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空气洁净技术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许钟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15040·4475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空气洁净技术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微粒的分布特性1
1-1微粒的分类1
1-1-1按微粒的形成方式分类1
1-1-2按微粒的来源分类1
1-1-3按微粒的大小分类1
1-1-4微粒的通俗分类1
1-2微粒大小的量度2
1-2-1粒径2
1-2-2平均粒径3
1-3微粒的统计分布6
1-3-1粒径分布曲线6
1-3-2按粒径的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8
1-3-3在双对数纸上的粒径分布11
1-3-4按密度的分布12
1-4微粒大小的集中度14
1-5对数正态分布的应用15
1-5-1集中度的确定16
1-5-2平均粒径的计算17
1-5-3粒径分布的几种关系18
参考文献19
第二章 大气中的悬浮微粒——大气尘20
2-1大气尘的概念20
2-2大气尘的发生源20
2-2-1自然发生源和人为发生源20
2-2-2大气尘的发生量21
2-3大气尘的组成23
2-3-1无机性非金属微粒23
2-3-2金属微粒24
2-3-3有机性微粒28
2-3-4大气尘的一般组成29
2-4大气尘的浓度29
2-4-1浓度表示方法29
2-4-2计重浓度30
2-4-3计数浓度31
2-4-4计数浓度和计重浓度的对比33
2-5大气尘的粒径分布34
2-5-1全粒径分布34
2-5-2在双对数纸上的分布34
2-6影响大气尘浓度和分布的因素39
2-6-1风的影响39
2-6-2湿度的影响41
2-6-3高度的影响46
2-6-4绿化的影响46
参考文献47
第三章 对微粒的过滤机理48
3-1概述48
3-2过滤器中的基本过滤过程51
3-3纤维过滤器的过滤机理51
3-3-1拦截(或称接触、钩住)效应51
3-3-2惯性效应52
3-3-3扩散效应52
3-3-4重力效应52
3-3-5静电效应53
3-4计算纤维过滤器效率的步骤53
3-5孤立单根纤维对微粒的捕集效率——孤立圆柱法54
3-5-1拦截捕集效率54
3-5-2惯性捕集效率56
3-5-3扩散捕集效率56
3-5-4重力捕集效率57
3-5-5孤立单根纤维对微粒的总捕集效率57
3-6过滤器内单根纤维对微粒的捕集效率——纤维干涉的影响和修正方法59
3-6-1有效半径法59
3-6-2结构不均匀系数法60
3-6-3实验系数法61
3-6-4半经验公式法61
3-7计算纤维过滤器总效率的对数穿透定律61
3-7-1对数穿透定律61
3-7-2对数穿透定律的适用性63
3-8影响效率的因素65
3-8-1微粒尺寸的影响65
3-8-2微粒种类的影响67
3-8-3微粒形状的影响67
3-8-4纤维粗细和断面形状的影响67
3-8-5过滤速度的影响67
3-8-6纤维填充率的影响69
3-8-7气流温度的影响69
3-8-8气流湿度的影响69
3-8-9气流压力的影响69
3-8-10容尘量的影响69
参考文献69
第四章 过滤器的特性和设计71
4-1空气净化系统中过滤器的作用和分类71
4-2过滤器的特性指标71
4-3面速和滤速72
4-4效率72
4-4-1效率72
4-4-2穿透率73
4-4-3净化系数73
4-5阻力73
4-5-1滤料阻力73
4-5-2过滤器全阻力76
4-6容尘量77
4-7过滤器的设计效率77
4-8过滤器的串联效率80
4-8-1高效过滤器串联效率80
4-8-2中效过滤器串联效率81
4-9使用期限82
4-10滤纸过滤器83
4-11纤维层过滤器89
4-12发泡材料过滤器91
4-13静电自净器93
4-13-1静电自净器的用途93
4-13-2静电自净器的工作原理93
4-13-3静电自净器的结构95
4-13-4静电自净器的效率96
4-13-5二次电离式静电自净器97
参考文献100
第五章 室内微粒的运动101
5-1作用在微粒上的力101
5-2微粒的重力沉降101
5-3微粒在惯性力作用下的运动103
5-4微粒的扩散运动104
5-5微粒在表面上的沉积105
5-5-1微粒在无送风室内垂直表面上的扩散沉积105
5-5-2微粒在无送风室内底(平)面上的沉积106
5-5-3微粒在送风室内平面上的沉积107
5-6气流对微粒运动的影响110
5-6-1影响室内微粒分布的因素110
5-6-2微粒的迁移111
5-6-3热对流气流的影响113
5-6-4人走动的二次气流影响117
5-7平行气流中点源的污染包络线118
5-7-1点源污染包络线119
5-7-2污染源的实际微粒分布120
5-7-3污染包络线的计算126
参考文献127
第六章 空气洁净度级别128
6-1空气洁净度标准(级别)的沿革128
6-2表示空气洁净度级别的平行线130
6-3空气洁净度所要控制的对象131
6-3-1控制的最小粒径131
6-3-2控制的微粒数量132
6-4被控制的含尘浓度的具体规定132
6-5由成品率确定空气洁净度的理论方法133
6-5-1空气洁净度和单道工序合格率的关系133
6-5-2多道工序的成品率136
6-6生物微粒的标准137
6-6-1微生物的尺度137
6-6-2浮游细菌数量和标准137
6-6-3沉降细菌数量和标准139
参考文献140
第七章 洁净室原理141
