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典散文活学活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古典散文活学活用
  • 陈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城出版社
  • ISBN:780084872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古典散文-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典散文活学活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惜时篇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4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5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6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8

尺璧非宝,寸阴可惜9

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10

白日不与吾谋12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13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14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15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7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8

第二章 立志篇23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23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2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5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27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28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2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1

后生可畏32

人皆可以为尧舜33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34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3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7

有志者事竟成38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39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40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41

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42

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43

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45

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46

丈夫之志,能屈能伸4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0

第三章 学问篇5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5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5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6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6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65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66

闻一以知十6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69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70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7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73

学不可以已75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76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77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79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81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82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84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85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87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88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89

谓学无暇者,虽暇亦不能学91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92

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93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94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95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97

不耻相师99

圣人无常师100

未尝一日去书不观101

强学力行102

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103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10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105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107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108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110

学若牛毛,成如麟角111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112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113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11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15

第四章 戒骄篇119

满招损,谦受益119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12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2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22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123

不知戒,后必有125

目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眦126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27

日异其能,岁增其智129

第五章 品格篇13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33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134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3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3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38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40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41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14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4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4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46

不食嗟来之食147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49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5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5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5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54

道不同,不相为谋155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15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5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6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16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6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164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165

德不孤,必有邻166

见义不为,无勇也167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6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70

士穷乃见节义171

第六章 行为篇175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戈戟175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76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177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178

多行不义必自毙179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181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182

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184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185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18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88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190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9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93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195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196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197

言必信,行必果199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00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201

第七章 友谊篇20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5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206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08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209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210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211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212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213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21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215

志同而气合216

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217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18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19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221

第八章 勤俭篇225

日孜孜,无敢逸豫225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26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22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28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229

食鱼无反230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231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232

修炼多从苦处来233

第九章 其它篇23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37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39

既来之,则安之240

小不忍,则乱大谋24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44

过犹不及245

欲速则不达246

三思而后行24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48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249

不怨天,不尤人250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25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5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254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255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256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25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59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6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62

图穷而匕首见263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265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66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26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69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71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7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73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75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27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277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78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80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81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28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83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8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86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287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89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290

竖子不足与谋29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93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295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96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298

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民亦忧其忧299

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30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02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304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05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30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07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308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