03
一、资源信息的时间序列分析103
二、资源信息的空间分析104
三、资源信息的综合分析105
主要参考文献106
第一节 引言109
第二篇 基础资源学109
第六章 资源地学109
第二节 资源的形成110
一、宇宙中的地球110
二、几类重要自然资源的形成118
第三节 资源的时空特征121
一、资源系统122
二、资源的分布123
三、资源的组合结构127
一、概述132
第四节 资源调查与评价132
二、几类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价135
主要参考文献137
第七章 资源生态学139
第一节 资源生态学的概念、学科体系与研究内容139
一、资源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139
二、资源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140
第二节 资源生态系统145
一、资源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属性145
二、主要的资源生态系统147
一、资源生态安全153
二、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153
第三节 资源生态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153
三、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154
主要参考文献155
第八章 资源经济学156
第一节 资源经济学概论156
一、资源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56
二、资源经济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58
三、资源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160
四、资源经济学的基础科学和基础理论160
五、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63
六、资源经济学的学科体系164
第二节 资源生产过程165
一、资源和资源生产过程165
二、自然界中的资源生产169
三、资源内涵模式171
四、资源价值及其形成过程171
五、资源价值模型174
第三节 资源配置177
一、资源核算177
二、西方经济学的资源最佳配置理论评介193
三、市场失灵198
一、资源最佳利用原理概述199
第四节 资源利用199
二、不可再生资源(以矿产资源为例)最佳利用基本模型203
三、基本模型扩展205
主要参考文献215
第九章 资源信息学216
第一节 资源信息学216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216
二、资源信息219
第二节 资源信息学和资源信息学的学科体系227
一、资源信息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227
二、资源信息学的学科体系231
三、资源信息学的应用233
四、资源信息学研究的热点236
第三节 资源信息学的技术体系238
一、资源信息学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238
二、资源信息技术的特点241
二、资源信息学的工程体系242
主要参考文献243
第十章 资源法学244
第一节 资源法与资源法学244
一、资源法244
二、对资源的认识与资源法律制度的建立246
三、资源法学247
第二节 资源法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50
一、资源法学的基本理论250
二、资源法学的方法论252
第三节 资源法律体系构建和资源法的制定与实施255
一、资源法律体系的构建255
二、资源法的制定和实施264
三、我国资源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270
第四节 对资源法学认识的飞跃与资源法制的过去、现在及将来273
一、农业社会对资源法的认识273
二、产业革命以来对资源法的认识274
三、资源法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75
主要参考文献277
第十一章 资源管理学278
第一节 资源管理的概念、分类与意义278
一、资源管理的概念278
二、资源管理的分类279
三、资源管理——多重形式交织281
四、资源管理的意义283
五、资源管理的思想284
二、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87
一、资源管理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性质287
第二节 资源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287
三、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288
四、资源管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289
第三节资源管理的主体、目标与体系290
一、资源管理的主体及其行为290
二、资源管理的目标295
三、资源管理程序及其优化297
四、资源管理的原则298
五、资源管理体系及其构成299
一、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307
第四节 中国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307
二、自然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308
三、完善和改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311
主要参考文献314
第三篇 部门资源学317
第十二章 土地资源学317
第一节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缘起与发展317
一、20世纪早期的赋税土地评价与土地类型研究317
二、20世纪中期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318
三、20世纪后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319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概念框架320
一、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321
二、土地资源的特征与意义322
三、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323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25
一、土地类型与土地结构325
二、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327
三、土地资源生产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331
四、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利用规划332
五、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334
一、基础理论研究逐步深化和扩展335
二、3S技术的应用与土地信息系统建设335
第四节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335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336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336
五、城镇土地与农用地分等定级337
六、土地规划与土地整理337
主要参考文献337
第十三章 水资源学340
第一节 水体与水资源340
一、水体及其分布340
二、水资源内涵341
三、水资源外延341
四、水资源特点342
五、水资源分类349
六、水资源承载能力351
第二节 水资源学的内涵与发展351
一、水资源学内涵351
二、水资源学发展353
第三节 水资源学近期研究的重点356
一、水资源动态演变规律356
二、水资源合理调控与高效利用规律357
三、生态环境用水规律359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60
