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秦岭-大巴山寒武纪地层、岩相古地理及三叶虫动物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东秦岭-大巴山寒武纪地层、岩相古地理及三叶虫动物群
  • 杨家骴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50525X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秦岭-大巴山寒武纪地层、岩相古地理及三叶虫动物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二章 地层分区特征4

第一节 中朝大区(I )4

华北大陆区(I1)4

华北大陆南缘分区(I1 1)4

金堆城小区(I1-1 1)4

孤山村小区(I1-21)6

华北南部陆缘区(I2)11

洛南一栾川分区(I1 2)11

二郎坪分区(I2 213

丹凤分区(I3 2)13

第二节 南方大区(Ⅱ)14

扬子大陆区(Ⅱ1)14

扬子北部陆缘区(Ⅱ2)14

高滩—兵房街分区(Ⅱ1 2)14

安康—平利分区(Ⅱ2 2)32

郧西—均县分区(Ⅱ3 2)38

镇安—淅川分区(Ⅱ4 2)51

第三节 三叶虫动物群分析59

第三章 岩相古地理特征63

第一节 寒武系主要岩石特征和成因63

一、喷出岩63

二、硅质岩65

三、碳酸盐岩68

四、泥质岩和砂岩74

第二节 岩相古地理概貌74

一、区内寒武纪海域性质74

二、本区寒武纪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74

三、各沉积区岩相纵向演替79

四、各期岩相古地理概貌87

第三节 寒武纪古构造与沉积94

第四章 三叶虫化石系统描述102

三叶虫纲102

球接子目102

球接子亚目102

棒球接子科102

棒球接子亚科102

棒球接子102

副棒球接子(新亚属)102

盾球接子亚科103

盾球接子103

球接子科105

褶纹球接子亚科105

三分球接子105

褶纹球接子105

光尾球接子106

角球接子107

方球接子亚科107

胸针形球接子107

关节球接子亚属109

隐球接子亚科110

小切割球接子110

隐球接子111

瘤包球接子114

尖球接子114

真球接子亚科115

矛球接子115

球接子亚科115

霜面球接子*、115

分球接子科115

双分球接子亚科115

分球接子116

舌球接子117

假胸针形球接子118

秃球接子科118

豆球接子118

泡球接子119

颠倒球接子科(新科)119

颠倒球接子(新属)119

莱德利基虫目120

莱德利基虫亚目120

莱德利基虫超科120

莱德利基虫科120

莱德利基虫120

莱德利基虫亚属120

椭圆头虫超科121

古油栉虫科121

大古油栉虫122

原油栉虫科122

宜昌虫亚科122

石坊虫122

奇异虫超科122

木耙虫科123

木耙虫123

耸棒头虫目124

耸棒头虫科124

耸棒头虫124

似手尾虫科125

似手尾虫125

新似手尾虫亚属125

掘头虫科126

张氏虫126

拟张氏虫126

叉尾虫科127

叉尾虫127

库廷虫128

天祝虫亚属130

长眉虫科131

复州虫131

副复州虫亚属131

长眼虫科133

小丹江虫(新属)133

褶颊虫目134

褶颊虫亚目134

褶颊虫超科134

对沟虫科134

昆明盾壳虫134

波尔森虫134

拟围眼虫134

粗繸虫135

双边虫(新属)135

褶颊虫科136

幕府山虫136

三角盾壳虫(新属)137

小褶颊虫138

兴仁盾壳虫138

拟美头虫139

登封虫科139

洛南头虫(新属)139

钝锥虫超科140

钝锥虫科140

全头虫140

马朱姆虫超科141

库司虫科141

库司虫141

油栉虫超科142

草纸虫科142

平壤虫142

沟肋虫超科144

沟肋虫科144

沟颊虫144

互助虫145

鄂尔多斯虫科145

万山虫145

野营虫科146

野营虫146

小奇蒂特儿虫146

井上虫科147

小凤凰虫147

武安虫147

井上虫147

锥头虫科(新科)148

锥头虫(新属)148

李三虫科149

青地虫149

始盛氏虫149

盛氏虫153

后李三虫153

大竹虫(新属)154

淅川虫(新属)154

怪异虫155

方形盾壳虫(新属)156

无肩虫超科156

无肩虫科156

秦岭虫(新属)156

原附栉虫科159

斯氏盾壳虫159

小东北虫159

附栉虫超科159

小无肩虫科159

小无肩虫159

拟小无肩虫161

光滑北山虫162

