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时代伦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时代伦理
  • 张震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6030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时代伦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走进网络时代1

第一章 网络狂飙3

第一节 “网”你没商量3

一、 “潘朵拉”盒子跑出怪物3

二、 众说绘纭,莫衷一是5

三、 坐而论道,不如坐而行道7

第二节 “赛博空间”谁第一9

一、 互联网雏形,诞生于美国9

二、 互联网与“犯规者”11

第三节 “一网打尽”14

一、 跨入新世纪14

二、 欧洲网络热15

三、 亚洲网络潮18

四、 “第三世界”网络兴28

第一节 人的生存、交往与媒介30

一、 前网络时代30

第二章 前网络时代所面临的困境30

二、 口语媒介时代34

三、 印刷媒介时代35

四、 播放媒介时代37

第二节 人的生存困境39

一、 媒介即按摩40

二、 媒体怎样按摩42

三、 大众反抗“按摩”47

第三节 人的交往困境51

一、 高清晰度电视与“电视置顶盒”52

二、 电视与游戏机55

三、 电视与傻瓜相机57

四、 “窄播”与广播61

第三章 网络时代的未来前景63

第一节 人的生存、交往与互联网64

一、 虚拟世界64

二、 虚拟对人的生存、交往的影响68

第二节 人的生存前景72

一、 前网络时代的终结73

二、 超越物理时空79

三、 超越现实社会81

四、 人性化的生存空间82

第三节 人的交往前景87

一、 新型人际交往模式的出现87

二、 网络提供了更大的人际交往范围96

第二部分 网络时代的道德103

第四章 网络时代道德的基础105

第一节 网络人际交流的类型105

一、 “纯技术”型的106

二、 “纯关系”型的112

第二节 网络人际交流的特性115

一、 “去身体”115

二、 “去中心”(即平等性)116

三、 多重身份116

四、 交互性117

五、 兼容性118

六、 动态性119

七、 “虚拟性”119

第三节 人际交流的正负面120

一、 天涯若比邻121

二、 “反把他乡作故乡”122

第五章 网络时代道德的表现124

一、 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125

第一节 网络技术引起的125

二、 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127

三、 信息共享与信息独有130

四、 网络开放性与网络的安全135

五、 人性化界面与非人性人化界面138

六、 网络开放性与传递的不平等145

七、 正当的使用与不正当使用148

第二节 网络交往引起的152

一、 道德意识方面(领域)152

二、 道德规范方面(领域)157

三、 道德行为方面(领域)158

第三节 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169

一、 “非此即彼”169

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70

第六章 网络时代道德的特点173

第一节 从封闭型道德走向开放型道德173

一、 狭小而孤立的环境173

二、 没有“陌生人”的小世界174

三、 具有共同的观念、信仰及行为模式175

四、 人们的交往范围、交往面大大拓展177

五、 跨国界交往,形成“网友”180

六、 帮助人们实现社会化184

七、 在网络社会,文化冲突严重、文化“同质性”低186

第二节 从一元道德到多元道德189

一、 从一元道德向多元道德发展的趋势189

二、 前网络社会,价值或道德价值的多元性192

三、 网络社会,价值或道德价值的多元性195

第三节 从依赖型道德到自主型道德199

一、 依赖型道德200

二、 自主型道德201

三、 自主型道德的表现207

第三部分 网络时代道德建设213

第七章 网络道德规范215

第一节 网络道德规范确立的意义215

一、 网络时代,离不开行为标准216

二、 技术规范不能代替道德规范224

三、 法律规范也不能代替道德规范226

四、 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的重要作用230

第二节 网络道德规范确立的依据237

一、 “目的”(或结果)的伦理学239

二、 “义务”的伦理学244

三、 “权利”的伦理学252

第三节 网络道德规范确立的内容261

一、 网络道德原则264

二、 网络道德规范280

三、 网络礼仪286

第四节 网络道德规范的应用294

一、 提出的意义295

二、 规范的应用297

第八章 网络道德教育与修养319

第一节 道德教育、修养的重要性、紧迫性320

一、 “充斥网络社会”320

二、 出现的深层原因323

三、 解决的有效途径333

第二节 网络社会怎样进行道德的教育、修养336

一、 道德教育337

二、 道德修养339

第九章 网络管理345

第一节 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345

一、 社会责任差346

二、 社会监督差347

三、 社会安全差348

四、 社会保护薄弱350

第二节 网络管理的依据352

一、 美国的法律353

二、 英国的法律354

三、 中国的法律356

第三节 网络管理的机构360

一、 国际组织361

二、 政府组织362

三、 局域管理机构365

四、 监察与执法机构366

第四节 网络管理的基本形式368

一、 舆论监督368

二、 技术控制371

三、 法律制裁376

主要参考书目381

后记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