第四节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360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措施361
主要参考文献362
第十四章 生物资源学364
第一节 生物资源364
一、生物资源的基本概念364
二、主要生物资源的类型364
第二节 生物资源学369
一、研究的对象与性质369
二、学科体系与研究重点371
三、主要研究手段375
一、生物资源保护的必要性377
第三节 生物资源的保护377
二、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分析378
三、生物资源保护的措施与对策379
主要参考文献380
第十五章 气候资源学381
第一节 气候资源及其特点381
一、气候资源概念381
二、气候资源要素及其统计量382
三、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382
四、中国气候资源的基本特征384
一、气候资源学的内涵386
第二节 气候资源学的内涵及其发展历史386
二、气候资源学的任务387
三、气候资源学的发展历史387
第三节 气候资源学的理论基础394
一、气候资源系统形成的理论基础394
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405
三、气候资源监测、预测和情报的理论基础409
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法规410
第四节 气候资源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发展趋势411
一、气候资源学的研究内容411
二、气候资源学的研究方法414
三、气候资源学的研究发展趋势415
主要参考文献416
第十六章 矿产资源学418
第一节 矿产资源及其属性418
一、矿产资源的概念和类型418
二、矿产资源的自然属性422
三、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423
第二节 矿产资源学426
一、矿产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426
二、矿产资源学的发展427
一、矿产资源的开发与资源保护430
第三节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430
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441
第四节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48
一、珍惜和节约利用矿产资源448
二、加强勘查需求的接替资源450
三、实施全球资源战略451
四、替代资源、非传统资源的开发455
五、技术进步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56
主要参考文献459
一、能源、能源利用的历史、现状和地位460
第十七章 能源资源学460
第一节 能源及当代能源问题460
二、能源资源的分类462
三、当代能源问题463
第二节 能源资源学及其研究内容467
一、能源资源学的产生与发展467
二、能源资源学的定义与内涵468
三、能源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课题469
第三节 能源资源学的理论基础与方法474
一、能源资源学的理论基础474
三、能源资源学的研究方法475
二、能源资源学的学科特点475
第四节 能源资源学的学科体系与发展展望476
一、能源资源学的学科体系476
二、能源资源学的发展展望477
主要参考文献481
第十八章 天然药物资源学482
第一节 天然药物资源与天然药物资源学482
一、天然药物资源及其分布482
二、天然药物资源学的内涵484
三、天然药物资源化学486
一、天然药物资源调查的意义和种类491
第二节 天然药物资源调查491
二、天然药物资源调查的准备492
三、天然药物资源种类调查493
四、天然药物资源产量调查494
五、天然药物资源更新调查496
六、天然药物资源图的绘制498
七、调查工作的总结499
第三节 天然药物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500
一、天然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500
二、天然药物资源的保护和更新502
三、对天然药物新资源的找寻508
四、天然药物资源的管理510
第四节 天然药物资源的再生产与GAP513
一、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生产现状与GAP产生的背景513
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GAP)514
三、关于GAP的概念514
四、GAP制定原则515
五、GAP的实施与SOP的制定515
主要参考文献517
第一节 旅游资源学概论518
一、旅游资源学科的基础“旅游资源”518
第十九章 旅游资源学518
二、旅游资源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520
三、旅游资源学的性质和特点523
第二节 旅游资源学的技术体系527
一、旅游资源分类528
二、旅游资源调查535
三、旅游资源评价542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区域表达552
一、量值的表达552
二、品质的表达553
三、组合关系的表达555
四、旅游资源区域开发评价556
主要参考文献557
第二十章 人力资源学559
第一节 人力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559
一、人力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559
二、人力资源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561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使用562
一、人员招聘562
二、人力资源的使用与调配564
三、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569
一、人力资源配置的含义与内容576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576
二、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和依据577
三、人力资源配置的目标和规律579
第四节 人力资源的薪酬和激励管理582
一、工资、奖金和福利582
二、人力资源的奖励和惩罚583
三、薪酬管理的目标策略587
主要参考文献587
第一节 区域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征588
一、区域的概念588
第二十一章 区域资源学588
二、区域资源系统589
三、地域性与综合性589
第二节 区域资源学研究的理论基础590
一、区位理论与资源区位分析591
二、地域分异规律和资源区划593
三、地域分工理论与区域资源优势评价595
第三节 区域资源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重点597
一、区域资源学研究的主要任务597
二、区域资源学的研究重点598
主要参考文献599
热门推荐
- 485753.html
- 2392240.html
- 1494537.html
- 3021935.html
- 3621502.html
- 3216385.html
- 2796613.html
- 2965592.html
- 794711.html
- 30177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7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4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7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6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77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6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9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