7-1控制污染的途径141
7-2气流的状态142
7-2-1几种基本流动状态142
7-2-2紊流过程的物理状态143
7-3乱流洁净室原理144
7-3-1乱流洁净室原理144
7-3-2乱流洁净室的风口145
7-3-3乱流洁净室的效果146
7-4平行流洁净室原理147
7-4-1平行流洁净室的分类148
7-4-2平行流洁净室原理151
7-5平行流洁净室的三项特性指标156
7-5-1流线平行度156
7-5-2乱流度158
7-5-3下限风速161
7-6全顶棚送风,两侧下回风洁净室的特性166
7-6-1线汇模型166
7-6-2流场的特点170
7-6-3允许室宽173
7-7洁净室的压力174
7-7-1静压差的确定174
7-7-2维持静压差所需的换气次数178
7-8生物洁净室179
7-8-1生物洁净室的应用179
7-8-2微生物污染的控制181
7-8-3一般生物洁净室184
7-8-4隔离式生物洁净室186
参考文献189
第八章 洁净室均匀分布计算理论192
8-1乱流洁净室三级过滤系统192
8-2乱流洁净室含尘浓度瞬时式193
8-3乱流洁净室含尘浓度稳定式194
8-3-1单室的稳定式194
8-3-2多室的稳定式195
8-4有局部净化设备时的含尘浓度稳定式197
8-5瞬时式和稳定式的物理意义197
8-6乱流洁净室其他计算方法198
8-7平行流洁净室含尘浓度计算法199
8-8乱流洁净室自净时间和污染时间的计算200
8-8-1概念200
8-8-2自净时间的计算200
8-8-3发尘污染时间的计算204
8-9平行流洁净室的自净时间205
参考文献206
第九章 洁净室不均匀分布计算理论207
9-1不均匀分布的影响207
9-2三区不均匀分布模型208
9-3三区不均匀分布的数学模型209
9-4N-n通式的物理意义211
9-5不均匀分布计算和均匀分布计算对比212
参考文献213
第十章 洁净室特性214
10-1静态特性214
10-2动态特性219
10-3不均匀分布特性曲线223
10-4浓度场的不均匀性227
10-4-1主流区和回风口区浓度之比227
10-4-2涡流区和主流区浓度之比227
10-4-3涡流区和回风口区浓度之比228
10-4-4不均匀分布和均匀分布浓度之比228
参考文献229
第十一章 洁净室的设计计算230
11-1室内外计算参数的确定230
11-1-1大气尘浓度230
11-1-2室内单位容积发尘量230
11-1-3新风比234
11-2高效空气净化系统计算237
11-2-1N的计算237
11-2-2n的计算238
11-2-3ψ的计算238
11-2-4三种设计计算原则240
11-2-5例题241
11-3中效空气净化系统计算243
参考文献246
第十二章 局部洁净区247
12-1主流区概念的应用247
12-2部分围挡壁式洁净区251
12-3气幕洁净棚253
12-3-1应用253
12-3-2空气幕的隔离作用255
12-3-3气幕洁净棚隔离效果的理论分析255
12-3-4气幕洁净棚的性能257
参考文献260
第十三章 采样与检测262
13-1采样262
13-1-1采样系统262
13-1-2等速采样266
13-1-3采样管中微粒的损失268
13-2微粒浓度的测定方法270
13-2-1计重浓度法270
13-2-2计数浓度法——滤膜显微镜计数法272
13-2-3计数浓度法——光散射式粒子计数器计数法274
13-2-4相对浓度法279
13-2-5生物微粒测定法279
13-3过滤器的测定281
13-3-1测定范围281
13-3-2过滤器效率的测定285
13-3-3过滤器容尘量的测定289
13-4检漏292
13-4-1渗漏的定义292
13-4-2高效过滤器的检漏293
13-4-3隔离式生物洁净装置的检漏294
13-5洁净室的测定295
13-5-1洁净室测定的种类295
13-5-2洁净室的测定状态298
13-5-3最小检测容量298
13-5-4最小沉降面积300
13-5-5必要测点数300
13-5-6洁净室测定结果的评定302
参考文献304
常用术语(中、英、日对照)305
索引309
热门推荐
- 3733908.html
- 3230885.html
- 64097.html
- 1453625.html
- 2338733.html
- 2049237.html
- 3357764.html
- 3500438.html
- 1897693.html
- 25409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9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4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89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50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7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0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2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3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8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9767.html