小平凡虫163

河南虫164

磨盘虫科164

磨盘虫164

副磨盘虫(新属)164

光盖虫超科165

光盖虫科165

小庄氏虫165

德氏虫超科166

德氏虫科166

拟德氏盾甲虫166

鲍氏虫167

类古裔虫亚属167

蒿里山虫科167

满苏氏虫167

冠发虫超科168

爱汶虫科168

拟马拉德虫168

栉虫亚目168

刺尾虫超科168

刺尾虫科168

原刺尾虫168

分类单位不定169

主要参考文献173

图版说明及图版179

图 东秦岭—大巴山地区寒武系露头分布及地层分区图2

图2 研究区主要地名及剖面位置图3

图3 洛南庵沟口下寒武统庵沟口组剖面图7

图4 洛南沙河韩村下寒武统庵沟口组剖面图8

图5 洛南鹿沟中、上寒武统剖面图10

图6 紫阳瓦庙下寒武统剖面图16

图7 紫阳毛坝关下寒武统剖面图18

图8 万源蒲家坝、庙子坝、高桥沟下、中寒武统剖面图20

图9 紫阳六河上寒武统黑水河群剖面图23

图10 紫阳瓦房沟二道桥组第一段(∈ 2—Oe1 )剖面图34

图11 淅川盛湾秀子沟寒武系剖面图40

图12 郧西孟川寒武系剖面图49

图13 淅川脑子寨下寒武统(中)和纸房沟上寒武统蜈蚣丫组(上)剖面图53

图14 商南岳家坪下、中寒武统剖面图54

图15 东秦岭—大巴山中寒武世三叶虫地理分区图60

图16 中秦岭台地及其南坡三叶虫群落组分直方图62

图17 东秦岭—大巴山寒武系喷出岩分布图64

图18 (FeO+Fe2O3+TiO2)—A12O3-MgO图解(阳离子投点)65

图19 东秦岭—大巴山寒武系硅质岩等厚图66

图20 几种不同类型的碳酸盐中的碳氧同位素分布72

图21 半自形白云石中的“雾心”构造(×40)74

图22 东秦岭—大巴山寒武纪古海域沉积环境综合模式图75

图23 滞留灰质砾岩呈团窝状分布,冲蚀底面呈深坑状、箱状(1:30)78

图24 滞留灰质砾岩薄片素描(× 20)78

图25 简单丘状层理,与其下的平行层理渐变过渡(×11)79

图26 三期复合丘状层理(×11)79

图27 四川南江沙滩寒武系岩相柱状图81

图28 四川万源蒲家坝、庙子坝、高桥沟至陕西紫阳六合寒武系岩相柱状图82

图29 陕西安康王家台寒武系岩相柱状图84

图30 河南淅川钒矿寒武系岩相柱状图84

图31 河南淅川秀子沟寒武系岩相柱状图85

图32 湖北均县蒿坪寒武系岩相柱状图85

图33 湖北郧西孟川寒武系岩相柱状图86

图34 蒿坪习家店组(∈2x)重力沉积层序示意图87

图35 陕西洛南庵沟口、鹿沟寒武系岩相柱状图87

图36 东秦岭—大巴山枸皮湾后期Zb—∈1g2(梅树村期)岩相古地理略图88

图37 东秦岭—大巴山火石湾期∈ (筇竹寺早期)岩相古地理略图90

图38 东秦岭—大巴山山坪上期∈ 1s(筇竹寺晚期—沧浪铺早期)岩相古地理略图91

图39 东秦岭—大巴山箭竹坝期∈1j(沧浪铺晚期—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略图92

图40东秦岭—大巴山毛坝关期∈2m(毛庄期—徐庄期)岩相古地理略图93

图41 东秦岭—大巴山八卦庙期∈2b(张夏期)岩相古地理略图95

图42东秦岭—大巴山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略图96

图43东秦岭—大巴山寒武纪构造分区图97

图44 东秦岭—大巴山早寒武世地层等厚图99

图45东秦岭—大巴山中、晚寒武世地层等厚图100

表1孤山村小区寒武系研究沿革7

表2扬子北部陆缘区寒武系对比表15

表3高滩—兵房街分区寒武系研究沿革15

表4 四川万源高桥沟中寒武统八卦庙组三叶虫分带及属种延限27

表5研究区中寒武统三叶虫带对比表29

表6安康一平利分区寒武系研究沿革33

表7均县小区寒武系研究沿革39

表8均县小区寒武纪三叶虫分布及化石带44

表9中秦岭台地及其南坡寒武纪三叶虫群落时空变迁表61

表10中、南秦岭早寒武世硅质岩微量元素含量表69

表11研究区碳酸盐岩中Sr/Ba比值70

表12中、南秦岭中寒武统碳酸盐岩微量元素含量表70

表13均县蒿坪、淅川钒矿寒武系碳酸盐岩中的碳、氧同位素组成71

表14 上表换算后的碳、氧同位素值72

表15根据δ18O计算的研究区碳酸盐岩形成时的海水盐度(‰)73

表16微晶白云岩纹层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73

表17细晶白云岩为主的纹层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73

表18东秦岭—大巴山寒武纪沉积相类型总表75

表19东秦岭—大巴山寒武纪沉积相(相带)分布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